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起莫斯科戰役,估計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德國陸軍第一次吃癟的戰役,百萬大軍浩浩蕩蕩想要去拿下蘇聯首都莫斯科,結果卻在蘇聯紅軍的防禦上撞了個頭破血流不說,剩餘時間都只能趴在雪窩子裡瑟瑟發抖。原本德軍想要咬咬牙在陣地里挺過寒冬,可結果呢?蘇聯紅軍直接衝出莫斯科周邊的防禦陣地打了一波防守反擊,德軍只能如同被獵犬追逐的兔子一樣向後方逃竄。
通常來說,大眾的觀點都認為德軍是被大雪坑了一波,所以才會被蘇軍打得狼狽不堪。就連德軍自己也是這麼洗清自己失敗的,認為是俄國泥濘的道路突如其來的冬季導致了他們的失敗。否則,戰無不勝的德軍早就攻進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宮裡開祝捷酒會了。
然而,事實是泥濘固然對德軍不是很友好,可如果沒有冬季的話,德軍都不可能向莫斯科發動攻擊,搞不好還要在蘇聯的爛泥地里慢慢往前爬呢。
這並非是滿嘴跑火車的說法,而是有事實依據的。在10月初的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爆發後,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就被泥濘折騰得夠嗆。雖然說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都形成了包圍圈,把蘇聯的西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的主力都給圈進了包圍圈。
要按照德軍一貫的作風,這時候應該高歌猛進,火速圍殲蘇軍的主力部隊,可是這次德軍的行動速度卻沒那麼快了,原因就是戰場上的道路太過於泥濘了。
這泥濘來自於1941年冬季的第一場雪,生活在北方的朋友都知道啊,冬天的第一場雪都是站不住腳的,雪一落地就會融化,道路也自然就泥濘不堪,這種地形偏偏又是德軍最不擅長應對的。
有人可能要問了,這德軍不是還有裝甲部隊呢?坦克本身就能應對泥濘,怎麼德軍還在泥濘里寸步難行呢?是沒錯,德軍有坦克,而且坦克還不少呢,可是裝甲部隊坐著坦克衝鋒在前,後面的火炮和步兵,那可不就得在泥濘里一點點往前挪嗎?
德軍的各型車輛和火炮在泥濘中都是行進緩慢,這也是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里,德軍未能全殲蘇軍三個方面軍,只合圍殲滅其62萬人的主要原因。因為部隊的行進速度十分有限,包圍圈不能在第一時間被徹底封死,這才被蘇軍趁機跑出去一半多的兵力。
德軍此時自然是只能選擇先去消滅被困在包圍圈裡的蘇軍,可等到他們消滅了這些倒霉蛋之後,打算向莫斯科方向推進的時候,卻發現蘇軍已經重新擺開陣勢等著他們了。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蘇德兩軍在機動性上的差別了。很多人認為蘇軍在這方面不如德軍,這其實是不完全正確的,如果是夏季確實德軍機動性更加出色,可只要進入泥濘期,那麼蘇軍的機動性就會反超德軍,因為他們的車輛更善於在爛泥地里行駛,坦克也裝備了更寬的履帶,火炮也配備了牽引用拖拉機,這都讓蘇軍在泥濘期里能夠更好的展開機動。反觀德軍則不然,他們的部隊只能夠在泥濘中作戰。
我們以10月中旬至10月末的戰鬥為例,德軍部隊試圖快速向莫斯科接近地推進,力求在11月末對莫斯科形成合圍之勢,切斷莫斯科的外圍通道。
但是這一舉動被蘇軍的阻擊和道路的泥濘所破壞,蘇軍為了阻止德軍的推進而拼盡全力進行戰鬥,將德軍用於推進的第2裝甲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都擋了下拉。而泥濘則同時影響了德軍後續部隊的行進速度,尤其是可用於壓制蘇軍防禦陣地的炮兵都被落在後面。
關於這一點,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將軍們曾做過悲觀的預測,他們的部隊如今都分散在各處,想要將其聚集起來並不容易。部隊必須在泥濘之中步履蹣跚地前進,大量的重型火炮也都被遠遠地甩在後面,進攻莫斯科的力量並不如想像中的充足。
如果他們想要聚集起足夠的兵力,尤其是把那些火炮全部運抵前線,那就必須等待泥濘的道路被低溫凍結才行。換句話說,坐等「冬將軍」擊敗「泥濘將軍」,否則休想對莫斯科發動進攻了。
這種判斷有別於大眾對莫斯科戰役的認知,但這卻是當年的真相,德軍對莫斯科的攻勢是在冬季到來時發動的,因為只有冬季的劇烈降溫才能夠把泥濘的道路凍結,確保德軍各部隊能夠快速集結於莫斯科周邊地區,並對莫斯科發起決定性的攻勢。
11月7日,恰好也是蘇聯在莫斯科舉行閱兵式的那一天,冬季的降雪和降溫同期而至,德軍期待已久的低溫終於到了,路面的狀況開始大幅度改善,德軍即將開始他們的攻勢了。
11月16日,德軍開始恢復對莫斯科地區的進攻,德軍主力在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區向克林發動了攻勢。蘇軍在克林方向沒有預備隊,因為部隊都已經被用於反突擊了。因為現在道路狀況大幅度改善,德軍的坦克和車輛不僅可以沿著大路進行快速機動,還可以不受地形影響地穿過樹林和曠野。
這對於蘇軍是非常不利的,原本蘇軍寄望於通過占據有利地形阻擊德軍,現在蘇軍各部隊卻必須面臨德軍多個方向的攻擊,兵力上的捉襟見肘暴露無疑。
這方面以駐守伊斯特拉方向的蘇聯第16集團軍為例,他們從11月16日一直到11月20日,都不得不承受德軍在多個方向上的攻擊,各部隊的傷亡十分慘重。德軍集中了第3、第4裝甲集團軍的主力部隊對他們實施猛攻,部隊血戰至21日已經傷亡殆盡。
儘管命令不准許他們撤退,但第16集團軍面臨德軍在多個方向上的攻擊已經是力不從心。21日夜德軍切斷了第16集團軍本該去防守的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的所未有外圍通道,克林也已經被德軍部隊突破並展開巷戰。
德軍的進展十分神速,從進攻開始到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和克林陷入危機不過短短5天,羅科索夫斯基的部隊就已經陷入了絕境之中。到了11月23日,德軍就攻占了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這裡距離莫斯科最近,突破了這裡之後德軍部隊很快就可以殺到莫斯科郊區。
第16集團軍只能選擇在佩什基村以北構築防禦,期望能夠阻止德軍的進攻,否則德軍將輕易地殺進莫斯科了,因為這裡已經屬於是莫斯科郊區了。第16集團軍已經退無可退,他們必須在這裡死死擋住德軍,哪怕全員陣亡。
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德軍的攻勢兇猛而凌厲,且攻勢完全是在冬季的降溫和降雪之中進行,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道路狀況才會十分良好,德軍部隊才能夠憑藉自身的機械化優勢快速突破蘇軍的防禦體系。
對於蘇軍而言,德軍反過來利用冬季展開快速進攻是難以想像的,這也導致了莫斯科的右翼地區戰況非常艱難,戰鬥幾乎是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如果蘇軍不能在德軍耗盡力量之前擋住德軍,那麼蘇軍在莫斯科地區的防禦就會徹底土崩瓦解——在他們想要利用冬季發動戰略反擊之前。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確認,泥濘確實對德軍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是冬季的降溫則抵消了這種影響。蘇聯的冬季是殘酷的,它伴隨著劇烈的降溫和降雪,對於德軍部隊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是反過來說,冬季的降溫和降雪也反過來幫助了德軍,讓他們能夠在冬季發動決定性的攻勢,將蘇軍逼至退無可退的絕境之中。因此,德軍將自己的失敗歸結於冬季,無非就像是一種藉口,若非冬季的到來,恐怕德軍還不能取得如此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