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人類歷史唯一保持連續的文明,自產生之日,至今從未中斷。因此,中國文明的歷史也是最悠久,最漫長的。
一度,中國居然把自己的悠久的歷史當成負擔,而努力否定之,拋棄之。
魯迅先《狂人日記》:「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事實上,歷史不是我們的負擔,而是我們的資源,無比強大的資源。而且,也唯有中國擁有這樣的資源。事實上,我們一直都在享受著這種資源,哪怕是在有意拋棄她的那些日子裡。
你可以拋棄歷史,但是歷史不會拋棄你。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歷史資源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中國之所以能夠走出了獨特的發展道路,從根本上說,就是歷史所賜。我們敢于堅持獨特,堅持個性,堅決地拒斥西方道路,這種勇氣和自信是正是歷史給予的。
中國一直都不缺乏自信,因為歷史能夠源源不斷地提供,這是歷史自信。
西方人在問,為什麼中國沒有隨著蘇聯的崩潰而崩潰?西方人也一直很納悶,中國為什麼要堅決不走西式道路?更納悶的是,拒絕走西式道路的中國不僅沒有崩潰,而且越發成功,越大強大,成功和強大到超越西方。
西方同樣不明白的是,中國為何會擁有「舉國體制」,中國人為何擁有強烈的家國情懷、愛國主義。他們不明白,中國人為何如此信任和尊重政府。他們也不明白,一場大閱兵為何可以讓中國人激情澎湃,潸然淚下。
西方的疑問不解,根源於他們沒有歷史,沒有中國一樣的,悠久的,從未中斷的歷史。
也有些中國人在發問,為什麼在發展中國家中,唯有中國存在強烈的趕超意識?在一窮二白時,就提出要「趕英超美」。
原因很簡單,我們要回歸歷史的常態。中國歷史的常態,就是榮耀式的,回歸歷史的常態,就是回歸歷史的榮耀。
還有人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在所有曾經被歐美列強侵略和殖民過的國家中,唯有中國銘記這段歷史,並將此視作民族的恥辱、國家的支持如、百年恥辱。這是為什麼?
按說印度比中國更慘,他們直接被英國統治了200年。他們反而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以文化上更接近西方為榮,以自己的官方語言是英語為榮。他們倒是被侵略出了快感,被強姦出了快感。
日本幾乎與中國同時遭遇西方的侵略,他們象印度一樣,也不以為恥,而且早早地加入西方陣營。在中國搞洋務運動時,日本在搞明治維新,但是兩者的基本原則截然相反。洋務運動的原則是「中體西用」、「師夷長技以制夷」,而明治維新的原則則是「脫亞入歐」。中國在堅持文化獨立,以西方為蠻夷,而日本則跪倒在西方文化面前,而亟亟於投入其懷抱。
「風物長宜放眼量」。現代的主流觀點認為洋務運動時失敗的,明治維新則是成功的,顯然沒有「放眼量」。「洋務運動」僅僅是在技術層失敗了,其基本原則並未失敗,一直在被後來的中國實踐秉持,不過做了不同的表述而已。
拜倒在西方腳下的日本只能「小成」,唯有堅持「中體西用」的中國才可以「大成」。當然,大成要比小成吃的苦要多一些,花的時間多一些。
在中國,歷史決定了,面對西方的衝擊,只能是「中體西用」,而不會象其他國家,對西方文明缺乏獨立的判斷能力,而且或者無條件地接受之,或者宗教性地拒斥之。
蘇聯崩潰的根源也在於此。他們缺乏中國一樣的歷史資源,他們缺乏這種來自歷史的勇氣和判斷力。他們之前與美國爭霸的激情和勇氣,來自意識形態,來自空洞的理論。而意識形態和空洞理論所能帶來激情和勇氣是短暫的,蘇聯的崩潰就是這種勇氣和激情消退的結果。
而歷史給中國人帶來的激情和勇氣卻是永恆的。中國不會迷信和屈從於任何的意識形態,任何的理論,而只會相信歷史。
歷史不僅是中國人的最高信仰,還是中國人最基本的思維方式。
能夠彪炳青史,是中國人的最高追求。因此,向歷史負責,就是中國人的最高原則之一。中國人天然地擁有一種歷史自覺,向歷史負責的自覺。大人物為直接這麼說,小人物,也要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留個好名聲。
歷史中國人學習的主要對象,學習方法就是多識「前言往行」。 「前言往行」就是歷史,而且是流傳下來的歷史。這些歷史不一定是文字的,而且可以是口耳相傳的。這就是「以史為鑑」。
中國傳統的經典《五經》,其實質就是五種史書,即所謂的「六經皆史」。
歷史是中國人的基本思維方式,歷史是一些事件,但是這些事件中是蘊含著道理、義理的。進一步說,道理、義理並不抽象性地獨立存在,而一定由事件所承載,由歷史所承載。
這就是所謂的「春秋大義」。《春秋》是中國保存下來的最早的系統記載的史書。「大義」就是道理、義理。「春秋大義」實為「歷史大義」,歷史中是存在道理、義理的。同時,反過來也正確,「大義春秋」、「大義歷史」,即道理、道義存在於歷史之中。
因此,中國人只有歷史的概念,「大義」包含在歷史之中,而沒有獨立的理論概念。這就決定了中國人不相信抽象的理論和意識形態。
由於缺乏中國式的歷史資源和歷史思維,西方就只能習慣於相信空洞的意識形態和理論,這是他們的基本思維方式。這可以說是以理論代歷史。
這導致西方人總是迷信空洞的概念和理論,迷信機械的意識形態,把一些此類標籤套在中國頭上,然後將這些標籤當成真實的中國,以此去評判中國,甚至要求中國。
開始,他們認為中國是共產主義的,與蘇聯同款。因此,蘇聯崩潰後,他們也想當然地認為中國必然崩潰。
他們將經濟發展與西方經濟理論綁定在一起,要發展經濟,就必須採用這種理論,走這條路。他們認為,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一定是破壞性的。他們甚至認為政府一定是邪惡的,因此,要「民主」,然後去肢解政府。這一切不過是他們以為而已。
歷史資源和歷史思維是中國的最大優勢,缺乏歷史資源和歷史思維則是西方的最大劣勢。當中國的歷史優勢愈發明顯時,西方的歷史劣勢也愈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