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書會·紅網夜讀⑬丨《我是馬蘭人》選篇:《傳奇院士沒有理由失敗》

2023-11-20     紅網

原標題:嶽麓書會·紅網夜讀丨《我是馬蘭人》選篇:《傳奇院士沒有理由失敗》

play

品味中南好書,邂逅一麓書香。歡迎收聽紅網夜讀,我是田萌,田野的田,萌芽的萌。今天,推出第二屆嶽麓書會中南好書特輯第十三期。本期,繼續為您帶來首部向青少年兒童介紹我國兩彈研發與試驗中的人和事的紀實文學作品《我是馬蘭人》,選篇為《傳奇院士》,走進「核彈功臣」喬登江院士的傳奇人生。

他,9歲失去右眼,21歲秘密入黨,35歲走進大漠,60歲戰勝癌症,69歲當選院士,82歲再披戎裝……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喬登江。他的一生堪稱傳奇。

1963年3月,喬登江還在江蘇師範學院物理系當副主任。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來自北京的一紙神秘調令。到了北京,35歲的喬登江才知道自己成了全國24位赴「死亡之海」羅布泊的專家之一。

自此,喬登江便深深紮根戈壁灘,在荒無人煙的天山南麓一干就是近30年。初到羅布泊,喬登江面對的都是全新的挑戰,這讓他壓力倍增。

儘管是學理論物理的,但喬登江對爆炸產生的各種現象知之甚少。他便從基礎理論學起,探索研究規律,並將理論成果用於指導現場試驗。

在荒涼的戈壁灘,喬登江先後參加過20餘次重要的任務。為獲得實驗數據,他不顧放射性物質對生命的威脅,多次到這些區域開展研究。

試驗的安全論證和保障是試驗現場重要的一環。在確認安全邊界、人員參觀位置時,既要保證人員的絕對安全,又要使人員儘量靠近爆心,以便把宏觀景象變化的全過程看得更清楚、更細緻。

喬登江和負責安全工作的同志們,從浩如煙海的數據資料中耐心探索規律,歸納總結大氣層爆炸諸多現象的變化過程,解決了試驗安全中的關鍵問題。

飛機空投試驗中,要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確保投彈飛機的安全。在大當量的氫彈試驗中,由於大氣溫度急劇上升導致風速變化異常,往往會使衝擊波增強幾十倍。這就要求掌握一百公里以內空中衝擊波增強的規律。喬登江帶領安全組的同志,順利攻克了這道難關。

他還提出了地下核試驗安全埋深的最小抵抗線的選擇原則,制定了適合於不同介質下核試驗的安全標準,保證了中國地下核試驗的安全。

喬登江有一句名言:幹事業是不應該講條件的,不應帶有任何個人情緒。

從我國第一次原子彈空投試驗、第一次飛彈核試驗到第一次氫彈爆炸,喬登江都參與其中,成為我國參加核試驗次數最多的科學家之一。他還創作了我國核技術領域的第一部專著,為我國的核武器研製試驗及其在軍事上的運用提供了理論基礎,使我國在20多次大氣層核試驗中,取得了比其他核大國幾百次試驗更多、更全面的效應研究成果和核火力運用研究成果。

1988年夏,一張腎癌診斷書,讓本準備延遲退休的喬登江離開了他難以割捨的馬蘭。治療期間,他始終堅持做科研工作,還為華東師範大學和研究所帶博士研究生。雖然離開了馬蘭,但他的心還在戈壁大漠;人雖然養老休息了,但他的工作始終沒有划上休止符。

1997年,在離休9年後,喬登江以優異的科研成就高票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82歲高齡的他再披戎裝,再次走進了熟悉的軍營,成了永遠的科技之兵。向著一生追求的國防科研事業,他發起了新的衝鋒。

2015年5月8日,這位傳奇院士在上海病逝,走完了曲折而傳奇的一生,享年87歲。

【圖書簡介】

《我是馬蘭人》,汪成農、於建華、彭繼超,編著,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我是馬蘭人》由三位曾在羅布泊工作多年的「馬蘭人」汪成農、於建華、彭繼超共同寫作,主要講述為我國的兩彈事業投身大漠,奮鬥在新疆馬蘭的眾多平凡而偉大的人物的故事。他們在創造東方巨響的偉大事業中所體現出來的「艱苦奮鬥干驚天動地事,無私奉獻做隱姓埋名人」的馬蘭精神,作為「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內容,載入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他們,是隱姓埋名的英雄,是我們民族的脊樑,更是廣大少年兒童的精神榜樣。

【作者簡介】

作者汪成農。

汪成農,曾任馬蘭基地研究所政治部主任,大校軍銜。主編《中國核試驗親歷記》《擁抱太陽——中國核試驗基地風采錄》《太陽里的詩行》,合作撰寫《來自羅布泊的報告》,主創並策劃《馬蘭謠——核試驗基地歌曲MTV》,編創《羅布泊之聲》詩歌音樂舞蹈晚會,兩次進京演出,並在新疆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參與製作《羅布泊的回聲》等專題片,在中央電視台和新疆電視台播出並獲獎。

作者於建華。

於建華,原馬蘭基地政治部電視台軍事新聞記者,作品曾獲國家及省級好新聞獎,創辦電視欄目《士兵面孔》等,主創節目《大漠太陽》等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現為教育部未來教育課題組副組長,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副秘書長、校園文化分會秘書長,《語文世界》雜誌社副社長;河南省朗誦示範基地總監;著有《建華文苑》文集。

作者彭繼超。

彭繼超,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裝備部政治部副編審、一級作家,大校軍銜。故事影片《橫空出世》、紀錄片《東方巨響》編劇之一,紀錄片《東方神舟》編劇;大型電視系列片、紀錄片《祖國不會忘記》《羅布泊·人》《羅布泊回聲》《飛天之路》《使命》撰稿、總撰稿;著有長篇報告文學《東方巨響——中國核武器試驗紀實》《國家戰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實》《中國「兩彈一星」實錄》《國士錢三強》《羅布泊豐碑》和小說《昨天的太陽》等。

來源:紅網

作者:張盟 蔡娟

編輯:肖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e619056d029d3d862f866fb7b3f0d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