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昌平區農業服務中心聯合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市農機鑑定站,在位於興壽鎮的區農服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示範基地組織開展了「昌平區無人農機作業助力春耕生產田間日活動」。昌平區各鎮農辦(農服中心)、農機合作社、涉農企業等各單位近百名農業工作者前來觀摩交流。
在演示區內
一輛東風2204無人駕駛拖拉機
在田間作業
一邊徐徐前進
一邊翻耕土地
這是由中國農業大學研發的
無人駕駛拖拉機
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技術
讓農機擁有了「智慧」的大腦
無人拖拉機自主開進田間,在預先設定好的路徑上自動駕駛,精準無誤的開展耕整地作業展示,還能熟練地直線行駛和調頭。該拖拉機基於電控底盤及無級變速技術,結合北斗/GNSS定位技術,不僅能完成耕整地作業,還能完成播種、中耕等作業任務。此外,還具備遠程啟停、遠程協助、遠程控制等能力,能夠規劃作業路徑及調頭軌跡,實時獲取農機位置姿態信息,跟蹤規劃路徑以及控制機具升降。
「對於農機新手來說,利用拖拉機進行耕地作業存在一定的困難,比如耕作的路線、深度、間距等,都不好掌握,而無人拖拉機技術將更好地解決此類問題。通過電腦預設,更換無人拖拉機後的配套機具便可輔助農戶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各項作業。」中國農業大學在讀博士生趙欣作為技術講解員,現場為大家介紹了東風2204無人駕駛拖拉機的優勢及特點。
相較於傳統的耕作技術,無人拖拉機技術大大提高了作業的質量與效率,同時降低了機手的勞動強度。無人拖拉機定位控制精度能達到±2.5cm,路徑規劃也更加優越,能有效避免重播漏播。此外,作業時存儲的路徑數據,還可作為後續作業的定位數據,有效保證各環節農機作業的精度。
除了實現精準高效播種
在完成農田的收割作業後
還可以利用無人拖拉機
將農業廢棄物秸稈還田
粉碎更加均勻
可以更好地改善土壤結構
增加土地肥力
現場
兩台北斗輔助駕駛拖拉機
就分別進行了
鋪管覆膜、玉米播種作業示範
另一邊,廣州極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最新一代農業無人機,極飛P100 Pro 2023農業無人機正在進行低空往返飛行,開展小麥「一噴三防」植保作業,該無人機有效載荷50公斤,植保作業效率可達26公頃。採用無人機進行植保工作,不僅能提高作業效率,提高農藥利用率,更加綠色精準高效,節水節肥,還能有效提高產量。
北京基業長宏農業有限公司作為試點單位,在三月底引進了這些無人農機。「我們公司的機手年齡基本都在50歲左右。但基本培訓一個小時左右就能上手使用了。操作真的非常簡單方便,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北京基業長宏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東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在昌平有8000多畝田地推廣使用這些無人農機。今後,還將根據實際情況引入其他類型的無人農機,幫助農戶完成高效生產作業。
「遇上農忙時節,我區熟練機手較少,聘請成本較高,遠遠不能滿足種植需求。」昌平區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站長王尚君表示,「推廣無人農機工作,能夠大大降低人力資源成本。一個人、一台機器,就能高效完成打藥施肥、鋪管覆膜、播種一體化作業示範。」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實際無關)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進一步強調了「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昌平區農業服務中心抓好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重要決策部署,立足我區實際,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昌平區三農工作,著力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打造先進農機應用場景,推動農機農藝融合,依靠科技進步,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以技術護航春耕生產。
「舉辦本次活動,也是為了讓大家近距離感知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了解當下及未來科學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昌平區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站長王尚君表示,目前,在全區範圍已設立了三家智能農機試點單位,為下一步在全區推廣智能農機做好準備。此外,昌平區還將建設千畝雙高智慧農場,引入多種智能農機產品,助力昌平區智慧農業發展。
農業強國,農機先行。在人口老齡化、農村空心化和年輕人越來越不願從事體力勞動的當下,「誰來種地」的問題也越顯嚴峻。高效智能化農機是未來中國農業機械的發展方向,將有效解決此類問題。人工智慧、無人農機與農藝高效結合,不僅有效提高作業質量,提高產量,降低人工勞動強度及成本,更真正落實了「藏糧於技」,以科技的力量助力農業生產,鞏固糧食安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