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超英劇,真的有病

2022-06-23     阿正說動漫

原標題:這部超英劇,真的有病

這部超英劇,真的有病

漫威超英電影,已經很久沒在院線看到了。

背後的原因暫且不談,但可以確定的是,自從疫情肆虐起,漫威就將戰略重點從真人院線轉向了流媒體劇集。

真人獨立劇集《旺達幻視》《洛基》《鷹眼》《獵鷹與冬兵》等相繼推出,令人目不暇接。

動畫劇集《what if…?》,在大開腦洞的同時,也狠狠拉了一波情懷分。

(《what if…?》中對黑豹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的致敬)

從這些劇集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在「後復聯時代」,漫威正在試圖深挖那些有爆款潛質、有新宇宙雛形的角色和故事線,以打造更多元、更宏大的IP版圖。

而在這眾多故事和角色中,一個冷門英雄崛起了,他就是——

《月光騎士》

之所以名為「月光」,是因為主角與月亮有著說不完的羈絆。

主角史蒂文是一名博物館員工,上班時間賣賣博物館文創,業餘時間搞搞古埃及歷史,小日子過得千篇一律。

可到了夜晚,他總會莫名其妙出現在其他地方,或者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情,甚至有時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時間已經過去了好幾天。

史蒂文認為由此自己患有夢遊症,因此每天睡覺前將自己鎖在床上。

雖然但是,並沒有什麼用。

相信你已經猜出來了,史蒂文有多重人格。

更慘的是,史蒂夫壓根不是主人格,他的主人格名為「馬克」,也就是「月光騎士」。

馬克本是一名僱傭兵,在一次屠殺中不幸重傷,臨死前遇到了一個古埃及神明——月神孔蘇,並與其做交易得以復活。

事實上,古埃及神話里確實有這麼一位孔蘇神,古埃及人認為孔蘇掌管著光明與夜晚,能夠保護夜行的旅人不被野獸侵襲,治癒夜晚受傷的人們。

而且由於大部分造人活動都是夜晚進行,所以,是的——

他還管壯陽。

(本劇中的孔蘇形象)

古埃及還流傳著一個有趣的傳說,就是孔蘇喜歡豪賭,一次他以光為賭注和別的神明開盤,結果輸得血本無歸,打那以後他只能在滿月的時候展示全部的光,而大部分時間都必須收斂月光,所以新月、半月的光芒永遠不如滿月。

真·輸光了。

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孔蘇同學是一位多麼不靠譜的存在,在《月光騎士》中,他因為瞎胡鬧得罪了太多神明,因此是個不受待見的冷門神明,而當他遇到馬克時,孔蘇覺得自己找到了最合適的代理人。

代入了一下孔蘇的心理活動,大概應該可能是——

哇這個馬克,多重人格,有病,好喜歡。

由於馬克本身就是個經驗豐富的僱傭兵,他擁有熟練的戰鬥技巧,精通各種槍枝和搏擊,即使沒有月神加持,他光靠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出色完成任務。

而成為月神代理人的馬克,獲得了月神的神力加持,瞬間開了掛。

首先,月神的治癒能力令馬克在夜晚成為不死之身,在月光的照耀下,馬克無論受到什麼傷都能瞬間痊癒。

其次,月神賦予了馬克對抗野獸的超強戰力,根據漫威官方設定,馬克的力量到達了2,也就是人類極限力量,不過真人版似乎加強了這項數值,至少他在劇里徒手撕怪獸是沒問題的。

至於壯陽……童言無忌童言無忌。

「月光騎士」這個名字實在過於貼切,馬克既有月神加持,戰力爆表,又是為主人而行動的「騎士」,只是騎士保護的不再是公主,而是一隻鳥人。

但這並不意味著馬克對孔蘇有多麼言聽計從。

作為神明,孔蘇高高在上,根本不在意人類的死活,他在意的是絕對的正義公平,為此大開殺戒也不在話下。

而馬克則心存善念,他之所以一度瀕死,就是因為想拯救無辜之人,所以即使在服侍孔蘇期間,馬克也儘量不殃及無辜。

至於史蒂文人格嘛——他變身以後的「騎士先生」造型,一看就知道不是來打架,而是來嘮嗑的。

(我差點以為小賤賤掉色了)

看待生命的視角造就了月光騎士的內在矛盾——

他遊走在神明與人類的立場之間,在「為公道而施行殺戮」和「因善良而降低傷亡」兩大原則對立中斡旋。

如果任由這種矛盾發展下去,馬克與孔蘇總有一天會分道揚鑣,在劇情中,這一點已經體現得十分明顯了。

不過在矛盾之中也有共同點,那就是無論孔蘇還是馬克,他們都想秉持正義

巧了,反派就是正義領域知名博主,他們直接在孔蘇和馬克的G點上跳起了埃及舞。

反派名為亞瑟,信奉阿米特——阿米特是一種長著鱷魚頭的埃及怪物,喜歡吞噬罪人的心臟,聽著就很血腥。

但亞瑟是個傳銷大師,他不僅成功將阿米特包裝為公平正義的使者,還集結了大批信徒,在他的反覆洗腦下,信徒們堅信只要阿米特降臨,罪惡就會徹底消失。

為了找到阿米特的墓穴,亞瑟打算尋求馬克的幫助,作為一名深諳套路的大忽悠,亞瑟聰明地避開了馬克人格,選擇了與史蒂夫人格談判。

因為史蒂夫這個人格就是個平凡的打工人,他很弱很膽小,看上去隨隨便便就能說服的樣子。

可亞瑟犯了個大錯——他小看了打工人

這裡奉勸所有反派們,如果你想忽悠人,千萬不要找打工人。

像馬克這種成天掄拳頭的強者,一向吃軟不吃硬,你但凡心平氣和給他喂個糖衣炮彈,可能他忽忽悠悠就瘸了。

可打工人不一樣,老闆成天給他們畫大餅,打工人工作三年吃的空氣大餅,比亞瑟這輩子吃的麵包都多。

亞瑟那一套,在文創銷售員史蒂夫這裡完全失效,翻車現場如下:

首先亞瑟打出了邏輯王牌——

罪孽是與生俱來的,所以乾脆將罪人扼殺在搖籃中,世界就不存在罪惡了。

而史蒂夫弱弱舉手,一句話插中了亞瑟的邏輯死穴:

「臥槽,你殺嬰兒。」

談判結束。

(翻譯亞瑟的台詞:累了,毀滅吧。)

雖然聽上去,阿米特和孔蘇同樣不關心人命,只在意公正,但是二者賞善罰惡的依據,有一個根本的分歧——

人們該不該為沒發生的事情負責。

對於孔蘇和馬克來說,只有正在犯罪,或者已經犯罪的人,才叫做罪人;

而阿米特乾脆覺得,罪人一生下來就可以去死了。

敵人的敵人就是戰友。反派殘暴的理念就像粘合劑一般,將離心離德的孔蘇、馬克和史蒂文牢牢綁定在一起,一場牽扯到人類和神明的戰鬥就此展開。

其實,《月光騎士》的故事不算多麼腦洞大開。

反派過度追求一個原則而忽略人性底線,然後開始魔怔,這是爆米花影視常見套路。

滅霸為了宇宙環保,法老王為了世界和平,2022年了,沒有點理想都不好意思當BOSS。

至於人格分裂,早在2017年,漫威宇宙的《大群》就已經將200個人格玩得如同雜耍,與其相比,《月光騎士》只能算是一場小小的炫技。

所以綜合來看,《月光騎士》的內核相當常規,顯然主創並沒有打算在深度或哲思上取勝,這也是其為人詬病「入了窠臼」的原因。

但這並不意味著《月光騎士》一無是處,作為漫威「開荒行動」的一部分,本劇成功做到了新與舊的結合——

全劇大部分時間處在黑夜之中,純白的英雄在黑暗中出沒,無處不在的月亮意象令整個故事籠罩在月光般的冷峻之中,黑白錯落的畫面結合激烈復古的交響樂,給予了觀眾極為新奇的視聽享受。

而在新奇的同時,《月光騎士》也成功勾起了觀眾對「法老電影熱」的懷舊記憶。

這也是漫威的老招了,《旺達幻視》與美國古早肥皂劇綁定,《洛基》呼應了時間旅行影視,而《月光騎士》則意圖將二十年前的《木乃伊》《盧浮魅影》等古埃及元素的恐怖/冒險片,作為故事基調。

(電影《木乃伊》,又名《我老婆上輩子的前夫復活了我該怎麼辦》)

全新的IP、炫技的奇觀、懷舊的基調,三者結合在一起產生的化學反應,為《月光騎士》贏得了前期口碑和熱度。

不過如今評分的下降,也反映出觀眾對情懷與套路的審美疲勞,在見識過了大場面後,我們對劇情本身的要求正在提高——

「我們已經看過了太多的花巧,下次整點實誠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713c8d0715d3a4ab8ee941a21cd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