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隔絕了5萬年,全球僅剩38條的沙漠魚,如今怎麼樣了?

2022-09-22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與世隔絕了5萬年,全球僅剩38條的沙漠魚,如今怎麼樣了?

沙漠裡的魚:魔鱂

2021年夏天,一場熱浪席捲美洲地區,美國死亡谷夏季平均氣溫已超過55℃,地表溫度更是達到了恐怖的86℃。

但是誰能想到,本來沒有生命的乾旱炙熱沙漠中,卻生活著一種隱居此地五萬年的魚類:魔鱂,真可謂咄咄怪事。

獨自在沙漠中生活了五萬年

魔鱂生活在北美海拔最低、且最炎熱的內華達州死亡谷魔鬼洞中,這裡除了浩瀚無垠的沙漠外,其實還存在著一小片綠洲,魔鬼洞中有一汪潭水,長22.1米,寬3.6米,而深度卻達到了驚人的130米。

魔鬼洞中潭水的溫度常年維持在33~34℃,含氧量極低,能在此種環境下生存的魔鱂魚必定有過人之處,但其實魔鱂魚極其脆弱,對環境的改變非常敏感,隨時都有滅絕的危險。

魔鱂在魔鬼洞中的水潭裡已經生活了5萬年,一直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自從20世紀30年代,魔鱂魚首次被人類發現,它們的平靜生活也宣告結束了。科學家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它們生存的秘密,爭先恐後地前來此地研究魔鱂。

魔鱂看上去是一種非常普通的魚類,體長只有2.8cm至3cm左右,並且雄魚、雌魚和幼魚的顏色還截然不同,雌魚和幼魚顏色以沙石色或棕黃色為主,而雄魚卻為醒目的群青色。

魔鱂是如何來到死亡谷的?

經過多年的研究,科學家們對於魔鱂魚的來源也給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有的科學家認為在史前時期,死亡谷並不像今天這種景色,在當時此地就是一片蔚藍深邃的古海,始祖魔鱂就生活在此處。

但是隨著地球板塊的不斷游移擠壓,死亡谷中的大海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浩瀚的沙漠,這個時期許多海中的生物都因此滅絕,或隨著海洋的消失而轉移到其他區域。

而固執的魔鱂卻選擇留在此處,大自然這個造物主也在死亡谷中為魔鱂魚另闢蹊徑,留下了最後一片棲息地,而魔鱂在魔鬼洞中的水潭裡一代又一代艱難地生存著。

還有部分科學家認為在幾萬年前,死亡谷確實是一片;綠洲,也是候鳥的中途休息之處,有的水鳥羽毛會沾到其他水域中的魔鱂魚卵,而來到此處時,魚卵又掉落水潭,就這樣,魔鱂魚也一代又一代地生活在此處。

在上世紀30年代初,科學家剛發現魔鱂時,它們的種群數量接近430條,棲息水域範圍十分小,任何環境變化都有可能導致魔鱂滅絕。

魔鱂隨時有滅絕的危險

56年前,科學家終於將魔鱂列為瀕危保護物種,並受到美國有關部門的保護,科學家在魔鬼洞水潭周圍立起近三米高的圍欄,就是為了防止魔鱂被人類打擾,這種情況下,魔鱂的數量一度發展到560多條。

魔鱂魚的狀況看似正往好的方向發展,但僅僅過了四十多年,魔鱂魚的數量不升反降,在2012年僅剩下了70多條。

在此惡劣的環境下,高溫的水下含氧量極低,導致魔鱂產卵量減少,孵化率也越來越低,但魔鱂魚還是頑強地活著。

魔鱂迎來無妄之災

6年前,魔鱂魚數量又恢復到了113條,而科學家們也有理由相信,魔鱂魚不會因人類的活動而滅絕。但當年四月,三個喝醉酒的年輕遊客來到死亡谷魔鬼洞,翻身跨越圍欄,因為飲酒和酷熱來到水潭中洗澡,還因醉酒吐在了水潭中。

原來清澈的潭水被酒精類嘔吐物污染,這對於魔鱂來說簡直是一場無妄之災,潭中的魚卵和大部分成年魔鱂死亡,最後僅剩38條魔鱂。惡人自有惡報,這三人也付出了應有的代價,除了罰款外,還給自己帶來了牢獄之災。

科學家只能將魔鱂帶出魔鬼洞進行人工飼養,但是,魔鱂的狀態一直沒有恢復,科學家只能仿造魔鬼洞水潭的水溫、水質、環境進行人工造景,使魔鱂感覺仿佛置身於魔鬼洞中。兩年前,魔鱂的種群數量恢復到了136條。

最後

雖然魔鱂恢復到了100多條,但目前來說魔鱂的未來依然不容樂觀,魔鱂對於環境的變化極其敏感,它們的體型也正變得在越來越小,長此以往,終將滅絕。

但科學家依然沒有放棄魔鱂,為了增加魔鱂的種群數量,科學家正在考慮人工繁育魔鱂,希望可以減慢魔鱂滅絕的速度。

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刪。

10

收藏

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cf5e36375d5168b74f81b39d322e2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