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打工男孩小曾

2024-01-17     觸樂

原標題:觸樂夜話:打工男孩小曾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小羅

「喂,你髒不髒?不髒的話可以跟我住。」

這麼直白的問話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這是記者杜強在深圳三和人力市場採訪時的真實經歷。

杜強是非虛構報道《太平洋大逃殺:魯榮漁2682號》的作者。我幾年前看到這篇文章後,一直期待自己也能寫出那種水平的稿子,所以記住了他。前幾天,我在播客平台上聽到了「杜強」的名字,於是點擊收聽。遺憾的是,這期播客其實是2018年錄製的,6年後我才遇到。

在播客中,杜強分享了他2017年夏天去三和人力市場採訪的經歷。三和人力市場早就存在,那時,三和聚集了一些人,他們通過日結的工作,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我最早聽說三和,是有一次焦慮失眠時,在B站看到了《人在三和》紀錄片,片中人們的生存狀態讓我感慨「眾生皆苦」。而詳細了解三和,則是通過楊中依老師2017年5月發表的《在三和玩遊戲的人們》。稿子被許多媒體轉載,影響力頗高,「三和大神」這個詞也一度成為現象級話題。在那之後不久,三和人才市場經歷了改造,曾經的「三和大神」們也要去尋找新的容身之所。

在不同記錄者眼中,三和有著不同的模樣(圖片來源:小紅書博主「伊森在打卡」)

在杜強的分享中,許多內容和我想像中的「記者去三和採訪」經歷是一致的。比如,他剛去三和人才市場的前幾天,一直在碰壁,周圍的人防備心都很強,沒人向他敞開心扉。

小曾的出現是個轉機。這篇夜話開頭的對話,就是他主動向杜強發起的。這個場景讓我腦海中產生了一種「電影感」——一個聽起來有點誇張的故事,但它就真實地發生在人們身邊。得知杜強沒地方住且愛乾淨後,小曾帶著杜強去了他的秘密基地——一棟民房的樓頂。

從杜強的描述中,我覺得小曾有點像周星馳電影里的男主角,有脆弱的一面,也有彪悍的一面。在有限的條件下,他憑藉自己的力量找到了一處容身之所,雖然非常簡陋。他在三和待了一段時間,但生活方式與真正的「三和大神」不一樣,他並不滿足於日結工作,而是找機會進廠。

對於普通人來說,「進廠」往往帶著一些負面的情緒。我的一位朋友曾經分享過「進廠」的經驗,當時讀大學的她提前花光了生活費,於是去學校附近的工廠做臨時工。一個月後,她憤憤地說:「太無聊了,我再也不要做重複枯燥的工作。」

但在小曾,以及一部分三和居民眼中,工廠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穩定的生活。小曾為工廠賦予了許多美好的意義,比如「歸屬」與「希望」。實際上,進廠工作的他確實有所變化——體重從80多斤漲到了90多斤,還在繼續上升。

與此同時,小曾一直嘗試幫助別人。讓杜強和自己一起生活不久後,他又「收留」了張偉偉,一個有賭癮的人。在小曾口中,他幫助別人不全然出自善意,而是想邀請他們陪自己進廠——一般來說,去工廠打工的人都會和老鄉、朋友、家人一起,小曾不想一個人,又在三和舉目無親,於是在街上「撿」朋友。

但小曾也因為「撿朋友」吃過虧。他幫助過兩個沒有身份證、甚至沒有鞋子穿的「三和大神」,後來,他們偷走了他的手機。我試著想像那個場景,很荒誕,也很無奈,我想像不出小曾當時的感受。

我喜歡讀這樣的文章,也喜歡能夠寫出這些場景的作者。文中描寫的是一些人的生活,我看到了他們,但儘量不為自己的行為尋找什麼「意義」。我或許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一些生命力,卻也難以用簡單的詞語來形容。

而小曾讓我感受到「生命力」的瞬間,是他帶著杜強玩《英雄聯盟》時——我不知道杜強平時玩不玩《英雄聯盟》,玩不玩遊戲,但在隊友棄賽的情況下,小曾冷靜地分析了對方的隊伍和武器,邊點滑鼠邊給杜強打氣「我們能贏」。最後,他們的隊伍逆勢翻盤,那時的小曾,也意氣風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0c202a2295b0473d1673f05af61f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