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戰爭歷時4年多,戰地之遼闊,規模之巨大,用兵韜略之豐富,前所未有,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楚漢戰爭最終實現了西漢王朝的大一統,具有積極的歷史意義。
我國古代經常發生戰爭,就算沒有任何理由雙方也能開戰,勝利一方不僅可以一戰成名,還能獲得對方的領土,受苦的當屬身處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
貪慾乃人類的本能之一,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只要達到不可調和時,戰爭往往都是最有效且快捷的解決方式。
楚漢之爭
「楚漢爭霸」在我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眾位諸侯將秦朝滅掉後,項羽分封天下自封為西楚霸王,卻改封劉邦到巴蜀漢中為漢王,劉邦雖然平民出身但志向遠大,他也想當皇帝,所以這場爭奪全國最高統治權的戰爭隨即爆發。
這場大規模戰爭一共持續好幾年,最終西楚霸王項羽戰敗,在烏江自刎,以死來捍衛自己最後的尊嚴,項羽死後不久劉邦登基稱帝,當時已經50多歲。
古代在爭奪政權的鬥爭中,成功一方稱帝稱王合情合理,將來不會被詬病,而失敗一方就會被稱為寇賊。也就是說成功者掌權沒有人敢責難,失敗者大多都褒義大於貶義,項羽就是如此。
項羽不是英雄嗎?非也,但與勝利者比起來他沒有什麼優勢,失敗之人註定會被淘汰,而劉邦可以逆襲戰勝項羽,靠的並非軍事優勢,畢竟雙方在這方面懸殊比較大,而劉邦靠的是政治優勢。
項羽手下有一位謀士名叫范增,他的能力有多強?如果項羽當初聽取他的建議,或許不會發生楚漢之爭。
在這場戰役發生之前,還發生過一次著名事件,被稱為歷史上最驚險的飯局——鴻門宴,宴席上范增三次舉起玉玦讓項羽動手除掉劉邦,但項羽一直猶豫不決。
范增意識到項羽不忍心動手,便將項莊召來舞劍,趁劉邦放鬆警惕後將其刺殺,結果還是被劉邦逃走了。
《鴻門宴》中記載,劉邦跑後范增說了一句話:「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大致意思為:范增稱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商量,將來奪項王天下之人肯定是劉邦,我們大家都要被他俘虜!
爆發戰爭的原因
當年秦王子嬰投降之後,秦朝正式宣告滅亡,在伐秦戰爭中項羽認為自己功勞最大,於是決定進入關中領取勝利成果,結果卻被劉邦搶先一步,將所有成果收入囊中。
劉邦手下有個叫曹無傷的將官,他想要投靠項羽,便偷偷派人到項羽那裡告密,稱劉邦進入關中就是想做王。
范增認為此人並未說謊,劉邦自從進入咸陽之後,並沒有搶奪財寶和美女,所以真實目的就為稱王,劉邦野心太大,如果現在不把他除掉,日後肯定會後患無窮。
項羽自然咽不下這口氣,於是率領40萬大軍進攻關中,劉邦見此架勢直接慫了,他自己手上只有不到10萬大軍,而且還沒有項羽的大軍精銳,此時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撤退。
劉邦下令將軍隊退回霸上,怕項羽追擊還找來其叔父在中間調解,大丈夫就該能屈能伸。
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是好友,張良還曾救過他一命,項伯怕一旦雙方開戰張良會遭難,於是連夜來到霸上勸說讓他逃走。
張良對劉邦非常忠心,他不願意離開,還把這件事告訴給了劉邦,劉邦想讓張良賣一個人情,請項伯在項羽面前說好話調解一下。
項伯看在張良的面子答應下來,臨走時叮囑劉邦親自到項羽那裡去賠禮道歉,項羽一名手下建議設下一場鴻門宴,等劉邦前來赴宴時將他直接刺殺。
鴻門宴
第二天一早劉邦帶著張良、樊噲和百餘名隨從前來赴宴,劉邦誠意滿滿地對項羽說,他自己也沒想到會先一步進入關中,今日能與項羽相見非常高興,肯定有人在中間挑撥,所以才讓項羽誤會了。
劉邦態度謙卑,表示願意歸順,項羽本來一肚子氣,見劉邦如此低聲下氣跟自己說話後,一點脾氣都沒有了,項羽稱如果不是曹無傷派人來報信,自己也不會這樣。
雙方表示過友好後,項羽留劉邦在軍營中喝酒談心,范增、項伯以及張良作陪。
宴席上范增一直在給項羽使眼色,甚至舉起玉玦讓項羽趕快動手,項羽早已不生氣,所以只當沒看見。
范增見項羽不忍心下手,便出去找到項羽的堂兄弟項莊,稱項羽心腸太軟不肯下手,讓項莊進去給大家敬個酒,找準時機將劉邦刺殺。
項莊敬完酒後提議給眾人舞個劍,結果舞著舞著就來到劉邦面前,項伯看出項莊此舉何意,便站起來與他來了一段雙人舞劍,項伯一邊舞一邊護著劉邦,不讓項莊傷害到他。
張良見情況不妙來到外面找樊噲,樊噲脾氣比較暴躁,直接衝到項羽面前,張良稱這是替劉邦駕車的樊噲,項羽對他十分欣賞,便吩咐手下賞了酒和肉。
沒過一會劉邦起來上廁所,張良和樊噲也跟了出去,劉邦趁機與樊噲等人從小道逃跑,讓張良留下斷後。
張良回到項羽面前,稱劉邦酒量小已經喝醉,所以先行回去了,說罷奉上白璧一雙。
范增非常生氣,拿起玉斗摔在地上,隨即拔出劍將它砸得粉碎,到這裡鴻門宴結束。
當初項羽如果聽取范增的提議,或許後面就不會發生蜀漢之爭,而他自己也不用在烏江自刎。
小結
楚漢之爭爆發後,項羽將劉邦團團包圍,劉邦自知實力沒有項羽強,便提出求和,范增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怎料項羽並沒聽他的。
後來劉邦派人到項羽那邊挑撥,結果項羽聽信小人讒言,直接剝奪了范增的權利,范增氣不過選擇告老還鄉,卻在回家的路上因舊病復發而死,實在可憐。
參考文獻:
《鴻門宴》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