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被處死時,有一個細節很多人都沒注意到,連史學家都懷疑不已

2022-08-25     史鏡說

原標題:珍妃被處死時,有一個細節很多人都沒注意到,連史學家都懷疑不已

珍妃的一生僅有短短的二十五年,令人不由得喟嘆紅顏薄命。她雖然被一國之君寵愛,但卻身陷政治、宮斗、陰謀的漩渦中無法脫身,最終被自己的婆婆殘忍地殺害在水井中香消玉殞。可以說,當今熱播的宮斗劇中的悲情角色,幾乎身上都存在珍妃的影子。

或許,在那個內憂外患交織的年代,珍妃這樣的女人只是個無關緊要的角色。但是,不論是她的生前還是死後,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都足以映射出那個荒唐的年代。

1938年,居住在珍妃陵附近的若干村民趁著夜色來到了墓旁,他們打破了珍妃的長眠,造就了舉世皆驚的珍妃墓盜案。說起來,這樁盜墓案在當時造成的影響絲毫不遜於另一起著名的盜墓案——孫殿英東陵盜案。

隨著電影行業的崛起,有導演想到了珍妃墓被盜這一題材,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部名為《夜盜珍妃墓》的電影上映,一幕幕陰森可怖的場景勾緊了觀眾的視覺神經,令觀者一陣膽寒。

然而,對比文獻中的記載及參與盜墓的村民的回憶,一些歷史學家給出了一個驚人的答案:實際上,當年的村民盜的墓並非珍妃墓,而是其姐姐瑾妃的墓。也就是說,不但是電影中的對象搞錯了,連盜墓賊的目標都搞錯了。

直到2016年,我國考古人員在瑾妃墓上部署了雷達探測器,並在地宮附近找到了一個較為明顯的盜洞,而珍妃墓卻沒有發現任何被盜的跡象。

至此,人們才恍然大悟。

其實,目前流傳的文獻上,包括珍妃死因在內,關於珍妃的記載大多是歷史學家推敲出來的結果,在沒有找到歷史證物之前,尚無定論。

在我國故宮博物院貞順門中,有一處用於取水的水井,雖然水源已經乾涸,但每天來到此地拍照的遊客絡繹不絕。相傳,這就是淹死了珍妃的那口水井,也就是坊間傳言中的珍妃井。

每個來到此地遊覽的遊客,都能在這口水井旁看到一塊標牌,上面清楚地寫著:

「珍妃是光緒皇帝的愛妃,她同情皇帝的境遇並支持皇帝的政治主張。在慈禧扼殺了變法活動之後,皇帝被軟禁在瀛台,而珍妃則被羈押於冷宮。八國聯軍進京時期,太后與皇帝西狩,在出發之前慈禧命令太監將珍妃處死於這口井中。」

不過,被記錄下來的內容未必是真的,被人丟到井裡淹死,只是史學界猜測的珍妃死因之一。只不過,因為這一死因的可信度最高且最廣為人知,所以絕大多數歷史書和文獻才採用了這種說法。關於珍妃其人,我們唯一能確定的就是她為數不多的生前經歷。

在《清史稿》、《清皇室四譜》等滿清文獻中,關於珍妃的記載雖然不多,但如出一轍:

「珍妃,鑲紅旗,滿洲,他他拉氏。生於光緒二年二月初三日,為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

1889年,珍妃和她的姐姐得以被選召入宮。年僅十三歲的她被封為珍嬪,而她的姐姐被封為瑾嬪。我們知道,在滿清后妃的級別中,「嬪」的地位並不高,在其上有妃、貴妃、皇貴妃、皇后。直到五年後,因為慈禧太后六十大壽,她與姐姐才得以榮升為「妃」。

光緒的人生比較短暫,他這輩子僅冊封了一個皇后和兩個妃子。由於光緒的身份比較特別,所以他的皇后是老佛爺欽點的「政治婚姻」,也就是慈禧的親侄女隆裕。至於光緒與隆裕之間的夫妻感情如何,許多史料都曾做過披露,總的來說光緒對這位皇后的態度十分淡漠,甚至到了厭煩的程度。

那麼,光緒最喜歡的女人是誰呢?

根據文獻的記載,他生平最愛的就是性格單純的珍妃。由於光緒性格比較孤僻,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感情,愛憎分明的他將所有熱情都投入到珍妃身上,以至於一度冷落了隆裕,這也讓目睹這一切的慈禧非常不快。人生難得一知己,珍妃對西方文化略知一二,所以她自然明白變法對大清國的利弊,對丈夫的變法事業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眾所周知,晚清變法的最大阻礙源於慈禧,身為守舊派的她自然不會容忍後宮中有這樣一位支持「革新」的女人存在。或許,當珍妃明確表示出支持變法的意向時,慈禧便已經開始策劃將其殺之而後快了。雖然各類史料中關於珍妃之死語焉不詳,但可以肯定的是珍妃死於八國聯軍入城的這一天。

根據《清列朝后妃傳稿》的記載,珍妃的死因是「帝西狩,妃倉猝不能從,於宮中殉焉」。這種說法比較微妙,從表面上看來珍妃不是被任何人害死的,而是因為不願西狩,寧願以死守在禁宮中,所以才自盡身亡。很難想像一個思想開明的女人會在這種特殊時期選擇尋短見,或許此間還存在其他不為人知的隱情。

或許是為了掩人耳目,在慈禧活著的時候,任何關於珍妃的官方記載皆如前文所述。哪怕是在太后和皇帝從西安歸來時,慈禧仍堅持自己的口風,甚至還封已故的珍妃為貴妃,「以示哀恤」。隨著慈禧和光緒相繼暴斃,清史上的記錄出現了變化,從珍妃殉國自殺,變成了被崔玉貴推入井裡溺亡。

之所以清史會出現這樣的改動,是因為攝政的載灃親眼目睹了珍妃的結局,出於某種原因他在慈禧死後將這段被歪曲的歷史重新規正。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東陵管委會主任於善浦發表了一則名為《珍妃與珍妃之印》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披露了珍妃被殺的細節:

關於珍妃的死,各類史料中都有不同的記載,一些史料稱處死珍妃的兇手是慈禧的貼身紅人李蓮英,還有些史料稱兇手是當時地位僅次於李蓮英的太監總管崔玉貴。

當時八國聯軍已經打到了城外,隱約能聽到外國人的槍炮聲,整個皇宮人心惶惶。老佛爺在準備逃跑的過程中,不忘吩咐人殺掉珍妃。結果,一眾太監面面相覷,誰都不敢當這個兇手。推來搡去,最終只有崔玉貴站了出來,稱眾太監都是慫人,由他來完成老佛爺的吩咐。

緊接著,崔玉貴鬼使神差地來到冷宮,將珍妃連哄帶騙帶到井口。見到這口深邃的水井後,珍妃也明白了來人的來意,於是她便跪在地上請求崔能允許自己見慈禧一面。崔玉貴見事情敗露,露出了兇惡的嘴臉,對珍妃說道:「別說這些有的沒的!」說罷,立即將妃子踹進水井裡。為防止徒生事端,他還找來幾塊大石頭丟入井口,徹底斷絕了珍妃的生路,揚長而去。

可以說,這段記載比其他史料披露的細節更加權威。

在一些史料中稱,在崔玉貴(或李蓮英)殺死珍妃時,慈禧就在旁邊看完了整個過程,筆者認為這純屬子虛烏有。當時八國聯軍即將攻入紫禁城,已經到了十萬火急的緊要關頭,慈禧連逃命的時間都不夠,怎麼有閒心觀摩珍妃之死呢?

八國聯軍即將進京,慈禧召見了珍妃,珍妃請安後,慈禧不苟言笑地說道:「現在這世道真不像話,不但義和團搗亂,連外國人都要進京,這還成何體統。」慈禧念叨了一會,聲音越來越小,突然大聲說道:「要不我們一塊跳井自殺吧!」

珍妃聞言大驚,連忙跪在地上哭求慈禧,說自己並沒有犯錯。慈禧冷笑著說道:「別管你犯沒犯錯,難道讓我們遭受洋人的侮辱嗎?你先跳下去,我也會跳下去!」說罷,慈禧叫來崔玉貴,命令他帶著珍妃投井、

崔玉貴將珍妃帶到水井旁,誰知珍妃跪在井旁大哭不止。崔玉貴說道:「還是請主子遵旨吧。」珍妃哭道:「你為什麼要逼著我死呢?」崔玉貴說道:「主子您就跳下去吧,我還得陪你跳下去呢!」聽聞此言,珍妃大怒道:「你不配跳下去!」隨即,崔玉貴一把將珍妃推下了井。

在這個版本里,出現了珍妃與慈禧之間的一段對白,更像是戲台上的橋段而不像真實發生過的情況。所以,這一折在小說和文學作品中多有引用。雖然這個版本的珍妃之死細節比較多,但由於這些都是唐太監的一家之言,所以招致了不少史學家的質疑。

且不論這些說法是真是假,珍妃死於八國聯軍進城那一天,死亡的地點是貞順門的水井,這兩點是毋庸置疑的。

總而言之,在井裡不得超生的珍妃,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始終未見天日。這時的慈禧正忙著躲避洋人的槍炮,她連祖宗傳下來的紫禁城都守不住,又怎麼會顧得上被丟下井裡的妃子呢?至於珍妃之死給慈禧帶來的夢魘,及珍妃在兩宮迴鑾後被打撈的故事,且聽下回分解。

參考資料:

【《故宮周刊》、《珍妃與珍妃之印》、《清列朝后妃傳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97130f15900703bb7d7160ee31aa4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