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有一部「警務觀察真人秀」火出圈。
連續三季,季季高分。
第一季,1.6億播放量;第二季,1.8億播放量;第三季,3.5億播放量。
滿屏哈哈哈哈,無數人笑到滿地找頭。
不過,有人看段子,也有人照鏡子。
因為,都是真事兒。
節目以長沙市解放西坡子街派出所為原點,專門觀察記錄民警處置各類警情。
是《暴力街區B13》紀實版,是《巡邏現場實錄》長沙版。
也是各類奇葩警情案件大賞。
醉酒女子:整個長沙我是老大!
接處警時的一句「有新的警情請查收」,被彈幕戲稱為「撿/抓/救了麼訂單」。
「撿了麼」,撿到無數醉酒後社死現場。
「一男子醉酒後渾身赤裸躺在室外,被民警送到醫院急診後,竟做出如此舉動。」
穿件衣服吧你
「抓了麼」,抓到各路牛鬼蛇神。
「一男子吸毒後為逃脫抓捕,竟做如此打扮,尊重祝福respect。」
讓人時時刻刻感嘆生物的多樣性。
尊重個人愛好
「救了麼」,聽取哇哇哭聲一片。
96年男子創業失敗,妄圖跳樓自殺以求解脫。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沒有流量加持,沒有狗血劇本,事件本身就足夠drama。
這不比某些懸浮職業劇好看多了。
日夜盼望出第四季,沒想到它偷偷更新了番外篇。
「守護解放西4」
番外:我是檢察官
2023.3.24
去年,基層公安火了一部《警察榮譽》,基層法院又火了一部《底線》。
公安抓人,法院判人。
那「檢察官」這個公檢法中的C位,到底是幹啥的?
這部片子告訴你答案。
檢察官是公安和法院之間的橋樑,是犯罪者的追溯者,也是無辜者的保護者。
訊問嫌疑人,提出量刑建議,代表國家提起公訴。
聽起來正經嚴肅,但面對一些「法外狂徒」.
也真的分分鐘破功。
比如,關於審訊。
某嫌疑人直接拿出結婚請柬:「等我把婚結了再判行不?」
……未婚妻:信不信我先打洗你
比如,關於罪名。
某嫌疑人說:「法律是這樣規定的,我說實話也沒有辦法。」
……怎麼,你去寫本漢謨拉比法典?
比如,關於量刑。
某嫌疑人說:「我給自己判了死刑,立即執行。」
……法官:第一次見搶我飯碗的嫌疑人。
相比較前三季的「哈哈哈」,番外檢察官的故事不太一樣。
更離譜,更勁爆,更禽獸。
囚徒之路
第二集一開頭,就直接看的人血壓飆升。
「經依法審查查明:被告人右手持殺豬刀,持續朝被害人頸部砍擊數刀,致頸部近乎離斷。」
被問及為何殺人,被告人張某語氣平靜:
「因為她大喊救命,想著乾脆把她殺了算了。」
檢察官正襟嚴肅的反問:「她喊救命不是很正常嗎?」
被告人直接露牙一笑,臉上充滿對生命的蔑視和傲慢。
世界上最好的演員也演不出這毛骨悚然的嘴臉。
在被訊問階段,被告人張某態度就十分輕率。
時而冷笑,時而要求抽煙。
污名化受害者,給死者潑髒水。
直到檢察官的一步步引導,被告人才慢慢吐露。
被告人張某因前女友(被害人)與其分手,連續幾年一直對被害人持續騷擾、威脅。
被害人已經盡力躲避,但仍舊被找到。
張某購買作案工具(殺豬刀),蹲點後,毫不猶豫的殺了被害人。
殺意之堅決洶湧,難以想像。
事發時,被害人年僅23歲。
談及殺人動機,被告人張某有自己的一套邏輯。
「不把她殺了,我每天都會想起這個人。」
「把她殺了,我自己才能得到解脫。」
甚至給被害人的備註是「死囚」。
他自稱沒有牽掛,消極的願意以命抵命,但從未想過他的命根本不值。
毫無懺悔之心,毫無後悔之意。
被害人家屬提出要求補償喪葬費。
張某說自己名下有套房產,但實際調查發現,只是農村的宅基地,無法交易。
而他帶給被害人家屬的痛苦,也絕非金錢能夠彌補。
也直到聽到被害人家屬描述,才能稍微拼湊出被害人這幾年的躲藏之路多麼艱難。
多次搬家,多次被張某以跳樓相威脅,甚至找到被害人家裡去,勒索分手費。
最終無奈之下,被害人家屬一起湊了八萬塊錢給張某,簽署分手協議書,以求花錢買平安。
但沒想到,最終悲劇仍然上演。
不管男性女性,交友需謹慎。
遇到死纏爛打甚至威脅時,一定要報警,保護好自己,千萬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生命只有一次。
時間管理大師
人性的險惡,有時要命,有時要財。
另一起案件。
被告人李某偽造某大學博士生學歷,編造高管人設。
三年內和近百名女子交往,還有一個6年的正牌未婚妻,堪稱時間管理大師。
《PS從入門到入獄》
當被檢察官問及:「你編造的人設,心不虛嗎?」
被告人李某回答:「剛開始是會心虛的,但我比較好學,讀了很多書,去了很多地方……」
你讀的書里就沒有講法律的麼?
對於和多人交往這件事,李某自認為自己也提供了「情緒價值」。
「在她們傷心難過時,我伸出了一隻手或者是點亮了一盞燈。」
對於欺詐行為,李某隻承認「借一點點錢」。
李某有一份工作,教課——在網上教人打德州撲克。
在資金周轉不靈時,就假借「科研經費緊張」、「婚房裝修經費緊張」、「奶奶病危需要路費」等名義,騙取「女友們」錢財。
他甚至能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很多自洽的理由,比如成長背景、虛榮心等等。
而且他認為自己問心無愧,對於所有交往女性都有真感情!
想給所有女孩一個家???
最後,在面對檢察官最後問:你有什麼話要對被害女性說嗎?
他還在演,張口就來一套一套的。
「我想很真誠的跟她們講對不起。」
「我希望她們恨我,但我不希望她們傷心。」
對於未來,他的規劃是——
出來以後做自媒體,教女性如何防止被騙。
我:???
真的是產業閉環了唄,離大譜。
總結知識點。
戀愛要謹慎,學歷不等於人品,更遑論假學歷,千萬不要有高學歷濾鏡。
離離原上譜
還有許多高能案件。
比如「長沙碰瓷王」張某,兩年內用同樣的方式製造29起碰瓷案件。
「術業有專攻」,次次都是撞到車側前方,行車記錄儀死角。
甚至作案工具都是共享電動車,空手套白狼。
經過調查,他全國連碰,廣東江門、南京,長沙…走到哪,作案到哪。
當被檢察官問道:「詐騙罪,你認不認可這個罪名?」
他反問:「你是想讓我認,還是不想讓我認?」
檢察官:「你的牢要不要我替你做了?」
在法庭上,他還在故意混淆視聽,不承認自己的詐騙罪行。
法官精準吐槽:你一(兩)年二十九起,《走近科學》都要拍三集。
另一起案子。
被告人張某懷疑被害人王某出軌,於是準備了一把砍刀,連夜驅車從廣州到長沙。
還揚言自己殺過人,帶了兩把槍,殺一個回本,殺兩個賺了。
實際都是嚇唬被害人的口嗨行為。
好在,被害人及時報警,沒有造成實質傷害。
雖然「殺過人」是口嗨,但準備刀具、威脅恐嚇是事實,最終嫌疑人以「故意殺人罪」起訴。
還有一起強姦案。
受害人和被告人在同一間酒吧工作。
被告人趁受害人醉酒,將其帶回住處並在受害人失去意識之時,與之發生性關係。
有照片、視頻,還有證人,可以說是證據確鑿。
但被告人不止不認,還金句頻出。
「我有點喜歡她,我倆有點小小的曖昧。」
「一開始我就想抱著睡個覺,但她翻到了我身上,還在動。」
「我覺得她當時是願意的,我也搞不懂她內心是怎麼想的。」
實際上,這些都是強姦犯在落網之時的狡辯話術。
檢察官一句話就反駁了回去。
「如果她同意,她就不會報警了。」
最終判決結果:被告人劉某犯強姦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
看了5期番外篇,真的又好看又真實又氣憤,人性的醜惡在檢察院中無處遁形。
《守護解放西》用更網感的綜藝化包裝,故事化普及法律知識,好像是我們年輕一代的《今日說法》。
看了節目才發現,除了個別極端人士對生命的漠視以外,其餘犯罪者多是不懂法,抱有投機僥倖心態。
看彈幕爭議之處也多是一些法律常識,看來普法之路還任重道遠。
比如——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警察不能,檢察官不能,普通人不能,網際網路更不能。
網際網路判案,可以歇歇了
比如——
「被告人也有獲得辯護的權利。」
任何人未經法庭生效判決之前都不能視為罪犯,辯護不僅是為了保護無辜的公民,也是確保司法的公正。
程序正義很重要,犯罪分子是可怕的,但不受約束的刑罰權可能更可怕。
比如——
上述案件中,威脅恐嚇了人,沒見到人,這也是故意殺人。
只要嫌疑人表達了主觀犯罪意圖,並準備工具,付諸行動,製造了條件,就構成【故意殺人預備】。
故意殺人情節較輕的,在有期徒刑3年到10年量刑。
刑法的存在,除了懲罰犯罪,還有預防犯罪。
多學點法,保護自己的安全,也遏制自己的惡念。
最後,想分享一句黃檢察官在《囚徒之路》結尾的話。
「任何帶有占有、禁錮和絕望的情感,都不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永遠指向的是成就、自由和希望。」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