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一代名士,千古風流,為何會被人害死?

2023-11-23     劉明寶

原標題:嵇康一代名士,千古風流,為何會被人害死?

導語:宋朝不殺文人,明朝文官架空皇帝,嵇康一代名士,千古風流,為何會被人害死?

我國歷史上文人在大多數朝代中,地位還是很高的,經過科舉成為秀才後,就有了許多特權,秀才見到縣官不用下跪行禮,還擁有不用受刑的權力,特別是在宋朝,明朝兩朝文人的地位達到了最高峰,在宋朝趙匡胤制定了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殺言官,不殺諫官,使得文官毫無忌憚地進諫,甚是都敢跟皇帝對噴,反正是沒有死刑,大不了就被貶謫離開京城,有宋一朝,歷史上那些大文學家官員幾乎沒有不被貶謫的,晏殊、王安石、歐陽修、蘇軾都被貶謫三次以上,但由於他們確實有才華,有很快地東山再起。

在明朝,文人官員也有相類似的情況,文人通過科舉就能入朝為官,當首輔大臣,輔佐皇帝治理國家,特別是晚明時期,有文官集團組成的內閣幾乎架空了皇帝,使皇權形同虛設,多次跟皇帝叫板,甚至以觸怒朝廷大官和皇帝為榮,有明一朝,只要經過科舉考上秀才就可保自己衣食無憂,可見,文人的地位有多高。同樣是文人,在魏晉時期就沒那麼幸運了,嵇康是魏晉時期一代名士大儒,卻被人迫害致死。我們先來了解下嵇康!

嵇康,中國文學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嵇康在當時可是個相當出名的人物,據說嵇康八尺有餘,相當於現在一米九以上,一身仙骨那叫一個飄逸,可謂是風姿綽約,在魏晉那麼注重美的時代,嵇康當之無愧的成為了高顏值的代言人,嵇康的好友山濤讚嘆他:就像玉石一樣。可見能被同性說帥,那的確是真帥了。當然嵇康出名的主要原因還是他的才氣。

嵇康擅長寫文章,當然他這麼優秀的人寫詩也很棒,風格清峻,嵇康流傳後世的的書,現在也還在被人廣泛的誦讀,反映出了當時的時代思想;嵇康也十分注重養生,傳於後世的《養生論》在問世後,火遍了大街小巷,嵇康不僅有顏值,還非常有才,這樣的人誰不想與他相交呢?

但嵇康的人生並沒有一帆風順下去,這就和嵇康嫉惡如仇的性格有關了。嵇康不願為五斗米折腰,鄙視權貴,在當時很多名士不願意攪入朝堂的勾心鬥角,就選擇退隱山林,作飲酒作樂的山林中人,嵇康也選擇了退隱山林。大自然沒有官場中的污濁和塵世間的囂雜,但嵇康的蔑視權貴也突出表現在不與鍾會相交,這也迎來了鍾會的記恨,最終嵇康一代名士就被鍾會這種心胸狹隘的小人害死了,死時年僅39歲。

嵇康行刑時,平靜淡然,沒有一點恐懼之感,彈了一曲廣陵散後坦然赴死。嵇康在獄中給自己的兒子嵇邵留了一份家誡,再告誡兒子要注意人情世故,不可太死板,幫助別人不要一幫到底,遠離官吏,可見嵇康也怕兒子步入自己的後路。嵇康性情洒脫,曠達不羈,可謂是嵇康之後再無嵇康,嵇康的名士風度還是值得我們學習。魏晉小人當道,不與他們同流合污就被迫害,嵇康的死是出於小人的嫉妒。

嵇康的遭遇看似跟個人性格有關,其實跟那個時代有關,以嵇康為首的竹林七賢,山濤、向秀、阮咸、王戎、李伶,有不少人得到善終的,其實那都是醉生夢死,明哲保身的結果,但其事業和所施展的舞台與宋朝和明朝不可同日而語。在魏晉那個動亂的年代,他們只得把精力往遊山玩水上轉移,往玄學上轉移,往佛道上轉移,因而出現了不少有關於山水的哲理詩,這也是後來程朱理學形成的基礎。

以嵇康為代表的魏晉清淡,名士風流,其實是無力反抗時代,自我躲避,自我陶醉的結果,也是文人對國家、對社會、對時代最無奈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9a65fa416cd50994fb909b74c8c91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