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觀展!雲陽籍百歲畫家戴澤藝術展在渝開幕

2023-08-17     雲陽微發布

原標題:免費觀展!雲陽籍百歲畫家戴澤藝術展在渝開幕

「雲陽故陵長戴()河我家的狗,是我家中唯一的一張寫生。」在重慶美術館1號廳展出的第一幅畫《雲陽老家的狗》中,戴澤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8月16日,「萬物生——百歲戴澤重回故里藝術展」在重慶美術館開幕,吸引了近2000人到場觀看。本次展覽是戴澤首次在重慶舉辦大型個人展覽,展覽將持續到10月15日(周一閉館),並免費向公眾開放。

本次展覽一共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分為四個小節。每個小節都以戴澤在相應年代的作品為核心,串聯起了他超過八十年的藝術創作生涯。在「藝啟雲陽」「故鄉情思」「桑梓重溫」「夢牽故里」等小節中,就有多幅畫作提到了雲陽的山川風物,即便在描繪一些異鄉景物時,他也會不自覺地聯想到家鄉的一草一木。

「過了三峽白帝城就是雲陽縣故陵鎮。以前叫古淋(故陵)沱。『沱』就是蘇東坡說的『莫道人生無再少,河中流水尚能西』的向西回流水的地方。」在這句話旁懸掛著戴澤於1985年創作的紙本國畫《夔門天下雄》,儘管眼前看到的是夔門勝景,但作者的思緒早已隨著滔滔江水一路回到了那令他魂牽夢繞的家鄉。

「爺爺雖然常年在外,但心中無時無刻不思念著家鄉。」戴澤的孫子戴孟說:「隨著年齡的增長,爺爺的思鄉之情也愈發強烈,家鄉的河流、房子、臘肉時常掛在嘴邊。」

前不久,戴孟帶著祖輩的記憶回到了家鄉雲陽,眼前的一切對戴孟而言是那麼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常常從爺爺口中聽到、畫中看到的故鄉山水,陌生的則是高速發展中的新縣城。現在的雲陽已經不是爺爺筆下的西陲小城了,這裡通了高鐵,城市也規劃得很漂亮。」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展覽以「狗」開始,而又用「貓」結尾。在最後一個展區「夢牽故里」中,戴澤於2012年創作了一幅紙本水彩《故鄉的貓》,記憶中故陵老家的那隻貓依舊慵懶地躺在地上。「思鄉思故人,故人均已作古。聲貌在餘思,余已九十多五。只能盡相思,相思競復甦。」戴澤通過對這一雙兒時「夥伴」的描繪,再次見到了他那久未謀面的家鄉。以狗開始,以貓結束,戴澤「回家」的旅途伴隨著生命的律動。吾鄉吾土,生命萬物,他的藝術探索飽含著對生命的無限熱愛。

「我的故鄉在雲陽,乾隆進川,老祖墳。張王廟、龍脊石……人問故鄉在何處?殘存老人幽夢中。」一首長詩寫滿了故鄉的山山水水,但寫不滿的是戴澤心中無盡的思鄉之情。

現年101歲的戴澤是雲陽縣故陵鎮人,是我國當代最負盛名的畫家之一。他1946年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藝術系,後入職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先後師從徐悲鴻、呂斯百、傅抱石等老一輩著名藝術家。

1949年,戴澤參與籌建中央美術學院,後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執教六十餘載,桃李滿天下,培養過以靳尚誼、王沂東為代表的大批畫家。

作為新中國油畫創作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戴澤繼承了徐悲鴻的現實主義創作道路,功力紮實,修養全面,涉獵油畫、國畫、水彩等多個領域,創作了大量兼具時代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經典之作。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戴澤等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提出殷切囑託:「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

部分作品欣賞

戴澤《嘉陵江上 》1945年

戴澤1973年4月重慶採風作品

戴澤1973年5月三峽採風作品

戴澤1973年武漢採風作品

戴澤1973年武漢採風作品

戴澤自畫像

戴澤,中大操場,紙本水彩

戴澤,重慶沙坪壩茶館一角,1945,紙本水彩

戴澤,農民小組會,1949-1950,布面油畫

戴澤,世界青年聯歡會,1951,紙本水彩

戴澤,小熊同他的媽媽,1951,紙本水彩

戴澤,在海洋上,1961,木板油畫

戴澤,雲南印象,1980,紙本水彩

戴澤,伊春小路,1984,紙本國畫

戴澤,紹興青藤書屋,1988,紙本國畫

戴澤,故宮古柏,1989,紙本國畫

戴澤,鳶尾花,1992,紙本彩墨

戴澤,海闊天空,2009,紙本設色

記者:賀元河

編輯:鄧庭庭

責編:劉太興

終審:鍾樺 周尚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0fc7d64a00ab0bf75dd52cad81cba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