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為本和諧治違 市南區聚力打造違建治理示範樣板

2023-11-07     信網

原標題:民生為本和諧治違 市南區聚力打造違建治理示範樣板

拆違治亂是城市更新建設的「先手棋」,關乎城市品質,涉及民生福祉。今年以來,市南區以民生為本,堅持和諧治違,推動違建治理攻堅行動,打造「民生為本、和諧治違」的治違市南樣板。

民生為本,凝心聚力作好民心答卷

王女士是三明路5號的居民,「這片區的房子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的老小區,我們家在這已經住了40年了。」老舊小區改造,拆違先行。今年以來,三明路片區64棟樓因「治」而「變」,2551戶居民生活環境煥然一新。

三明路社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共投入資金6000多萬,改造64棟樓,惠及居民2551戶,總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是市南區年內單片面積最大、涉及居民最多的項目。小區內的違建臨建拆除後被改造成可供居民健身的活力遊樂場,被違建圈占的公共空間建成口袋公園,居民幸福感持續升級。飽受休閒場所缺乏問題困擾的李先生提起時顯得很高興,「小煤屋改成了小廣場,增加了休閒場所,現在吃完晚飯大家都喜歡來這裡走一走、聊聊天,這個項目真是為群眾辦了好事。」

今年以來,聚焦群眾關切,市南區紮實推進違建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區60個居民小區改造工作完成過半,45個小區基本完工,涉及違建拆除10593平方米,剩餘15個小區正在進行收尾工作,預計惠及居民3.2萬戶。

和諧治違,分類施策打造市南樣板

「親愛的居民朋友您好,徐州路2號3號新貴都小區一期二期正在施工……」徐州路2號3號的新貴都小區一二期社區宣傳欄上張貼著違建整治通告。為和諧治違,市南區建立信息公開欄,向居民實時公布施工進度,力爭打消居民疑慮、爭取居民配合,高效推進工作。

為和諧安全推進治違,市南區一戶一策、對症下藥。東部新城區新貴都、金夢花園、東海一路9號、16號等小區樓頂違建安全隱患突出、拆除難度大,針對這些高層樓頂類違建,市南區確定「先做加固後施工,先做防水後拆除」的策略;西部老城區多處民生類違建,為妥善解決,市南區拆改結合,充分考慮老城區民生保障,採取「先治理、後改造」模式,違建拆除後及時補齊;針對太平山區域中山公園、動物園和植物園內歷史遺留建築等,積極與園區管理部門對接,提前謀劃拆違後的改造維護方案……和諧治違的背後,是協同高效的聯動機制。市南區各部門協調聯動,密切配合。建立聯合通告機制,下發全市首個由街道、執法、規劃、公安、應急等11個部門聯合蓋章的違建整治通告,形成違建治理強大聲勢。

聚力攻堅,全面改善提升城區品質

位於市南區的劈柴院具有121年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澱,如今在城市更新建設行動的引領下翻開嶄新篇章。

城市更新建設,拆違「鋪路」。河北路20號、天津路23號等房屋緊鄰劈柴院,因樓座建成年代較早,部分業主私自採取將公共露台封閉的方式擴大房屋使用面積,破壞了原有房屋的承重和結構。為消除安全隱患、清除影響城市環境的違法建設,中山路街道成立專班開展亮劍拆違攻堅行動,堅持拆改結合、溫情治理,攻堅小組逐戶入戶溝通,了解居民訴求、優化施工方案,並在拆除施工中及時進行封窗恢復,全力避免居民財物損失,努力爭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成功推進拆除治理及恢復工作。河北路20號、天津路23號等13處共約100平方米平台違建已全部拆除。

拆違治亂事關群眾幸福指數。為保護居民安全和城市環境,市南區堅持「干」字當頭、「實」字為要,以「零容忍」態度對新生違建重拳出擊。截至目前,全區累計摸排存量違建764處56.34平方米,累計拆除611處5.38萬平方米。

市南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郝龍表示,未來,市南區將全面提速,重拳出擊、敢於亮劍、挂圖作戰、逐個擊破,以零容忍的態度和強有力的措施在治違行動中不斷發力,助力居民幸福感和環境品質持續提升。文/通訊員 姜小凡 記者 於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ae40c9142bae9dec603bcfafbe0bb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