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提名「老熟人」接替博爾頓,奧布萊恩何許人也?

2019-09-20     中國網觀點中國

陶短房 旅加學者

北美當地時間9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將自己上任後第三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炒魷魚」時,人們曾擔心,這個重要職位會像特朗普時代許多其它要職那樣長期空缺或由某人「暫代」,但僅隔了8天,新人選便揭曉了。

原本最不被看好的人,為何逆襲接替博爾頓?

此前消息人士曾言之鑿鑿,稱有「博爾頓影子」之稱的原博爾頓副手庫普曼將「毫無懸念」取而代之,也有媒體援引據稱來自白宮「西翼」的消息,稱新任國家安全顧問將從前博爾頓幕僚長、原CIA分析師弗萊茨,前副國安顧問沃德爾,副總統彭斯的國安顧問凱洛格,能源部負責核安全的副部長哈格蒂,以及國務院負責人質營救談判的特使奧布萊恩等5人中產生。在這總共6人的候選名單中,奧布萊恩貌似是最乏知名度、和特朗普反差也最大的一位——然而最終被特朗普選中接替博爾頓的居然正是這位冷門人物。

原本最不被看好的人,為何逆襲接替博爾頓?

出生於洛杉磯的奧布萊恩是一位改宗摩門教的原天主教徒(這讓他如今成為現政府中職位最高的摩門教徒)。和許多美國政客一樣,他擁有大學法律學學位,並在大學畢業後首先從事律師工作。1996年,他進入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安理會賠償委員會,從事法律服務工作,這個委員會負責幫助聯合國秘書處審查、處理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侵略科威特所掠奪財物的清退賠償事宜,就此與聯合國及美國國務院「掛鉤」。2005年,他被提名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副大使,湊巧的是,當時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正是博爾頓。

2007年,美國國務院推出一項旨在幫助阿富汗「法制建設」,為喀布爾政府培訓法官、檢察官和辯護律師的「公私合作夥伴關係」項目,任命奧布萊恩擔任聯合主席;2008年他又被任命為美國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成員。

2011年10月,他被另一位著名摩門教徒政治家羅姆尼聘請,出任其顧問團隊聯合主席,隨即重返律師行業,並成為包括康菲石油公司-東帝汶訴訟案、關塔那摩「9.11」事件主嫌在押犯哈利德.穆罕默德訴訟案等轟動性案件中訴訟一方的委託律師。2016年1月,他和前聯邦法官拉爾森聯手創辦了Larson O'Brien LLP聯合律師事務所並開業至今。

他和特朗普一直保持著不錯的私交,2017年有消息稱,特朗普打算提名奧布萊恩出任海軍部長,但因軍方對缺乏相關背景的他「不感冒」而作罷。2018年5月特朗普任命他為總統人質事務特使,今年5月又授予他大使銜級。

在宣布任命奧布萊恩後,特朗普稱他「是太棒的人選、我們相互了解,在營救人質方面合作融洽」。

一些前美國政府官員,如曾在歐巴馬政府中擔任中東問題副助理國防部長的埃克蘇姆等認為,奧布萊恩是「非常合適的人選」,因為他「長期在幕後工作,不招搖,善於交涉和談判,務實低調」。有人指出,奧布萊恩曾先後和來自不同黨派的小布希、歐巴馬和特朗普總統,康多莉扎.賴斯和希拉蕊.柯林頓國務卿共事,並都合作愉快,這表明他並非如博爾頓那樣難以溝通、我行我素的「鷹牌」,而是一個合適的安全事務幕僚人選。

原本最不被看好的人,為何逆襲接替博爾頓?

問題在於,特朗普何以要選擇他?

如前所述,在短短8天裡被頻繁提及的幾位博爾頓繼任人選中,他是最冷門的一位,也是最「不像鷹派」的一位,和博爾頓、彭斯等公認的「鷹派」均無太多瓜葛(他和博爾頓曾共事,但前已述及,他和不同黨派的許多重要人物都曾共事,並沒有特別的人際背景色彩)。但在出任新職前,他實際上與特朗普已在和新職相關領域長期合作,相互間有深刻了解,彼此也比較適應。

這似乎表明,經過麥克馬斯特、博爾頓兩位個性鮮明人選後,特朗普在國家安全顧問這一敏感職位遴選上又回到最初「任用熟人和私人」(特朗普的第一任國家安全顧問弗林,上任不久就因「通俄門」等問題上的冒失舉措丟了飯碗)的路數。

奧布萊恩閱歷和經驗豐富,但知名度卻遠不如行伍出身、老到的麥克馬斯特和「想不紅都難」的「鐵桿鷹派」博爾頓,他以冷門姿態脫穎而出,或許表明特朗普希望改變此前在國際安全事務領域過於高調張揚卻成果寥寥的「畫風」,但另一種可能性也存在,即特朗普不希望他人和自己在高曝光率的國際重大事務問題上「搶鏡頭」,寧可選擇奧布萊恩這樣既有一定能力、又和自己合作愉快的「老幕後」,讓後者負責任勞任怨,把出鏡的機會儘可能留給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在奧布萊恩提名揭曉後稱「他不是鷹派」,其實這也只是和前任及另幾位更熱門人選相比而已——在諸如伊朗核協定、巴以問題等當今熱門、敏感國際安全事務話題上,他曾公開表述的觀點,和特朗普、甚至博爾頓並沒有根本性的「色差」。(責任編輯:唐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t08T20BJleJMoPM5vs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