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蒜防癌、殺幽門螺旋桿菌?營養科:哪些是真的「防癌菜」,看完趕緊轉給家人!

2023-07-15     四川名醫

原標題:吃蒜防癌、殺幽門螺旋桿菌?營養科:哪些是真的「防癌菜」,看完趕緊轉給家人!

要說大蒜,算得上「食物屆的哪吒」,

時不時就能在養生的朋友圈裡翻江倒海

除了是多種食物的靈魂搭配夥伴

還是很多人眼中的神奇食物:

能消炎、殺菌又防癌殺菌...

據新聞報道,63歲的大爺一直有 胃痛的毛病,近年來症狀越來越明顯,檢查後顯示有 萎縮性胃炎和胃潰瘍,幽門螺旋桿菌陽性

醫生給大爺開了兩周抗幽門螺桿菌的四聯藥物,並叮囑吃完後還要繼續服藥,並在吃藥結束後再次複查胃鏡。

可老人覺得吃西藥傷身子,副作用大,就沒怎麼好好吃藥,一直生吃大蒜「治療」。

這樣過了三個月,大爺突然 劇烈胃疼了好多天,難以忍受後去做了檢查,醫生髮現他 幽門螺旋桿菌仍然陽性,但胃竇部的潰瘍已經發展為 早期胃癌。

不是說大蒜可以殺菌抗腫瘤的嗎?怎麼吃了大蒜,沒有起到效果呢?

今天小康妹就請來 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治醫師周讓,來說說大蒜和幽門螺旋桿菌、癌症的那些事兒。

好消息:大蒜素真有功效!

壞消息:大蒜素≠大蒜

「大蒜能防癌」的說法與近幾年研究人員對大蒜素的深入研究有關係。

「大蒜素」是一種硫代亞磺酸酯,是大蒜中一種對健康有益的物質,具有消炎、降血壓、防癌、抗病毒等功效,對包含引發胃癌的 幽門螺桿菌在內的多種桿菌 有抑制作用

但「大蒜素」的抑制作用並不是「立竿見影」的,經臨床數據統計 ,細菌性感染者需服大蒜素藥一周,真菌性感染者需服大蒜素藥四周才會有效。

最關鍵的是,「大蒜」和「大蒜素」並不能劃等號。

一個完整大蒜中的大蒜素含量極低,在 煮沸 5 分鐘以上就會完全分解。將生大蒜切碎後放置空氣中 15 分鐘,大蒜中的蒜氨酸在蒜酶的作用下與氧氣結合可產生 極少量的大蒜素。

每天炒菜那點大蒜含有的大蒜素含量極少,跟研究用的大蒜素劑量根本沒法比,也就起不到明確的醫用效果。

想達到殺菌的作用

你得每天坐在蒜山里一直吃

別人家裡囤礦,你家裡囤蒜

那得臭成啥樣?

而且大蒜素這種物質本身並不穩定,當其進入身體之後,會迅速降解為其他化合物, 很難直接發揮作用。

此外,像 西藍花、秋葵、蔥等「防癌明星菜」熱度也很高,周讓醫生順帶一併闢謠:

指望只吃一兩種神奇的「癌症剋星」來防癌,完全不現實。

食物不能代替藥物,別想著多吃就能發揮特殊功效了,吃多了反而對健康不利。

那麼,真正預防癌症方法是什麼呢?

堅持健康生活方式

要戒煙、不喝酒

遵循膳食中食物多樣化的原則

減少紅肉和加工食品的攝入

增加全穀物和蔬菜的攝入

......

蔥蒜是生吃好還是熟吃好?

即便大蒜去掉虛假的「養生」光環

依然不會少熱愛它的人

畢竟「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那大蒜生吃好還是熟吃好?

周讓醫生建議大蒜的特殊風味主要來源於大蒜素,生吃更好品嘗這種味道。

大蒜產生大蒜素的量與組織受損的程度、參與反應的氧氣量、反應持續的時間有關。即大蒜切的越碎、放到空氣中的時間越長(注意避免時間過長使大蒜失去水分而終止反應)產生的大蒜素就會越多。

所以 蒜末、蒜泥比蒜片最有利於大蒜素的合成。

普通人建議每天2-3瓣

不過這4類人建議少吃

建議:健康人群每天吃2-3瓣蒜就可以達到保健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大蒜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以下這些人群不宜食用過多大蒜:

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胃腸道疾病人群。由於大蒜會刺激胃酸分泌,對有胃腸道潰瘍的人來說不利於潰瘍的癒合,可能還會加重潰瘍病情。

腹瀉患者。此時食用大蒜,則會更加刺激腸壁,導致腹瀉更加嚴重。

眼病患者。眼病忌辛辣,因此有青光眼、白內障、結膜炎等眼病的人要注意。

過敏人群。大蒜中的一些物質有可能會致敏,導致紅腫、皮疹、過敏性腹瀉、呼吸道哮喘。因此,這類人群不宜食用。

吃完蒜,嘴嗙臭!咋辦?

大蒜的味道太有穿透力,曾經有相關機構研究發現, 吃完蒜後的臭味會伴隨呼吸持續24小時。

不僅僅口中散發味道,更要命的是它裡面含有的烯丙基甲基硫醚進入到血液中,通過皮膚毛孔滲出氣味,會讓人的 汗水也散發出一股味道。

吃過生蒜的人都可以算是一顆「社交炸彈」吧。

很多人會用漱口、刷牙、吃口香糖的方法,但很遺憾,這些方法只能去除口腔里的異味,治標不治本。想要有效地防止自己連呼吸都是臭的,就要想辦法解決胃裡的產物。

總結了中外學者的研究,以下都被認為是除蒜臭小能手:

蘋果、薄荷、生菜、牛奶

山楂、綠茶、甘草、金銀花

對了,兩則溫馨提示:

1)以上方法只在吃蒜前/時/後(立刻執行)有效。

如果你吃完蒜,過了很久才採取措施,臭味分子已經進入血液,效果也就不大了。

2)如果吃了蒜味比較濃郁的食物,就少喝一些帶氣的飲料吧~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打個嗝你就全明白了。

最後希望大家能在

吃涼皮、涼麵、餃子、蒜蓉小龍蝦的路上

口氣清新,不再難堪

「本期科普醫生」

醫生簡介

中國註冊營養師,醫學碩士,畢業於四川大學華西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擅長消瘦、營養不良的營養干預,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痛風、高血壓等慢性代謝性疾病的營養管理,孕產婦、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營養指導以及各系統疾病的營養診療。四川省中醫藥學會營養與食療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成都市抗癌協會腫瘤營養與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健康管理師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四川省營養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門診時間

周四上午

編輯 | 魚魚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攝圖網

*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0384619d304c6ba8168a3d876d3ba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