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話癆怎麼辦?別嫌吵,可能是開啟"好口才"的第一步

2020-10-19   鯨魚奶媽

原標題:孩子話癆怎麼辦?別嫌吵,可能是開啟"好口才"的第一步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晚上照料孩子進入夢鄉,閨蜜給我發信息聊家常,說了一個最近令她感到有些苦惱的情況。

說是她家小妞妞最近化身成為了"小話癆",一張小嘴從早上起來就開始嘰嘰喳喳不停,不論是看到什麼還是想到什麼,都會非常積極的表達出來。

而她本人則是既開心又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給予回應,但這樣時間長了也會受不了,疑惑為什麼孩子突然就"話癆"了呢?

我相信還有很多家長也遇到或者正在經歷這樣的問題,孩子在不知不覺間突然變得話多了,有的時候甚至在家長自身比較忙的時候,這樣的表現還會令自己感到反感。

其實,當孩子變得"話癆"的時候,家長不要嫌煩也不要嫌吵,因為這可能是開啟孩子"好口才"的第一步。

一:語言的爆發期

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在早期發展階段都會有幾個所謂"敏感期"或稱"關鍵期"。而在敏感期階段,兒童接受某種刺激的能力是異乎尋常的。

這個時候的他們,對某種事物的特殊感受性,可能會一直持續到這種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滿足為止。

而從孩子出生起就進入的敏感期,首先就是語言敏感期。

我們不難發現,在孩子還處於嬰兒階段時,就會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並發出啞啞學語聲時,這個時候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

而隨著孩子表達慾望的增強,新鮮詞彙量的衍生和聚集,在兩三歲的時候會進入到語言發展的高峰期,也就是語言爆發期來臨了

而根據美國權威機構研究顯示,父母從小跟寶寶進行很多的對話溝通,有助於寶寶的智力發展,提高智商。

二:開啟好口才的第一步

為什麼孩子會突然變得話癆了呢?這肯定跟其能力提升脫不了干係。

我們也知道語言是一種與外界環境進行溝通的重要方式,那麼孩子也是期望,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來吸收周圍環境的影響,並且通過自己的語言倆表達自身的想法。

所以,孩子之所以會變得話癆了,是因為對其周圍的環境有了更多的認識,所以,話癆的孩子,都有一顆善於觀察的心和好問的積極性。

相比之下,還有一些家長卻還在因為孩子過於內向,不肯開口說話而感到苦惱,恨不得孩子變得話癆一些才好。

再者,語言表達能力對一個人的發展,也是會起到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的。一個巧舌如簧的人,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爭取到更多的機會。

所以當孩子處在語言爆發期,開始變得"話癆"時,家長們不妨抓住機會,開啟"好口才"的第一步。

三:如何培養孩子具有好口才?

1.認真聆聽孩子的表述

首先,我們要先解決自己的態度問題。當孩子變得"話癆"時,也不要覺得不耐煩,而是應該耐心的去傾聽孩子進行表述。

這樣不僅會幫助我們更清楚了解孩子想要表達的內容,也能對其說出的語句進行簡單的評估是否標準,為接下來的語言表達能力做好準備。

2.使用更加精準的語言詞彙

當孩子開啟了"話癆"模式,家長就要注意這個時候是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的爆發期,就要注意自身的語言組織表達。

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同孩子接觸和交流最多的人物,孩子會通過與我們的交流溝通,學習並提升自身語言表達能力。

這個時候,家長就要使用更加精準的語言詞彙,為了引導孩子語言能力的提升。

3.多引導鍛鍊孩子的邏輯能力

有些話癆的孩子因為本身的邏輯能力不強,所以在語言表達上很容易就會出現含糊不清的狀況,雖然有很多想要表達的觀念,但無法很好的進行組織,也就無法讓聽者真正的理解其涵義。

所以家長也要多注意鍛鍊孩子的邏輯表達順序,讓孩子分清楚怎樣更加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思想觀念,多給孩子做正確的示範。

4.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有的人平日裡不會多說話,但是其一旦開口說話,就非常的有"料",不僅運用大量高級辭藻,還引用許多名言古句,令人不禁感慨其餘語言表達能力實在了得。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時期,也應該多讀一些書籍,因為他們不僅可以從書中了解到很多知識,同時也能通過書中文字倆學習如何進行言語表達,豐富可使用的詞彙。

家有小話癆,家長不用愁,只要用對正確的方法,或許還能培養出一個口才演講小能手。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