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拉開依法懲治違規減持序幕

2023-09-22     皮海洲

原標題:監管部門拉開依法懲治違規減持序幕

對於近期倍受市場關注的我樂家居持股7%以上的重要股東違規減持一案,9月15日,監管部門終於給出了處理意見。根據江蘇監管局送達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對違規減持股東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6,534,888.07元,並處罰款3,295萬元。

江蘇監管局作出的上述處罰,對於中國股市來說是有歷史性意義與標誌性意義的。它標誌著監管部門拉開了依法懲治違規減持的序幕,打響了依法懲治違規減持行為的第一槍。

對於A股市場來說,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違規減持是一種常態,隔三差五就有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違規減持的事情發生。畢竟減持是一些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最原始的衝動,一些企業上市就是為了給公司股東的減持套現提供便利的。所以企業股東一旦上市,一些企業股東就抑制不住減持的衝動,因此做出各種違規減持的事情來。如這次受到懲處的我樂家居重要股東的違規減持還屬於「頂風作案」,在管理層出台《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來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背景下仍然違規減持,實在是沒有將股市的法律法規放在眼裡。

違規減持行為在A股市場之所以屢禁不止,甚至非常猖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管部門對違規減持行為的懲治不力,並沒有從法律的層面來對違規減持行為進行「依法懲治」。比如,對違規減持通常都僅限於責令改正,發警示函的層面,如在我樂家居之前的另一家控股股東頂風作案進行違規減持的公司東方時尚,北京證監局對其控股股東的處罰就是責令改正,同時上交所也給出予以監管警示的措施。這種處罰跟「撓痒痒」沒有多大的差別,是對違規減持行為的縱容。這也是導致違規減持行為在A股市場此起彼伏的重要原因所在。

這一次,江蘇監管局終於開出了依法懲治違規減持行為的罰單,這是股市的一大利好。它標誌著違規減持行為終於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了。根據《證券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違反本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在限制轉讓期內轉讓證券,或者轉讓股票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買賣證券等值以下的罰款。而江蘇監管局開出的罰單是對違規減持股東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6,534,888.07 元,並處罰款3,295萬元。該罰單完全符合《證券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真正做到了依法懲治違規減持行為。

當然,江蘇監管局開出上述罰單,是順應當前的監管環境的。今年7月24日,高層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為此管理層出台了系列的政策「組合拳」,這其中就包括今年8月27日晚證監會發布的《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以下簡稱「減持新規」),而且這次的「減持新規」被市場普遍稱讚,被認為是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重要舉措。

而就在「減持新規」出台的背景下,居然出現了兩家公司重要股東的違規減持行為,這明顯構成了「頂風作案」,在市場上影響惡劣。正是在這種形勢下,證監會召開專家學者和境內外投資者座談會,提出要堅守監管主責主業,完善資本市場法治供給,加大資本市場防假打假力度,依法嚴懲欺詐發行、虛假披露、違規減持等違法違規行為。將對違規減持行為的打擊提高到了與欺詐發行、虛假披露相同的高度,這表明了管理層懲治違規減持行為的決心與態度。如此一來,江蘇監管局開出依法懲治違規減持「第一單」,也就是順應市場發展的需要了。

將對違規減持行為的懲治,上升到「依法懲治」的高度,這對於A股市場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方面它捍衛了《證券法》的尊嚴與權威,讓《證券法》對違規減持行為的處罰不再停留在紙張上,而是實際的監管過程中。另一方面也是為監管者正名,讓監管成為一種「依法監管」。此外就是有利於嚴懲違規減持行為,對後來者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也正因如此,對違規減持行為的依法懲治,是有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的。

有鑒於此,期待對違規減持行為的依法懲治能夠成為股市監管的一種常態,讓股市裡發生的各類違規減持行為都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時根據管理層提出的依法嚴懲違規減持行為的要求,對違規減持行為的罰款力度還可以進一步加大,甚至實行「頂格處罰」。畢竟《證券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給出的罰款標準是「處以買賣證券等值以下的罰款」,這意味著罰單最高可接近違規減持股票的成交金額,以我樂家居違規減持股東為例,其違規減持1.07億元,實行頂格處罰,對其罰款金額也可超過億元,這樣的頂格處罰顯然會更有震懾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cff613478b633eb0a3abb933eec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