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0萬買了個島,賠了2億

2023-07-09     視覺志

原標題:我,70萬買了個島,賠了2億

70 萬,能買到一個什麼樣的房子?如果在小城市,可能能買到一間不錯的兩居室,而如果在北京,按城六區近十萬一平米的均價算,則可能連一間臥室都買不到。

但在今年一月,有位中國女性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用 70 萬在日本買下了一個 70 萬平方米的無人島 [1],成為了「女島主」。

上一次,「島」相關話題這麼火爆,還是 iPhone 14 推出「靈動島」;這一次,則是「猛男撿樹枝」照進現實。開荒無人島、打造一個聽潮起潮落的桃花源,這樣美好的夢想,能在中國實現嗎?

在中國,怎麼才能當「無人島島主」?做「島主」到底有多難?

在中國,「買」個島可以嗎

想要成為島主,首先要看下有哪些島可供選擇。

目前,全國有接近 1.2 萬個海島, 其中 96% 都是無居民海島。在理論上,這 1.1 萬個「無人島」能讓各位「島主」挑到眼花。之所以說是理論上,是因為不是所有島都明確表示要實行開發。

《第一批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名錄》比較清晰地陳列了有無人島開發計劃的地域分布。

數據顯示,廣東是最積極促進開發的省份。廣東擁有的海島是數量最多的浙江的一半不到, 有開發計劃的無人島數量比浙江多近一倍

對於這些無人島,2003 年的全國性文件就寫明「國家鼓勵無居民海島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 [2],像廣東省出台的《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市場化出讓辦法》中也明確了單位和個人都可以申請 [3]。

直白點來說,就是普通人確實有機會當「島主」。

不過,在中國當「島主」可能和想像中並不太一樣,和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小甜甜」布蘭妮到私人海島上開 party ,或者大魔術師大衛·科波菲爾在自己的穆沙島上建豪華別墅——這類的擁有性質不同。

國家文件明文規定「無居民海島屬於國家所有」 [2],所以比起「買個無人島」, 在中國說「租個無人島」更貼切

既然是租, 那這張「體驗卡」肯定有期限,以最主流的旅遊、娛樂用島為例,按規定使用最高期限是 25 年,其餘用途短一點的只能用 15 年,最長的也不過 50 年。

時間短是短了點,有的也只是使用權,但島建的初衷還是可以實現,現實中也有打造一個自己專用的休閒島嶼的先例。

2012 年,一位叫王越的律師花上每年幾萬的租金在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租下了一個叫虎嘯蛇島的無人島,他花了幾百萬改善小島的水電條件,把原來的簡陋營房改成可住人的標間,給自己打造了一個周末放空心情的「桃花源」 ,體驗了大家想像中的買島帶來的快樂 [4]。

當「島主」,需要幾步

但真的想當島主,是需要付出大量金錢和時間的。

首先需要租金。王越幾萬一年的租金看起來不貴,甚至網上一度誤傳 14 元就能買下一個島 [5],但根據國家的文件,想「買」個無人島可沒這麼便宜。

財政部和海洋局頒布過相關文件,規定了九種島嶼用途、六種利用程度和六個島嶼等級, 越是對海島環境影響大的用島方式和用島類型,價格就越高。

比如想填海用島,那至少得先交上 927 萬元/公頃的費用。而一公頃差不多只是 兩個足球場大,那這一個島整下來可是要天文數字。

不過豐儉由人,按買個小島自用的設想,選一個原生利用的六等旅遊娛樂用島,按名錄里旅遊娛樂島的平均面積 36 公頃估測 [6], 這樣一年大概也只是需要交 13.32 萬元。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也只是紙麵價格, 不同地方實際拍賣還會有浮動,所以想做「島主」,本金可能不用太高,但也沒想像中那麼少。

租金之後,輪到比較繁瑣的審批流程,這意味著漫長的等待。

申請一個無人島並不像買房子,買賣雙方簽個合同、交個錢、登記過戶就好了。政府必須對海洋生態負責, 因而審核設置了至少 9 個流程,中途隨時可能被告知不合格而打回。

像「中國第一拍」大羊嶼,從拍賣到正式施工,就等了三年 [7]。

當然, 壓力最大的還是在開發、建設環節,這相當燒錢,租金相比起來可是小巫見大巫。

建設物資運上島相當麻煩,曾任象山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的包希偉也表示,無人島上建造所需的成本,至少是陸地上建造的三倍 [8]。

前面提到的買島自娛的虎嘯蛇島「島主」王越, 就揭露了上島的建材變得高貴多少——200 元一包的黃沙運上島,價格貴了 6 倍 [4]。

所以像王越修繕了幾個標間,實際也投入了好幾百萬。

吃螃蟹的人,都怎麼樣了

而在成本預算中,並非只需要考慮建設基礎設施成本,還需要把環境保護方面的成本也計算在內。

從馬上投入運營的廣東首個市場化掛牌交易的無人島——三角島的帳本可以看到,總投資 22 億中, 有 8.5 億元花在了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上 [9][10]。

這不得不再次提及國內無人島開發反覆強調「實行嚴格保護制度」,所以無論是自建小洋房,還是搞個大度假村,都要算上生態帳。

而且這些基礎性、保護性工程的建設並非一勞永逸,海島氣象環境複雜,一個颱風或者海嘯就一朝回到解放前。比如蜈支洲島就還在反覆投入建設。

可以說島嶼開發,是一個持續和貧瘠、脆弱的環境作鬥爭的過程,想當島主, 必須要能保證有實力負擔高昂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買個無人島」並非是最近才熱議的話題,實際上這十幾、二十年來,已經有不少人和公司付諸行動。

早在 1992 年,山東富豪孫氏兄弟買下海南蜈支洲島 [11];在 2004 年,一位溫州女「島主」陳曉嫻和政府簽五年約,要在當地的無人小島竹嶼島上搞旅遊開發 [7]。

2011 年《名錄》發布那會兒更是熱鬧,浙江寧波象山的旦門山島和大羊嶼相繼迎來「島主」,商人黃益民和寧波高寶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揚言要花上 10 億和 5 億來做島建 [7]。

每個島主都滿懷理想,但現實很骨感。像蜈支洲島這樣成為一地新網紅景點的少, 更多的是項目爛尾、「島主」散財。

陳曉嫻的竹嶼島靠賣門票入不敷出,協約到期後終止合作 [7],黃益民欠債被列入被執行名單 [12]。

所以,在中國「當島主」夢不是不能夠實現,但想把它開發好,就算有幾個「小目標」的底氣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作為一個打工人,咱想去島上衝浪曬太陽,那還是趕緊買出遊機票還比較實際和划算。

參考文獻:

[2] 海洋局,民政部&總參. (2003). 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規定. Retrieved April 18 2023 from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328.htm.

[11] 鄒碧穎. (2020). 1200元就能當「島主」,中國上萬海島待開發,為何少有人問津?. 財經雜誌. Retrieved April 18 2023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89bYOKBK2U0LjR8eR795vw.

[12] 曹徙南. (2020). 3700塊買無人島?小心玩成絕地求生. 九行. Retrieved April 18 2023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ygSrhdotUW7lcMjlX-6q1w.

歡迎關注他們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9 / Jun / 2023

監製:視覺志

轉載:網易數讀

微博:視覺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05a35be4fe1a9f62b9e22f2d8ff43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