楊凌:小城變身知名農科城

2023-12-06     中國小康網

原標題:楊凌:小城變身知名農科城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李慧君

楊凌示範區加快構建「立足中國、輻射上合、聯動周邊、面向全球」的農業國際合作新格局,為維護我國糧食安全、推進全球農業發展貢獻「楊凌力量」。

顯著提升 楊凌示範區堅持深化協同創新機制和「核心示範、帶動旱區、服務全國」的定位,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農業成果轉化與示範推廣效應得到顯著提升。供圖/楊凌示範區宣傳部

楊凌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故里、隋文帝楊堅陵寢所在地、唐太宗李世民出生地。《史記·周本紀》記載,4000多年前,我國第一位農官后稷就在這一帶「教民稼穡、樹藝五穀」,開創了中華農耕文明的先河。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簡稱楊凌示範區)是1997年7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首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是我國目前唯一的農業特色鮮明的自貿片區和綜合保稅區,也是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所在地。楊凌示範區成立26年來,按照「核心示範、帶動旱區、服務全國」的定位,在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示範推廣、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現代化的先行之路。

因農而興的陝西小城

楊凌是中國農業文明的發祥地。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國第一位農官后稷在此「教民稼穡、樹藝五穀」,自商以來祀之若神;楊凌在歷史上曾數次有功於中國農業,迄今仍在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發揮重大作用,堪稱「中國農科聖地」。

農業起源後,經歷了漫長的原始農業時代。中國農業以后稷為標誌而漸入文明時代,有邰地為農神誕居之地世受敬祀,據文獻記載就在今楊凌一帶。在目前發現並已確認的40多個先周農業遺址中,楊凌、武功約占半數以上,充分說明了楊凌是先周農業文明的核心地區之一。

近代時期,1934年,辛亥革命元老於右任先生與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在這裡建立了中國西北地區第一所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即現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前身,開啟了西北地區現代高等農林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先河。中國農業數千年以傳統、經驗科學為特徵,興辦學校,傳播、普及近代農業科學知識是「在中國舊文化發源地上建立中國新文化」的重要舉措。史學界評價20世紀初西部開發成就,視為碩果者有二:一是西北水利建設之勃興,二是西北農業科教之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楊凌的建設和發展,在西北農學院的基礎上,先後在楊凌建立和分化出多個農林水科教單位。到20世紀80年代,楊凌已經擁有西北農業大學、西北林學院、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農業科學院等十大科教單位。

現在的楊凌,仍在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發揮重大作用。為了進一步優化配置楊凌的科技和教育資源,發揮整體優勢,為西部大開發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持,1997年國務院決定設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1999年批准組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這是「科教興國」「科教興農」的重要舉措,是西部大開發的基礎工程,促進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實力出圈的特色農業

近年來,楊凌示範區堅持深化協同創新機制和「核心示範、帶動旱區、服務全國」的定位,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農業成果轉化與示範推廣效應得到顯著提升。

目前,楊凌示範區按照「全域規劃、全域示範」目標,實施特色現代農業「1123」工程,建設1萬畝農作物良種試驗基地、1萬畝經濟林果生產示範基地,2萬畝設施蔬菜示範基地、改造3個畜牧良種創新基地,著力提升核心示範水平。

在強化科技方面,楊凌充分發揮專家領銜的37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作用,大力推廣新品種、新裝備、新技術,全區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5%。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高科現代農業體驗園、智慧農業示範園等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園區和葡萄、無花果、冬棗等一批畝均產值10萬元以上的「單品冠軍園」。

示範區內還培育了「新集葡萄」「菲格無花果」「百恆獼猴桃」等一批特色品牌。楊凌示範區先後獲批國家級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區、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區。

位於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內的楊凌菲格莊園,占地總面積600餘畝,是一座創造性地將種植展示、科研加工、文旅觀光、親子研學等傳統產業與動漫、電子競技等新興元素相融合的新農業綜合體的無花果文創產業園。依託楊凌豐富的農科教資源優勢,近年來,菲格莊園發力種植研究、技術交流、培訓示範等領域,推動無花果產業的標準化與國際化。

據楊凌菲格莊園辦公室主任崔戰平介紹,園區內種植有絲路紅玉、絲路黃金、華麗、加州黑、中紫等30餘個名優新特品種的無花果。由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和楊凌菲格無花果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選育推廣的絲路紅玉、絲路黃金,果面色澤均勻、單果重大、含糖量高,鮮食特性明顯優於其他品種。

楊凌菲格莊園負責人方瑜介紹說,如今,無花果種植用上了物聯網,只需通過手機,就能實現遠程田間管理、溫度升高等風險預警。園區還開發了無花果大數據平台,計劃建立植物生長模型。據悉,菲格無花果莊園依託西農大技術團隊,從事無花果品種選育、種苗繁育、產品加工等方面的技術研究和示範應用,推廣無花果栽培技術和模式,通過多元化的無花果產品營銷等模式,積極促進無花果全產業鏈發展。

楊凌示範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我們組建了種業、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畜牧、果業等6個產業創新中心,堅定走好依靠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現代化的特色發展之路。」

除了無花果,新集葡萄也是楊凌示範區的一大特色農產業。子楊凌示範區新集村,當地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葡萄種植,依託葡萄多元化產業發展模式及組織「採摘游」等文旅活動推動新集葡萄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的特色產業。

據楊陵區揉谷鎮新集村第一書記陳增科介紹,目前新集村種植葡萄3000餘畝、品種20餘種,輻射帶動周邊葡萄種植面積達3萬多畝。2022年葡萄產值達1億元,全村人均收入達到了3萬元。

陳增科對村子未來的產業發展充滿信心,他表示:「除鮮食葡萄產業外,新集村還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葡萄酒學院進行多產業合作,發展葡萄育苗、技術輸出等產業,下一步,我們還計劃利用葡萄次果進行葡萄酒釀造,挖掘葡萄產業更多發展潛力,增加葡萄附加值。」

近年來,楊凌示範區出現了眾多實力出圈的特色農產品,楊凌示範區農業成果轉化與示範推廣效應日益凸顯,楊凌示範區的特色農業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現代化的特色發展之路。

楊凌示範區還充分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在楊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實現了從「單邊倡議」到「國際共識」、從「美好願景」到「現實圖景」的重大突破性進展。

楊凌示範區依託良好的硬體基礎和國際農業合作優勢,相繼建成投用上合組織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現代農業交流中心、20個境內外實訓基地等平台載體,形成了上合組織成員國農學高校聯盟、現代農業發展圓桌會、現代農業發展高端論壇等交流機制。與此同時,依託上合組織農業基地,首批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範和培訓聯合中心也落地楊凌,上合組織國家農產品貿易服務平台、塔什干中國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一批經貿合作促進機構相繼設立,形成了支撐基地主體功能發揮的良好平台體系。

在涉農經貿與產能合作方面,楊凌示範區在哈薩克等國建成10個境外基地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推廣傳播110多個優良品種和高效栽培技術,吸引俄羅斯聯邦總商會等一批企業在基地投資發展,有力促進了我國與上合組織國家農業供應鏈產業鏈的緊密融合,為美美與共的「上合畫卷」增添了亮麗色彩。

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楊凌示範區加快構建「立足中國、輻射上合、聯動周邊、面向全球」的農業國際合作新格局,把楊凌示範區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為維護我國糧食安全、推進全球農業發展貢獻「楊凌力量」。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3年11月下旬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400d61e175beb1e10b7a570ffa1c7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