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AI Now研究所署名文章:人工智慧的機會更屬於大型科技公司

2023-12-06     DeepTech深科技

原標題:美國AI Now研究所署名文章:人工智慧的機會更屬於大型科技公司

2023 年 11 月底,當 OpenAI 董事會風波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普通圍觀群眾似乎理所應當地以為,圍繞生成式人工智慧構築的行業是一個充滿活力和競爭的生態系統。這也情有可原。

但事實並非如此,也從未如此。搞清楚背後的原因,是理解人工智慧及其構成的威脅的基礎。簡單地說,在當前企業追求構建規模越來越大的人工智慧系統的趨勢下,沒有大型科技公司就沒有人工智慧。

除了極少數例外情況,每一家初創公司、新進入者,甚至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都依賴於這些大公司。所有這些小玩家都依靠微軟、亞馬遜和谷歌的計算基礎設施來訓練他們的系統,並依靠這些公司龐大的消費市場來部署和銷售他們的人工智慧產品。

(來源:AI 生成)

事實上,許多初創公司只是拿到了這些科技巨頭或其合作的初創公司創建和銷售的人工智慧模型的商業授權,並進行品牌重塑。這是因為大型科技公司在過去十年中積累了顯著的優勢。

由於平台主導地位和商業模式的自我強化特性,他們擁有並控制開發和部署大規模人工智慧所需的一切。他們還塑造了人工智慧研發領域的激勵結構,定義了技術的現在和未來。

在最近 OpenAI 的故事中,微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力地證明了我們在過去五年中一直在分析的事情。那就是:有錢人才能制定規則。

現在,他們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競爭,在人工智慧系統還沒準備好之前就上線,試圖保持他們的主導地位。

權力集中不僅僅是市場的問題。依靠少數不能被追責的企業玩家來獲得核心基礎設施,是民主、文化以及個人和集體機構的問題。

如果沒有重大幹預,人工智慧市場最終只會獎勵和鞏固那些驅動商業網際網路的侵入式商業模式並從中獲利的公司,而這些公司往往是以犧牲公眾利益為代價的。

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的醜聞暴露出了這一骯髒的現實,但它也只是冰山一角。這種集中的情況還會造成單點故障,從而引發真正的安全威脅。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加里·根斯勒(Gary Gensler)警告說,在人工智慧生態系統的基礎上有少量的人工智慧模型和參與者會對金融秩序構成系統性風險。在金融領域,單點故障的影響可能會擴散得更廣。

人工智慧取決於並加劇了科技行業權力集中的說法經常遭到駁斥。從 Web3 迅速轉向元宇宙再到人工智慧的投資者熱衷於在一個瘋狂的炒作周期推動初創公司的估值上漲,進而轉向收益豐厚的 IPO 或收購以實現退出。他們在這個生態系統中獲得了巨額回報,即使相關技術的承諾從未實現。

但 OpenAI 聯合創始人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和格雷格·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一度被趕下台,隨後又重返公司的故事,不僅使微軟的權力和影響力成為焦點,也證明了我們的觀點,即這些商業安排讓大型科技公司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軌跡有著深刻的控制。

故事的情節很簡單:在被董事會的突發決定打得措手不及後,微軟迅速採取了行動保護其投資和盈利路線圖。該公司迅速發揮了自己的影響力,團結人們一起支持奧特曼,並承諾「吸納」那些想離職的 OpenAI 員工。

微軟如今在 OpenAI 的董事會中拿到了一個席位,儘管沒有投票權。但大型科技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真正影響力是其計算能力、數據和廣闊的市場觸及度。

為了沿襲「更大即更好」的人工智慧開發方法,OpenAI 曾與微軟達成協議。它將其 GPT-4 系統和所有其他 OpenAI 模型獨家授權給微軟,以換取對微軟計算基礎設施的訪問。

對於希望構建基礎模型的公司來說,除了與微軟、谷歌或亞馬遜合作,幾乎別無選擇。而那些處於人工智慧中心的人也很清楚這一點,正如奧特曼暗中尋找沙特和阿聯對一家硬體企業的投資所表明的那樣,他希望這家企業能與英偉達競爭。

英偉達幾乎壟斷了用於人工智慧訓練的最先進晶片,是人工智慧供應鏈上的另一個關鍵瓶頸。然而,美國監管機構要求沙烏地阿拉伯撤銷對奧特曼支持的 RainAI 公司的投資,這加劇了 OpenAI 在更中心化的晶片製造市場中面臨的困難。

幾乎沒有什麼有意義的替代方案,即使對於那些願意付出額外努力,構建獨立於行業的人工智慧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正如我們曾描述的那樣,「開源人工智慧」是一個定義不清的術語,目前可以用於描述 Meta 公司的(相對封閉的)LLaMA-2 模型和 Eleuther公司的(相對開放的)Pythia 系列模型,但這些努力無法逃脫人工智慧行業中心化的速度。

首先,許多開源人工智慧項目通過計算信用、收入共享或與科技巨頭達成的其他協議來運營,同樣的結構性依賴問題依然存在。

此外,大型科技公司在獲取開源開發或試圖從中獲利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開源人工智慧可以提供透明度、可重用性和可擴展性,這些都是積極的。但它並沒有解決人工智慧市場權力集中的問題。

OpenAI 與微軟的關係也證明了一個在人工智慧炒作中經常被忽視的事實:除了通過將人工智慧服務與雲基礎設施捆綁在一起來增加大型科技公司的雲利潤之外,這種技術本身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商業模式。

當你在談論一個可能花費數億美元進行訓練和開發的系統時,商業模式是很重要的。

微軟並不是唯一一家這樣做的公司,亞馬遜也經營著一個人工智慧模型市場,上面它自己的所有產品和少數第三方產品都使用了亞馬遜雲服務。

亞馬遜最近與人工智慧初創公司 Anthropoic 達成了一項高達 40 億美元的投資協議,Anthropotic 還承諾使用亞馬遜研發的晶片 Trainium,該晶片是專為構建大規模人工智慧而優化的產物。

大型科技公司在保護其對市場的控制權方面變得越來越堅定。毫無疑問,儘管 OpenAI 是這次大家關注的焦點,但現在我們都已經看到了,當一家大公司決定插手時,一個依賴於它的小公司會是什麼樣子,其他玩家也會關注並加入進來。

監管可能會有所幫助,但政府政策往往會鞏固而不是削弱這些公司的權力,因為他們有更多的資金和政治影響力。

以微軟最近在英國的舉措為例。上周,微軟宣布投資 25 億英鎊在英國建設雲基礎設施。這一舉措受到了英國首相的讚揚。他明確表示了自己想在英國建立一個本土人工智慧行業的雄心壯志,這將是他的主要政治遺產。

但我們不能孤立地解讀這一條消息:這顯然是為了應對和弱化英國競爭監管機構對雲服務市場的調查,此前一項研究特別指出了一系列市場參與者對微軟反競爭行為的擔憂。

從 OpenAI 因《人工智慧法案》而威脅退出歐盟(最後並未付諸行動),到 Meta 遊說免除開源人工智慧的基本問責義務,再到微軟在美國和英國的動態,我們看到大型科技公司越來越咄咄逼人,他們試圖通過使用相當大的經濟和政治權力來鞏固自己的主導地位。

隨著美國白宮、歐盟和其他地方出台新法規,科技行業的巨頭們已經圍繞在政策制定者身邊,伺機而動。很明顯,我們需要行動起來。

現在是時候建立一個有意義和強有力的問責制度了,將公眾的利益置於那些不願履行承諾的公司之上。

我們需要積極的透明度要求,以消除人工智慧公司為訓練其模型而訪問的數據等基本問題的不透明性。

我們還需要建立責任制度,讓公司在其人工智慧產品公開發布之前,證明其符合隱私、安全和偏見標準的基準(要求)。

為了開始解決集中化問題,我們需要大膽的監管,迫使人工智慧堆棧不同層之間的業務分離,不允許大型科技公司利用其在基礎設施方面的主導地位來鞏固其在人工智慧模型和應用市場的地位。

但是,如果政府在制定政策時繼續把狹隘的行業利益群體放在首位,我們就寸步難行。在看到 OpenAI 的事件之後,我們現在很清楚這些公司究竟服務於什麼了:它們自己的利益(底線)。

作者簡介:安巴·卡克(Amba Kak)是 AI Now 研究所的執行董事,莎拉·邁爾斯·韋斯特(Sarah Myers West)是該研究所的常務董事,梅雷迪·思惠特克(Meredith Whittaker)是該研究所的首席顧問。AI Now 研究所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專注於人工智慧的政策研究組織。

支持:Re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74455629aef8e1abd678da7a18d0c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