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裂的北京教育,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2019-07-21     教育分享第一線

很多北漂選擇堅守北京,很大一個原因是北京教育:三倍於全國平均的一本率,百分之一的清北率,優厚的基礎教育資源,被認為最接近培養一個「人」的培養模式。

所以我要告訴大家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北京的教育資源和北京社會一樣,是嚴重割裂的。北京總一本率有足足28%,可是市區一本率大多過半,海淀西城兩區包攬九成清華北大;在極端年份,各區的一本率能相差30倍。北京為什麼出現如此驚人的情況?這又與北漂有什麼關係?我們先看割裂的原因。

1.市區外地人多,郊區本地人多

「誰來北京也不是為了支援農村建設」,北京的成功北漂,尤其從外地考到北京的能人,都在那個房價正常的年代有了北京市區的房子。

隨著北京城區土著的外遷,可以說北京城內,成功老北漂已經是最主流的力量。這些老北漂的孩子們,也就是京二代京三代,帶著傲人的智商出生,從重點幼兒園開始廝殺。北京城區教育,是全中國最頂級的家長,水平最高的教師,培訓智商優秀的學生。

而郊區群眾呢?並不是有意無意地比較,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作為一個自然群體,他們帶著普通的智商,從農村甚至深山區的小學開始接受義務教育。

2.京城京郊師資差距過大

現在北京城郊的硬體設施水平相當,看上去一樣漂亮,但教育是人與人打交道的事,還是應該首先考慮人的因素。

前兩年在山區當校長的親戚就遇到一件煩心事:教數學的老師考上了公務員,沒打招呼就去報道了,教室里的孩子們還等著上數學課。這位數學教師是末流二本計算機專業畢業,而在北京市區,教師招聘的最低限是首師大教育類本碩,985211已經遍地走了,更不可能出現這種怪事。當過學生的你肯定明白,一個不合格、合格和優秀的老師能對學生來說有多麼大的區別。

3.貧富不均對教育帶來的影響被放大到極致

下午三點,隔壁小學放學了,外地的同學見了非常羨慕。她沒看見的是,這些小學生回家之後上了鋼琴課,或者去新東方學了奧數,晚上在父母的陪伴下背了新概念英語。而郊區的小學生被接到家裡之後開始瘋玩,家長一問作業,都說是寫完了甚至在學校就寫完了,因為教委要求減負。日積月累,差距顯著 。

這也很好地解釋了,減負減負越減越負的道理:提前放學,減小教學強度,提倡素質教育,就是以前在學校就能學到的知識,現在要去培訓機構購買。

在很多年前,一個來自郊區的孩子,下午有三節課帶一節自習或課外活動,學校也不會放學很早;此外學校還推出大量的奧數和英語和藝術培訓,作為校內辦班,收錢也不收多。

現在呢?學生在校學習的課程難度還不如當年。這種看似減負的教育制度,其實遠不如全民應試來的公平公正。

4.在小升初和中考階段,封死優秀平民進入優質學校

郊區惹不起,那我躲得起吧?對不起,不能。

北京市的區縣之間實行鎖區政策,對,你沒有聽錯,彼此之間是不流通,有點老死不相往來的感覺。除非能幹的家長通過特殊的你我都懂的手段,才有可能在義務教育階段內進入市區初中,而且這類學校在縣城小學都只錄班內第一第二。

好不容易讀完了初中,迎來了中考,那麼接下來怎麼辦呢?是不是就可以通過考試考個好成績然後進入所謂的京城名校了?

先通過2+4的選拔方式擄走一兩百個好學生,這些學生中,很多都是初中學校的第一第二名。不論初中學校的大小好壞,總之掐尖是肯定的,而這些尖是不是一定就可以進好學校了呢?其實就算你能去城區示範校讀高中,也不代表你就成功了。親戚家的孩子中考全區第五,這放在普通城市,那是不得了成績,那怎麼也得吹半年,畢竟也算是五百里挑一了吧。打住吧您,孩子最後去了北京八中,然後呢,在普通班裡倒數。

你會說是不是孩子進高中沒好好學?還真的不是啊,不是孩子水平差,只是,考了區狀元那位也只能在八中排前四十。至於北京八中,那當然也不是西城最好的學校。

現在北京鎖的不僅是區縣之間,區縣內部也要根據學區鎖區。北京準備大力發展十二年一貫制(集團化辦學和升學)了,也就是從學區內的示範校附小、重點小學直升示範初中,進入示範高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非學區的校學生進入示範校的機會相對減少。

有的家長說,那我在學區買房唄,您可知道學區房要多少錢嗎?不過,這還真的可以判斷學校的好壞的好辦法。這麼說吧,最低也就10萬一平,這還是前幾年的價。

5.其實在北京上學,不一定經濟

為了研究父母付出生活成本和孩子發展之間的關係,我創造了一個指數:房價——一本率指數,即把生活成本抽象為當地房價,把教育抽象為一本率。下面我隨機搜取部分地區為大家提供參考。 總排列按一本率排列,綠色標註部分為指數>20的地區,紅色<5的地區。北京郊區沒有數據,不過市區一本率都過半了,我們就假設它為10%,跟全國平均相等。

可以看到,蘇南地區和重慶成都部分區縣表現不錯,跟北上津一樣的一本率,卻只有一兩萬塊的房價;相比之下,北京城區表現一般;而北京郊區、上海總和深圳總竟然位於倒數。原因有以下幾個:1.儘管大城市一本率很高,但是,因為市區競爭對手過於強勁,新移民和土著無法應對,最後可能買了四萬的房享受全國平均的一本率。2.二線城市在人口大省內資源極豐富,所以儘管所在省份可能一本率不高,但該城市可以達到北上津的一本率,而且房價還可以接受。單純從教育角度來說,城市的偏遠地區的房子我認為不值得買,二線城市才是明智之選。3.在所有的環境中,不管是省市還是區還是學區,教育都呈現兩極化,學區房能買還是要買。

如果不得已只能在北京郊區買房,我給你提供以下方法,可以扳回一局。

首先,如果你的孩子在縣城小學保持班第一和第二,在小升初時期可以參加市內中學的招生考試,學籍可以順利進入城區。北京城區的一些新學校,就是靠吸收郊區的尖子生步步高升。

如果成績一般願意花錢進民辦,大概五萬至八萬一年,但是也按成績分好壞。

中考不要抱有任何希望,就只能是小升初走。

注意在小學時期周末去市區上課,考數學花園、學而思杯等奧賽證,和劍橋五級等英語證,平時多關注閱讀,注意招生政策,以北漂的有心攻打土著的無心,還是有勝算的。

當然,我說的,只是有勝算罷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vRjH2wBmyVoG_1Zdbq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