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去世前,為什麼貓頭鷹會躲在附近笑?原來是有科學依據的

2023-01-11     莫奇愛歷史

原標題:農村老人去世前,為什麼貓頭鷹會躲在附近笑?原來是有科學依據的

貓頭鷹長著一張「貓臉」,通常都在夜間活動,給人的印象就像帶著神秘面紗一樣陰森恐怖。在農村時常也會看到他的身影,可農村老人卻認為貓頭鷹是一種不祥之鳥,甚至稱他是「報喪鳥」。且流傳著一種說法,每當貓頭鷹躲在一個地方笑,就意味著在附近有老人即將離世,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關於這一說法,很多人都認為是迷信。但根據專家的研究表明,這其中是有科學依據的。經動物學家研究後得知,貓頭鷹的嗅覺靈敏,而人體是由酸鹼鹽組成的電解質,在即將死亡時會發出一種味道,貓頭鷹聞到味道後就會尋味而來,並且會興奮地發出類似笑聲的「咯咯」聲。其實,一般情況下,我們聽到貓頭鷹的叫聲都是咕咕聲,類似於喉嚨發出的聲音,但是當貓頭鷹處在興奮或受驚狀態時,他們就會發出「咯咯」的冷笑聲,非常滲人,這就是貓頭鷹為什麼會被人稱作報喪鳥的原因。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貓頭鷹帶來的不幸,他只是可以提前預知罷了。

貓頭鷹絕大多數是夜行性動物,晝伏夜出白天隱匿於樹叢、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見到。他具有短而強壯,先端鉤曲的喙,還有強有力的腿和彎鉤壯的鷹爪,有利於抓捕和撕裂獵物。再加上具有特殊的頸椎結構,使脖子轉動範圍可高達270度,觀察範圍較大,有利於判斷出獵物的方位。因此,他對獵物的攻擊性往往能夠「一擊奏效」。不過,由於貓頭鷹沒有牙齒,他們抓到獵物時會直接一口吞下去,完全不帶嚼的,而獵物的皮毛和骨頭難以消化,會在胃裡形成一個毛球,所以貓頭鷹有吐「食丸」的習性。

其實,貓頭鷹稱得上是一種益鳥,它是徹徹底底的食肉動物,重點食物是老鼠,可以說它是莊稼的守護者。然而近些年來因為一些不法分子的捕殺,貓頭鷹的數量急劇減少,如今貓頭鷹已經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相比我國農村對貓頭鷹的厭惡,在西方國家則將其視為智慧的象徵,日本甚至視貓頭鷹為福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d6174227a3d611c01c76096027d8b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