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八卦,八卦財富,財富人物,我們今天關注區塊鏈世界的大神--尼克·薩博。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誰是中本聰?在幣圈,這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有人承認卻被大眾質疑,有人拚命否認卻依然被列為「可疑人選」。
尼克·薩博就是「可疑人選」之一。儘管他多次否認,但依然有很多人通過蛛絲馬跡,斷言薩博正是中本聰「本聰」。
「智能合約」之父
無論薩博是不是中本聰,他在加密學領域,被看作神一樣的人物。他是天生的博學家,從貨幣學、經濟學和法律學,再到密碼學和區塊鏈技術,涉獵廣泛,並能融會貫通。
如同被蘋果砸到的牛頓,讓薩博頓悟的是自動售貨機。消費者給自動售貨機投錢,就能獲得相應產品,這種自動在購買和生產之間構建強制執行的合約方式讓他著迷。
基於此,薩博提出了「智能合約」的概念。在他的構想中,陌生人使用自動執行的代碼,通過網際網路建立「契約」。
「契約」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基礎,如果契約條款不被履行,就會造成一方受損或者雙輸局面。傳統上講,第三受信任方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第三方不受合約本身的約束,在需要的情況下充當合約的仲裁人、解釋者和執行者。
但薩博試圖拿掉這個中間人,並將執行權嵌入合同本身。如果指令能夠得到縝密而複雜的邏輯驗證,智能合約將自動執行,也就意味著沒有第三方參與。如此一來,法官、銀行家、中間商也就不復存在了。
如今,智能合約已是區塊鏈處理交易的核心方式,區塊鏈應用實質可被看作是智能合約的組合。
「比特黃金」提出者
一直以來,薩博雖然低調,但也時不時出現在大眾面前。他做過很多公開演講,稱「將libra稱為一種加密貨幣,就像稱洋娃娃是嬰兒一樣」,「以太坊領導層正顯示出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成為中央崇拜」。
他也做過幾個項目的顧問,還經常發推,如今還宣布成立區塊鏈公司。他的博客,Unenumerated(未計數的),講述了他的想法和創意。博客顯示,他是一個崇尚「自由意志」和「加密無政府主義」的人,並對貨幣和金融領域有獨特見解。
而之所以薩博被認為是「中本聰」,理由正是薩博熱衷於去中心化貨幣,並且發表過關於比特黃金的論文。
在論文中,他提到了現代金融系統的問題,即「依賴受信第三方」的問題。如果有一種協議,能夠對「受信第三方」的依賴降到最低,在線創造出無法偽造的、有價值的數位字符,並且被安全存儲、轉帳和驗證,這就是「比特黃金」。這是不是和比特幣的概念十分接近?
2013年,有網際網路研究員利用反向文本分析技術,對比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和尼克·薩博的文章,發現兩者在表達方式和行文風格上有諸多相似之處。
2015年,有人向薩博求證,他是否是中本聰時,薩博說,「正如我以前多次說過的,所有這些猜測讓我感到榮幸,但——我不是中本聰。」
中本聰不重要
無論薩博是不是中本聰,但他所提出的智能合約和比特黃金,都可以說為區塊鏈和比特幣提供了一種思想。
如今,距離中本聰提出比特幣已有10年之久,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世界早已是風雲變幻。從小眾實驗,到大眾狂歡,關於「誰是中本聰」的爭論從未停止,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一個樂此不疲的遊戲。
但在一個自由、去中心化的世界裡,中本聰真的重要嗎?
也許對於炒幣者來講,中本聰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本聰會不會砸盤,他所擁有的98萬比特幣。
正如《精通比特幣》的作者,安德烈亞斯所說,中本聰是誰已經無關緊要。自比特幣出現以後,這艘揚著自由之帆的大船就不再有固定的舵手,比特幣的船舵已經掌握在了每一個參與者的手中。
畢竟,創造出比特幣的中本聰,如今已是符號,而認可比特幣的存在,並創造出價值,則是市場的選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