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好物和小技巧,讓我保持數字健康

2022-08-24     少數派

原標題:這些好物和小技巧,讓我保持數字健康

數字健康是近年來逐步在國內流行起來的概念,也是許多小夥伴們在反思使用電子設備的過程中一定會關注或嘗試的生活方式。在這篇文章中,我們邀請了幾位少數派作者,聽聽他們對數字健康的理解和具體行動。其中既有保持數字健康過程中用到的技巧和好物,也也有自己的成功經驗。

@100gle:想要保護時間,先要學會審視時間

在「996」工作制盛行的年代裡「Work Life Balance」既是一種人們對未來的嚮往也是一種奢侈品,因為大家都意識到工作並不是生活的全部,而僅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當工作完全成為生活常態時,那生活就不存在奮鬥的意義。

在數字次時代的當下,手機的出現已經完全超越了 PC 成為人類收發訊息最為常見的「第二大腦」終端,讓每個人都能在這網際網路這 Cyber 世界中找到令精神閒適的一隅卻又難免沉迷其中無法自拔。這意味著當沉迷或依賴已經成為常態化時,也預示著我們也需要「Cyber Reality Balance」。

時間都去哪兒了?量化數字設備的使用時間

想要擁抱數字健康生活,那麼就必須先 審視自己花在數字設備上的時間

這就好比是當醫生給病人看病時不是立馬開方子,而是通過「望聞問切」四種方式來對病人的情況有個基本的把握之後才對症下藥;這也好比當一個「月光族」意識到自己好像時刻在花錢手頭上沒有一點積蓄,想要立馬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開始存錢時, 首先要解決或是搞清楚的問題應該是個人的錢都花在哪了,而不是毅然決然地下定決心開始省錢並從限制自己每一筆消費。

我們應該對自己在數字設備上的使用時間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包括每天亮屏時間或次數、使用某款 APP 的頻率等,這在某種程度上能讓自己知道我在數字設備上花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但好在目前大部分廠商(尤其是手機廠商)在設備作業系統中或多或少內置了像「螢幕使用時間」這樣用於統計個人在一定頻率上的設備使用情況功能(但不一定準確),為個人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數字設備使用提供一個參考。

除此之外,如果你還想進一步把控自己每天的時間,那麼也可以自己主動記錄一天當中需要耗時的事項。現在只要是我有目的性的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寫稿、閱讀、鍛鍊等,那麼我就都會使用滴答清單和 Toggl 來開啟計時功能。

這樣我就能知道在做這些事情時的個人時間的支配情況,以便更好地去調整一天或長期的活動安排。

眼不見為凈:減少消息通知的干擾

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和我一樣的經歷:明明只打算用手機看一下時間,可這時消息通知欄里卻出現了微博相關的熱搜信息又或是知乎上的某些問題回答,於是在不知不覺中就順著通知消息進入到了對應的應用介面,又在不知不覺中瀏覽完之後接著在應用中駐留了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的時間,然而我們最初只是想用手機看一眼時間。

不誇張的說,消息通知能夠算作是繼搜尋引擎之後的第二大流量入口,我們能在數字設備上看到諸如無數營銷廣告的簡訊、逼死強迫症的消息提示小紅點設計、牛皮癬和狗皮膏藥式的彈窗廣告等抓人眼球的東西;但深諳人性、行為學和心理學等的博才多學的產品經理們深知,這樣的設計雖然很不道德,但卻能有助於用戶點擊、進入到自家的產品中,從而提高用戶的轉化率。

因為消息通知大多數都屬於隨機事件,所以當你正在自己的數字設備中專注於一件事時,它的出現只會分散你的注意力,導致你最後可能沒辦法順利的做完事情。所以我現在對於消息通知的態度就是: 如無必要,那一律不給予通知權限

於是自從我開始將大多數非工作性質的 app 消息通知權限關閉後,我手機上的消息通知欄就變得更加乾淨了;而垃圾簡訊或推銷簡訊我都毫無例外地交給了系統的攔截助手,如有漏網之魚也會手動上報樣本從而提高攔截助手分類的準確性;甚至更為極端一點,我會把諸如微博這樣的應用直接卸載掉,也會把微信朋友圈模塊直接關閉。

最後在我的設備上除了必備的消息通知之外,再也沒有受到過其他無關緊要信息的侵擾了。

除了管理消息通知權限之外,現在的設備中大多數也配備了「專注模式」或「勿擾模式」功能,某種程度上說它們也一種減少消息通知干擾的絕佳方式之一。

當開啟「專注模式」或「勿擾模式」時,系統會接管或過濾消息通知,使得除了必要的消息通知之外的其他信息都不會無中生有。

觸碰現實

數字健康的目的可能不是在於讓人們以一種合理的方式在虛擬世界中探索,而是讓我們應該更加關注與現實世界中的碰觸。

當我們在使用電子閱讀器讀書時,會被當中強大的功能所吸引,能幫助自己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的吸收知識,但在現實世界中手頭就只有一支筆,然而我們似乎就沒辦法像讀電子書時那樣以圈點勾畫的姿態去探索知識了?

我能夠憑藉著鍵盤敲擊出萬字長文,文字在光標之間錯落,語句在字裡行間擺動,似乎在虛擬世界裡只要思維還在活躍,句讀試錯的成本永遠是最小的,但在現實世界中僅有一本硬幣厚度般的本子,然而我們似乎卻很難在有限的空間裡遣詞造句、落筆生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08dbbac4f5358d7b39b7a2bc35eb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