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2月22日訊(記者 劉倩 牛慧穎 陳冰然)2月20日晚,奧林匹克主火炬在歌聲中緩緩熄滅,北京2022年冬奧會圓滿落幕。賽事期間,中國網委託專業機構面向美、俄、英、法、德、澳、加、意、日、韓等國家20-69歲民眾開展北京冬奧會海外民意調查。數據顯示,73.2%的海外受訪者在不同程度上關注了冬奧會;受訪者對於本屆冬奧會的印象主要集中於專業、精彩、友善;年輕人最願意來華深入了解中國。
•70%以上海外受訪者關注北京冬奧會 年齡20+、30+關注度最高
北京2022年冬奧會舉辦期間受到世界範圍的廣泛關注,海外年輕人關注度最高。數據顯示,73.2%的受訪者表示在不同程度上關注了冬奧會;受訪者越年輕,對北京冬奧會「很關注」的比例越高,20+、30+年齡段關注度達到了75%。
在關注北京冬奧會的受訪者中,有81.4%是通過電視關注北京冬奧會,遠遠領先於其他方式。據北京冬奧會新聞發布會消息,北京冬奧會全球收視率創歷屆新高,在轉播時長、技術、內容製作方式等多方面都書寫了新紀錄。數據顯示,受訪者對「比賽直播」「獎牌榜和比賽成績」關注度最高,分別為53.9%和50.9%。此外,明星運動員、開閉幕式、奧運村的生活也備受關注。
•海外高度評價:專業、精彩、友善成三大關鍵詞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致辭表示,「這是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調查中,海外受訪者也表示對北京冬奧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提及最多的三個詞分別是專業(professional)、精彩(exciting)、友善(friendly)。
數據顯示,受訪者認為,中國在疫情下成功舉辦冬奧會主要對「弘揚奧林匹克精神,促進各國團結和合作」(32.1%)和「促進世界各國之間的體育和文化交流」(31.7%)方面起到了積極影響。
• 超七成受訪者對「 一起向未來 」持認可態度
「我們都需要愛,大家把手都牽起來,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一起來,一起向未來。」作為冬奧主題口號推廣歌曲,《一起向未來》被廣為傳唱。數據顯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高達71.6%的海外受訪者對該口號持認可態度。
「一起向未來」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誠摯邀約,傳遞14億中國人民的美好期待。國務院參事室交流合作司司長孫維佳在接受中國網專訪時表示,這一口號的內涵體現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同奧林匹克價值觀的契合,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奧林匹克價值觀的豐富發展,也是對本屆冬奧會願景的最好詮釋。
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嚴家蓉此前也表示:北京冬奧會的口號「一起向未來」,是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格言的中國詮釋。「一起向未來」是要讓每個熱愛體育、熱愛運動的人都能實現他們的夢想。
• 「 綠色冬奧 」 成亮點 科技創新令人印象深刻
北京冬奧會的高科技元素隨處可見,為冬奧賦能的科學技術和綠色可持續的環保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肯定。「科技冬奧」彰顯了智慧中國的新形象,35.7%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一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國家。
數據顯示,受訪者對中國科技創新和生態環保的印象產生正向變化的比例分別為54%和30%;21%的受訪者表示,北京冬奧會讓他們消除了「中國難以履行減碳等環保承諾」的擔憂。
關注北京冬奧會科技亮點的受訪者中,對綠色電能供應和服務機器人感興趣的比例最高,分別占56.3%和45.3%。此外,對於無人駕駛汽車、VR導覽、5G+8K超高清雲轉播、碳排量接近於零的製冷系統、氫能源汽車等的關注比例均超過30%。
• 年輕人最願意來華深入了解中國 俄、意、英受訪者對華好感比例最高
北京冬奧會期間,受訪者對中國好感率排在前三的國家分別是俄羅斯(88%)、義大利(78%)和英國(67%),其次是美國和加拿大,對華好感率均在50%以上。受訪者中年輕人對中國的好感率更高,年齡段在20+和30+的受訪者對中國的好感率分別為56%和61%。
此外,數據顯示,看過北京冬奧會後有意願親自來中國深入了解中國的受訪者中,比例最高的國家同樣為俄、意、英三國,分別為72%、71%和49%;越年輕的受訪者越願意親自來中國深入了解中國,20-29歲的受訪者中有53%的人願意親自來中國。從高科技的場館設施、安全的防疫舉措,到多元的文化體驗,豐富的美食體驗,友善的志願服務,本屆冬奧會直觀展示了中國形象,相當比例的海外民眾表示有意願深入了解中國。
• 北京冬奧會提升中國形象 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對華人權、民主偏見
本屆冬奧會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這一盛會的如期召開意義非凡,在提升中國國際形象上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在關注北京冬奧會的10國受訪者中,明確表示對中國印象產生正向變化的就有20%。
通過關注北京冬奧會,受訪者對中國的科技創新和文化產業產生正向印象變化的比例最高,分別為54%和52%,此外,經濟金融發展、冰雪運動實力、抗疫防疫成效、交通出行等方面發生正向改變的均超過40%。
除提升中國形象外,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也有助於消除外界對中國的誤解。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史安斌認為,從谷愛凌、蘇翊鳴到羽生結弦,從冰墩墩、「機器人調酒師」到冬奧選手吃播和基層志願者互動,北京冬奧會以參與式和沉浸式「第三方傳播」的手段,破解了少數西方媒體一以貫之的「灰黑濾鏡」。
本次調查中,「通過北京冬奧會,消除了你對中國的哪些誤解」一題,獲選率最高的是「中國人權狀況令人擔憂」和「中國缺乏民主」兩項。另外,海外受訪者對「中國難以履行減碳環保承諾」「中國威脅論」等方面的誤解,均通過北京冬奧會有一定程度的消除。
體育外交、民間外交以及文化交流等對於提升中國國際形象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北京冬奧會是讀懂中國的一個窗口,讓世界了解了一個真實可愛的中國。
此次調查由中國網聯合益派數據,綜合考慮各國在上一屆冬奧會獲得的獎牌數,以及國家人口、經濟影響力、洲際分布等因素,通過國際專業調查樣本庫選取10個國家年齡在20-69歲的海外民眾進行隨機抽樣調查。調查從問卷設計、抽樣、調查和分析過程均遵守歐洲民意與市場調查協會國際市場研究標準及道德規範。調查結果客觀反映出海外受訪者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感受與看法。(責任編輯:楊新華、趙萱)
出品人:王曉輝
指導顧問:李莉娟 楊新華
項目策劃:趙萱
項目統籌:劉倩
研究團隊:趙萱 劉倩 牛慧穎 陳冰然
數據支持:北京益派數據有限公司
中國網出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caab5f19cc69a5acd664cea373dd7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