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村以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見聞

2023-12-10   益陽日報

原標題:肖家村以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見聞

肖家村以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見聞

益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燦 吳勝琳

在安化縣小淹鎮,有個肖家村,超80%的村民姓肖。800多年來,其祖先不僅在此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功績,還留下了優秀的家風家訓文化。近年來,村民將代代相傳的家風家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提煉成「孝、學、勤、儉、德、禮、信、和」八字金言,要求村民人人誦讀、人人踐行,不斷涵養文明鄉風,激發乾事創業的熱情。

去年10月,安化縣委、縣政府印發《安化縣「文化振興引領鄉村振興」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在全域開展鄉村文化振興工作;今年初,我市啟動以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遴選安化縣肖家村、資陽區富民村、赫山區北岸新村等40個重點村,進行培育打造,形成村級示範矩陣。對其中8個示範創建村,選派重點市直部門組建工作隊,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作為全市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示範創建村之一,肖家村到底有何獨特魅力?在探索完善「文化+」方面做了哪些有益探索?近日,記者一行慕名探訪。

傳承家風家訓 精神富起來

從小淹鎮區往南拐進一條村道,隨著車輛行進,映入眼帘的,是平坦田野、乾淨村舍、裊裊炊煙……「到肖家村了。」抬頭看,路旁聳立的造型獨特的竹質門樓,上書「大灣屋場」4個大字。乾淨整潔的村道上,環衛人員在撿拾落葉。遠處田壟邊,有一排醒目的紅色標語——「美麗肖家靠大家 鄉里不比城裡差」。

剛抵達村部,村黨總支部書記肖滿意、駐村幫扶隊隊長陳晚飛和隊員廖煥兵就熱情提議:「趁著天氣好,去村裡看看吧!」於是,一行人邊走邊聊,在村裡轉悠起來。

村道兩旁,每家每戶門前整齊地曬著農產品,有綁成小把的粉絲、紫色的花耳、門板大小的紅薯片……「村民都特別勤快,冬天是農閒季,可他們根本閒不下來,一天到晚忙得腳不沾地。」肖滿意介紹,「勤儉持家」是肖氏家訓和村規民約的重要內容,村民已經將其融入血脈,化作日常。

再往前走,到了村民肖元桃家,她正為剛從粉廠拿回的冰凍紅薯粉解凍。見有客登門,趕緊擦乾雙手,起小跑去泡茶、端點心、拿水果,嘴上還不停招呼,「喝茶,吃東西,不要客氣,當自己家一樣。」記者一行小坐期間,陸續來了幾名鄰近而住的農婦,她們一來就擼起袖子、挽起褲腳,幫肖元桃把解凍的紅薯粉曬到架子上,像在自己家幹活一樣。不一會,地坪里新增了七八名幫忙的村民。「我們村都這樣,鄰里和睦,有事互相幫忙,從不計較得失。」肖元桃邊笑呵呵地說,邊加入曬粉的隊伍。

喝了茶,陳晚飛提議要帶記者去看看村裡的「精神高地」——「一館一牆一帶」。仔細參觀下來,記者發現,這裡是村民傳承家風家訓的地方,隨處可見八字金言,還有闡釋其內涵的牆繪,展示其淵源的史料,體現其在鄉村振興實踐中發揮作用的照片和文字。

交談中,記者獲悉,在駐村隊員的幫助指導下,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村裡編寫了《肖家村村志》,還邀請縣裡的文藝名人黃葉利創作了村歌《春風吹進我們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工作隊幫助重新制定了村規民約,從愛黨愛國、弘揚傳統美德,到愛護人居環境,都有相關規定。比如,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一般的事不辦;破除人情攀比的陋習,所隨禮金不得超過100元;紅白喜事擺酒拱門不超過2個,氣球不超過4個……事無巨細,都有規可循。同時,結合道德積分管理辦法,實行對應獎懲,結果直接與村民評優評先、子女參軍入伍等掛鉤。這一系列舉措,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了具象化、大眾化和制度化運用。

改善人居環境 家園美起來

走在肖家村,只見家家窗明几淨、處處賞心悅目。

放眼望去,道路、房前屋後、河道、田野乾淨整潔;細細觀察,高的、矮的,竹的、木的,各色籬笆把菜園圈起來,綠油油的蔬菜整齊排列;連曬場上晾曬的蘿蔔菜,都擺放得像在「站軍姿」……「村民養成了愛乾淨的習慣,村裡的衛生很好,無論有沒有檢查,天天一個樣。」陳晚飛說。

為進一步發揚村民講衛生的好傳統,讓村容村貌實現提質升級。村裡按照「五微」建設標準,建成了大灣、永正兩個美麗屋場示範點。建好了「一場」——一個供村民群眾休閒娛樂健體強身的活動場所;「一水」——一塊供村民群眾用來生產生活的乾淨水域;「一廊」——一條介紹肖家村人文風貌的文化長廊;「一廁」——一個供村民群眾使用的節水型公共廁所;「一牆」——一面供村民群眾學習的文化宣傳牆;「一牌」——一個承載肖家文化底蘊的牌樓。

近年來,肖家村按照「強化黨建引領、優先產業發展、依託文化底蘊、凝聚人才力量、共創美麗家園」的思路全面推進,先後獲得湖南省美麗鄉村示範村、益陽市衛生村、益陽市美麗鄉村、縣人居環境示範村、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縣信訪三無村等榮譽稱號。成功舉辦了2021年人居環境整治暨農村衛生廁所改造現場會、2022年益陽市二季度文旅助振興鄉村振興現場會。

發展特色產業 口袋鼓起來

今年5月,由益陽日報社牽頭,攜手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抽調精幹力量對肖家村開展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幫扶工作。來自市交通運輸局的陳晚飛任駐村第一書記、隊長,益陽日報社融媒體中心主任廖煥兵為隊員。

工作隊一上任,就按照安化縣「四個清單」工作要求,全面了解村裡的長處和短板,仔細梳理人的清單、物的清單、問題清單、項目清單。「四個清單」在手,駐村工作隊思路變得清晰起來。

鍛長板,補短板。通過廣泛走訪、開屋場會聽取群眾意見和組織村兩委同志反覆商討,並向鎮黨委政府彙報,工作隊在入村兩個月後,制定了工作組兩年工作規劃,定下了6大目標任務,即充分挖掘肖家村家風家訓深刻內涵、組建村文藝演出隊、建好村民文化廣場、培育村集體經濟品牌、支持建設產業路等。有了工作隊的幫助、聯點單位的鼎力支持,村裡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方面,走出了「文化+」的新路子。

今年夏天,肖家村百畝太空蓮進入盛放季,村裡精心組織了首屆荷花文化節,吸引遠近遊客前來打卡,有效帶動了村裡的農特產品銷售。其實,這片農田和右側的土地因含金屬超標被劃為土地污染管控區,在肖滿意的帶領下,村兩委多方走訪調研,決定運用「農戶+產業」的模式,統一流轉管控區農田用於太空蓮種植。太空蓮花多、蓬大、結實率高、顆粒大、品質優,花期長達4個月,畝產蓮子300斤,畝產值3000元。肖家村將太空蓮種植與鄉村旅遊相結合,既展風景,又賣蓮子等農產品,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近年來,通過「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村裡以有償轉讓、入股等形式參與合作社經營,持續激發集體經濟活力。目前,全村共有專業養殖戶12家、特色養殖戶1家、家庭農場5家、種養合作社3家、紅薯粉加工場1家。

今年35歲的肖旦望,是一名畢業於湖南農業大學的研究生。結合所學的遺傳學知識,他用12年時間掌握了藻類葛仙米的養殖技術。因葛仙米對水質要求很高,村裡的水質正好符合其生長要求。這些年,他回到村裡,流轉土地辦起了葛仙米養殖場。成為致富帶頭人後,他被村民選為村委班子成員。「現在是年輕人回村創業的好時機,能運用所學為村民作貢獻,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肖旦望說。

如今,草莓基地、竹產業加工廠建設正在按部就班推進,更多村民將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村民文化廣場建設如火如荼,初具雛形;通過京劇、鑼鼓、花鼓戲、快板、村歌演唱等活動,肖氏家風家訓日漸深入人心。

兩天一晚的採訪之行即將結束,離開前,記者忽聽得遠處茶亭里傳來悠揚歌聲,走近才知,是村裡的黨員剛上完黨課,和村民聚在一起喝茶,即興唱起了村歌。他們忘我而動情地唱著:「小山村裡大乾坤,綠水青山遍地金,德信禮和行天下,孝學勤儉傳家風……」歌聲、笑聲迴蕩在山谷里,久久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