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接近尾聲,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這些方法建議收藏

2023-08-18   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暑假接近尾聲,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這些方法建議收藏

近期,

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在暑假養成了

拖延、磨蹭、懶惰等不良習慣,

其實,孩子拖沓、不夠自律,

這背後主要根源之一

是孩子對時間的認識不夠,

不懂得正確管理時間。

暑假接近尾聲,

家長可以趁著這半個月,

引導孩子逐漸學會

時間管理,

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具體怎樣做呢?

一起來看看吧!

1、從鐘錶開始,認識時間

在教孩子們認識時間之前,要先教孩子們認識「時鐘」。相較於直觀的電子時鐘,時針分針的鐘表通過長短針的位置變化,能讓孩子更容易感受到時間。

假期不妨在每個房間都放置一個時鐘,提高孩子時間觀念。

2、給事情設定一個期限

不管大事小事,父母都需要幫助孩子制定出一個明確的時間期限,這是一種督促。

比如:

「再玩十分鐘就要去寫作業。」

「20分鐘後要出門了,你自己換好衣服。」

可以告訴孩子,接下來某段時間需要做些什麼,孩子也知道如何執行。

至於期限的長短,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具體分析,重點是讓孩子知道,想要完成事情,需要有一定的緊迫性。

3、制定時間計劃避免太細緻

不少孩子的暑假計劃表是以小時甚至是分鐘做為間隔的,幾點幾分做什麼寫得清清楚楚。這種太詳細的計劃,往往很難堅持下去。

因為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事情發生:寫作業有道題卡殼了;昨晚家庭聚餐導致早上起床遲了......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孩子在這種變化中很容易放棄,特別是到了假期後期,做不完計劃上的事情還容易產生挫敗感。

孩子的計劃應該是彈性制的,不能過於僵化。有的任務可以以周、日為單位,日計劃可以以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這種整段時間劃分,有彈性時間,會更加方便調整。

4、讓孩子意識到,管理時間是自己的事

暑假後期,家長不免催促孩子作業等情況,反覆催促孩子會讓孩子逐漸習慣逃避,更加拖延。

反覆催促孩子的後果——

第一,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緊張、焦慮,同時也看到自己無能;

第二,激起孩子的消極抵抗心理:「你越催我慢」;

第三,讓孩子失去責任心,大人不提醒,就不會主動記得該做的事情。

想讓孩子自覺地做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幫孩子找回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催促在慢慢地破壞孩子的主動性。

5、提高孩子參與感和價值感

家中的許多事情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比如:讓孩子參與房間的布置,和家長共同做一頓晚餐、一起收拾行李......

參與這些事情的同時,孩子會產生一種價值感和成就感。

6、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孩子的自律並非天生,需要「他律」來培養,但也不意味著要事事嚴格地控制孩子,而是把握好管理的度,這就需要父母鬆開緊握著孩子的雙手,讓他們成為自己的主人。

假期剩下的時間,可以讓孩子自己制定學習生活計劃,讓他自己決定還要做哪些事情,而不是為他們規定好要幹嘛。

7、注意言傳身教和鼓勵讚美

如果家長自己手機不離手,但是天天讓孩子別玩手機,孩子肯定會覺得很不公平。家長以榜樣的力量來激勵孩子,孩子就會發自內心地去改變。

當孩子做得不錯的時候,家長需要及時讚美。適當的表揚不會讓孩子過於驕傲,而是會強化孩子的這一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自律的意識,真正學會自己管理自己。

在孩子未養成良好的習慣之前,家長要有耐心,一旦養成了好習慣,之後的事就會自然而然地輕鬆起來。

文章綜合自 | 錢志亮工作室、少年光明雜誌、華東師範大學湖州實驗中學公眾號等

責任編輯|趙利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下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