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知」軍閥張宗昌竟然會作詩?鬱悶的時候讀一讀,會一掃憂愁

2023-05-24     奇趣談史

原標題:「三不知」軍閥張宗昌竟然會作詩?鬱悶的時候讀一讀,會一掃憂愁

中國近代史上,在北洋軍閥統治的歷史時期,由於社會動盪的原因,那些「草頭王」們便紛紛冒了出來,只要手裡有幾桿槍和數十個弟兄,便敢於稱王稱霸,為害一方。

因此在人們的意識里,這些軍閥一般都是不學無術之輩,沒有什麼知識文化。也許嚇唬嚇唬別人可以,不過在文化層面上,他們卻一個個都是大老粗而已,有文化的簡直是鳳毛麟角。不過對這些軍閥來說,缺什麼就喜歡什麼,沒文化不代表他們沒有一顆嚮往文藝的心,比如「三不知」軍閥張宗昌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為什麼張宗昌被稱為「三不知」軍閥呢?這裡需要普及一下。亂世出英雄,不過也出草莽之輩,家庭環境並不好的張宗昌,在十幾歲的時候不得不逃往東北謀生,並在這裡練就了一手好槍法,等到軍閥混戰起來時,他選擇了參軍,從此平步青雲,一路做到直魯聯軍司令的位置,也算是混成大軍閥了。

發跡後的張宗昌,自然是花天酒地,也沒什麼理想和追求,因此到了後來,他竟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個姨太太,大有一股「混世魔王」的味道。

嚴格來說,相比較其他軍閥,張宗昌也不是一點文化也沒有,小時候還是接受了幾年的私塾教育,算是能認識一些字而已。儘管基礎不牢靠,然而張宗昌卻喜歡附庸風雅,動不動就作詩一首,還為此自鳴得意。

比如《求雨》一首:「玉皇爺爺也姓張,為啥為難俺宗昌?三天之內不下雨,先扒龍皇廟,再用大炮轟你娘。」《笑劉邦》一詩:「聽說項羽力拔山,嚇得劉邦就要竄。不是俺家小張良,奶奶早已回沛縣。」

再有《游泰山》一詩:「遠看泰山黑乎乎,上頭細來下頭粗。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詠閃電》一首更絕:「忽見天上一火鐮,疑是玉皇要抽煙。玉皇若是不抽煙,為何又是一火鐮。」

通觀張宗昌的詩歌,想像力豐富,用語誇張,信手拈來,想到什麼說什麼,基本上還都比較押韻,因此被譏笑為「詩人中的泥石流,軍閥中的段子手」。大家在閱讀之後,是不是也倍感清新脫俗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ee454cc98dfce97000ad84949601a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