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四川省綿竹市一名普通的工人正在工地辛勤勞作,然而,一群穿著正式服裝的人突然走向他。工人面露尷尬,仿佛犯了什麼難以啟齒的錯事。原來,這幾位是綿竹市文物保護部門的工作人員,他們得知消息稱綿竹市的一個工地挖出了一隻金龜,而這隻金龜竟然在一名工人手中。他們懷著好奇和期待,向工人詢問:「聽說您挖出了一隻金龜是吧,能讓我們看看嗎?」然而,工人對此顯得有些猶豫,聲稱「沒有,沒有這回事。」他並不打算交出金龜,使得工作人員束手無策。他們不能直接上手搶奪,畢竟金龜未必就在工人身上,有可能已經被他藏匿起來。於是,工作人員決定多次前來,每天努力尋找那名工人,既了解情況,又向他普及法律知識。
在工作人員的堅持努力下,工人逐漸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最終主動將金龜上交給了國家。隨著金龜被移交給文物保護部門,一場對這個神秘金龜的探索開始了。這隻金龜長約16厘米,寬約8厘米,重達150克。其工藝十分精緻,幾乎與一隻真實的龜無法區分。接下來,工作人員迫切需要搞清楚這隻金龜的朝代以及它的主人究竟是誰。
通過對金龜進行全方位的檢測,文物保護部門發現它並沒有受到損傷。研究結果表明,這隻金龜是清朝時期埋在地下的。進一步查閱當地的縣誌,工作人員發現,這塊工地原是清朝時期唐家的舊址。唐家在當時是一個聲名顯赫的大家族,曾連續祖孫三代擔任過知縣,家族的歷史非常悠久。
這隻金龜的陪葬地點與唐家的歷史相符,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深入研究。在清朝乾隆年間,唐樂宇是唐家最為傑出的人物,曾擔任過平越知府,同時還是一位作家,留下了流傳後世的《奇門紀要》。他對當地教育的推動也成為其最大的貢獻之一。唐樂宇在任職平越知府期間,出資修建了一座墨香書院,並聘請了當時有名的學士葉夢麟來墨香書院講學,極大地改善了當地教育狀況,受到了人們的高度讚譽。
通過考古調查,這隻金龜不僅僅是陪葬品,它的用途更大,可以用於鎮宅辟邪,為家族祈福。因其高超的工藝和獨特的文化價值,後來被國家評定為一級文物。這件文物的發現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了唐家的歷史,也為當地文物保護工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f4a7f8bf980efa49bf11277189486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