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2023年棉花適時打頂技術要點

2023-07-20     天山植保

原標題:博州2023年棉花適時打頂技術要點

博州2023年棉花適時打頂技術要點

棉花適時打頂是棉花田間管理的關鍵措施,通過打頂去除棉花頂端生長優勢,控制營養生長,調節大部分的養分供蕾、花、鈴生長,促使棉株由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時期,轉向以生殖生長為中心,從而促進棉株早開花、結鈴,減少蕾鈴脫落,提升棉花品質及增產增收。

當前博州棉區棉花正處於盛蕾期—初花期。受春季低溫、大風影響,今年播期較常年推遲,生育期較去年延遲10—15天,只有極少部分(不足5%)棉田實現了四月苗、五月蕾。六月上中旬氣溫偏高,對棉花生長發育較為有利,始花期出現在6月19日(較去年晚十天左右),但由於前期低溫,棉花生長緩慢,棉農化控措施不到位,部分棉田滴水過早,棉花整體長勢偏旺,因此科學合理打頂,對促進博州棉花優質高產至關重要。

一、打頂時間

棉花打頂要遵循「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的原則。打頂時間的確定,主要根據棉田的果枝苔數、密度、品種、株高、土壤質地、氣候等因素綜合確定。

近期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博樂市、精河縣棉花生長情況進行了調查,博州目前一膜六行棉花畝保苗株數為1.3—1.5萬株、平均株高50—60厘米、平均果枝數4—6苔。按每畝1.3萬株計算,機采棉要達到每畝8—10萬苔果枝(畝產400—450公斤籽棉的目標),單株果枝數需保留7—8苔;「寬早優」種植模式棉花目前畝保苗株數為0.9—1.1萬株、平均株高60—70厘米、單株果枝數達6—8苔,按平均每畝1萬株計算,要達到畝果枝10—12萬苔(畝產420—480公斤籽棉的目標),單株果枝數需保留10—12苔。依據目前生長進程及平均3—5天長1苔果枝的生長速度,建議打頂時間原則上不遲於7月10日,其中精河縣棉田7月1日—5日打頂,博樂市棉田7月3日—8日打頂,最晚不超過7月10日。

二、打頂方法

打頂常見方法是人工將棉株頂端掐去1葉1心,切忌「大把揪」。在同一棉田內,不分大小株,應一次性將頂尖全部打掉,避免漏打頂的情況發生。

三、塑形化控

人工打頂後,一般化控2次。第一次在打頂後3—5天,頂部果枝節間伸長至5厘米以上時,畝噴施縮節胺4—5克;7—10天後進行第二次化控,要適度重控,一般畝施縮節胺10—12克左右;打頂後噴施縮節胺,對塑造良好株形,提高產量有良好效果,建議使用大型施藥機械吊杆噴打,提高噴施質量。

四、田管措施

當前博州棉花已陸續進入盛蕾期—初花期,此時棉花生長的最適溫度在22—30℃之間,而當前溫度15—27℃,適宜棉花生長。當前棉田管理仍要以促轉化、促早開花為主,要因地、因苗、因品種不同採取分類管理。

一是科學運籌水肥。當前棉花處於盛蕾期-初花期,此期是蕾、花、鈴並進的生殖生長盛期,是需水、需肥高峰期,應按照穩施氮肥、增施磷鉀肥、補施硼肥原則施肥,建議滴施尿素3-4公斤/畝,磷酸一銨3-4公斤/畝,硫酸鉀1-2公斤/畝,葉面噴施硼肥30-50克/畝。針對旺長棉田適當減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並在確保棉田不受旱情況下,適當延長滴水周期或減少滴水量,促進棉花早轉化及早開花。

二是防止蕾鈴脫落。打頂前後對早衰和徒長棉田促控結合,加強水肥管理和化學調控,減輕蕾鈴脫落;同時落實殺蟲燈、黃板、點片發生點片防治等綜合防控措施,減輕因病蟲危害造成蕾鈴脫落。

三是加強病蟲防控。目前是棉葉蟎、棉蚜、棉盲蝽、棉鈴蟲和棉花黃萎病等病蟲害發生危害高峰期,要加強棉田病蟲害的監測和調查,及時發現,及早防控。要對症選用專性殺蟲、殺蟎劑,合理交替用藥,按照說明書配比,嚴禁隨意加大濃度,使用大型藥械吊杆噴施防治,不建議使用無人機飛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04526836399ccdbd0b7e67c0d7ae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