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人物群像,我哭著打五星

2023-05-19     電影派

原標題:年度人物群像,我哭著打五星

一年多前,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

只因一項盛事的舉行。

2022北京冬奧會。

如今想起「冬奧會」這三個字,我腦海中仍會有無數個被定格的瞬間如走馬燈般閃過。

但個人的回憶終究是瑣碎的,我們關於冬奧會的共同記憶,正需要一部電影來承載,來帶著我們一起回到那些美好的歲月。

這部電影今天上映了。

北影節時,我知道這部冬奧會官方紀錄片《北京2022》作為開幕片被重磅推出,內心就有無限期待。

它分量太重,也並不好拍。

所有人都是見證者。

你們看了,他們看了,我們也看了。

導演陸川要想拍得出彩、拍得讓觀眾滿意,並不容易。

今天影片終於在全國公映,派爺也是第一時間選擇了買票觀看。

看完之後,我想說的是,這是一部從銀幕內外、多方視角,記錄下特殊時期人類 共同回憶的時代影像

說句不誇張的話,它拍出了年度最佳人物群像。

一場全球矚目的體育盛會,一屆讓世界人民的目光聚焦中國的北京冬奧。

電視機前的我們能看到的,是華麗的開幕式,是一場又一場汗水夾雜淚水的比賽,是一幕又一幕令人難忘的瞬間,是分明圓滿卻又讓人不舍的閉幕式。

《北京2022》的出現給予了觀眾太多新的視角, 讓我們看到那些當初在電視機上壓根看不到的背後的故事。

我們沒看到,在這場冬奧會裡,從前期籌備到後期善後,很多人數個月都不能回家。

進入場館前,父親帶著兒子來看他之後要工作的地方,告訴兒子自己要很久之後才會回來。

不知是孩子調皮還是太過懂事,回了父親道「你最好別回來」,從父子為彼此理髮的親密來看,原因大機率是後者吧。

這位父親的情況在整個冬奧會舉辦期間又何止一二,於是我們便在影片中看到了一群為父為母的工作人員借著手機視頻中孩子的笑顏,以解思念之苦。

電影讓我看到了太多之前從未注意也不會注意的細節。

我注意到了開幕式上那些可愛的小朋友。

當特寫鏡頭對準這一張張稚嫩的臉,才發現他們嘴裡都在默念著數字,只為在最恰當的節點,舞出最圓滿的舞姿,讓世界看到中華之美,沒有人敢想像他們究竟練習了多少次。

我注意到了走在路上都要掏出小紙條學習英語的志願者,我看到了站在寒風中為奧運健兒揮手吶喊的熱心市民……

冬奧在即,面對每一位來華的世界朋友,這些人所樹立起來的是北京形象,更是中國印象。

最終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

煙花響徹在北京的夜空,更響徹在全國人民的心裡。

用紀錄片中的話說, 北京冬奧會的如期開幕,是人類團結協作追逐夢想的勝利,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勝利。

得益於《北京2022》對這場勝利背後所有人物的細膩刻畫,才終讓觀眾看到這一個個平民英雄。

所有人都希望能為冬奧會的運動健兒創造出更好、更安全的比賽環境。

而當公眾的目光對準運動員們,沒有人能體會站在賽場前,他們到底背負了多少。

冬奧會上,人們為17歲單板滑雪運動員 蘇翊鳴的一鳴驚人拍案叫絕。

卻看不到最後一跳前就鎖定冠軍,站在跳台背後他抱著教練所流下的複雜淚水。

人們也為短道速滑 武大靖再奪回一枚奧運金牌而雀躍歡呼。

卻看不到本就是冠軍的他,背負著所有人期望的他,承受著怎樣的重壓。

人們為 羽生結弦痛失第一而遺憾可惜。

卻看不到他的夢想早已不是對冠軍的追逐,而是只想超越自己,舞出心目中最完美的4A。

還有樂觀的牙買加雪車運動員,首次冰球項目奪冠的芬蘭......

很多人會說,體育題材紀錄片最大的優點和缺點,都是「不怕劇透」。

不怕劇透,是因為故事已經發生,結果已成定論,而且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不怕劇透,也是因為那些故事所傳遞的情感和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瞬間,不會因為事先知曉而降低感動。

那些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出現在大銀幕上,會補足許多我們觀賽時的情感留白。

時過境遷,再回首,會有許多不同的觸動。

影片中讓我觸動最深的,其實是一個「落選者」的故事,鋼架雪車運動員 耿文強

此前耿文強為中國獲得首個鋼架雪車世界盃分站賽冠軍,也是靠著這個冠軍,他為中國隊在冬奧會上贏得了寶貴的一席資格。

可在最終的隊內選拔決定誰去參加這屆在家門口的奧運會時,耿文強卻惜敗隊友而落選。

難以想像耿文強究竟是怎麼度過那個難熬的夜晚。

如果不是看過《北京2022》,我絕對不會知道,在鋼架雪車這項比賽的背後,竟然還有這麼一個讓人深感遺憾的故事。

冬奧會上, 我們看不到的賽場之外運動員的喜與悲,都在《北京2022》中被盡皆呈現。

他們的榮耀應該被見證,他們的痛與淚也值得被紀念。

《北京2022》中有一個視角的呈現頗為特殊,來自場外的冰球攝影師布魯斯。

到了北京冬奧會時,已經是他拍攝冰球比賽的第47個年頭,紀錄片中他不止一次抒發著自己對冰球比賽的熱愛與推崇。

觀看的時候我就在想,為什麼導演陸川要設立這樣一個視角。

直至影片將要結束時,我才有些明白過來,並為陸川的高明而由衷讚嘆。

冬奧會上, 攝影師就是觀眾的眼睛。

觀眾通過攝影師的鏡頭,一同見證賽場上的每一次歡呼與失落,可站在鏡頭之後的攝影師,我們卻是看不到的。

直至這次紀錄片,我們才得以看到這些攝影師的廬山真面,明白他們也是冬奧會的重要參與者之一。

同樣的,《北京2022》也沒有記錄這場盛會最重要的參與者:

我們——眾。

直至影片與觀眾見面,陸川以光影勾連銀幕內外,將那一部分紀錄片所缺少的,存在於我們記憶中的珍貴瞬間隨著影片的放映被逐幀帶出,完成與影片跨越時空的內容交匯,此刻的它才是完整的《北京2022》。

換句話說, 作為冬奧會的見證者,我們的回憶也是《北京2022》的一部分。

《北京2022》不只是冬奧會的紀錄片,它更是那個特殊時期下由一場盛會所映射的 時代縮影

於是,我們在影片中除了看到賽場上奧運健兒的吶喊拼搏之外,還看到了賽場外有人看著兒女的視頻眼含淚水,也有人為核酸的情況焦頭爛額,有人為煙花的絢爛而驚嘆,還有人為冬奧會的閉幕而悵然若失......

場內場外、銀幕內外,《北京2022》將這場盛會中的所有參與者都具象化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我們仿佛看到一幅北京冬奧版「清明上河圖」。

回看《北京2022》,從影片開始,它便將我們所有人的思緒拉回到當初那一個個大雪紛飛的日與夜。

谷愛凌奪冠時人們爭相傳頌,武大靖險勝那天你是和誰一起慶祝,蘇翊鳴站上領獎台時朋友們都在激動討論......

它讓觀眾看到一場年度最佳群像,更讓觀眾明白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場冬奧會的絕對主角。

派爺希望,所有人都能去看看這部由「我們」擔當主角的電影。

《北京2022》它是運動員的2022,是北京的2022,亦是我們所有人的202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dd970c7191da3dc47a1078fcdced6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