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邊戀者的自白:同時和很多男人戀愛,但這不是出軌

2023-05-04     十點電影

原標題:一個多邊戀者的自白:同時和很多男人戀愛,但這不是出軌

轉載來源:十點人物誌( sdrenwu

你想像過或經歷過同時和一個以上的人戀愛嗎?

存在主義先驅薩特與女性主義代表人物波伏娃曾維持過一種開放式的關係:

五十年間,他們沒有結婚生子,僅僅作為伴侶在一起生活,並且不排斥彼此找其他情人。當外界質疑「愛情」的存在時,波伏娃的傳記記者描述說:這兩個人的關係太熱烈了,以至於有時候會讓目睹這種關係的人很遺憾自己不能擁有。

薩特與波伏娃 / 圖源:網絡

可這是道德的嗎?跟被人指責的「渣男渣女」、「海王海後」、婚外情、出軌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故事主人公夢橋的經歷或許可以提供一種方向的解答。誠然,她的故事存在很多爭議,但也不失為展示了一種親密關係的可能。

出生於1949年北京的夢橋今年74歲,是一位開放式關係的實踐者 。她結過三次婚(一次離異,兩位過世),與第一任丈夫育有兩個孩子,有過五段非一對一的長期情感經歷。這樣的劃分,是為方便大家理解。在每一段中,她都有一個情感聯繫更為緊密的對象,以他為主,其餘為輔。

在豐富的感情生活中,她與每一個彼此真心相愛,但又不是唯一的終生歸宿。愛情,隨時可能再次發生,甚至發生在多人之間。

她眼中,人的需求多元且複雜,如果強求「一生一世一雙人」,約定終生成為彼此的經濟來源、情感支柱、以及子女的共同撫養人,未免「對別人要求太高」。

夢橋把這種開放式關係解釋為「多邊戀」,即:在所有參與者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同時與不止一人擁有親密關係。

相比於薩特和波伏娃的開放式婚姻,多邊戀更注重情感聯結,不在意婚姻形式。所謂的渣男渣女、婚外情、小三、二奶這些詞意味著欺騙、傷害及不誠實,與她的追求截然不同。

儘管並不容易被認同,這的確是一個女性對自我感情的自覺選擇和追求。她說自己是一本敞開的書,任人解讀,也期待不同的聲音。

以下內容根據她的講述整理而成。

(受訪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立場)

「你是可以被取代的嗎」

1987那年,我38歲,正在為去美國攻讀法律做準備。

一天,我偶然在北京王府井的外文書店看到中譯本《開放的婚姻》,這是開放關係領域的第一本專著。那時已被翻譯為14種語言,銷售3500多萬冊。我被作者書中大膽、明晰且積極樂觀的闡述吸引,如獲至寶,把它送給了我當時的丈夫M,作為臨行前的禮物。我們約定,這將是我們過去十年婚姻的總結,也將成為我們未來婚姻的指南。

《開放的婚姻》,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年

我28歲和M結婚,在我們那個年代,已經是晚婚了。儘管從未明確討論過開放式婚姻的概念,但十年婚姻生活中,我們從理念、情感和行為上一直有種隱隱約約的默契。

比如說,M曾經跟我表達過對一位女性的好感,她也是我的好朋友。M糾結著不敢向她開口表白。一次M出差前,我覺察到他坐立不安,在電話周圍打轉,打趣地問道:你是不是想走之前跟她通個電話?如果不好意思,我可以幫你打。

撥通電話,我寒暄了幾句就把話筒交給了M,留給他們自由交往的空間,當時我內心是一種對於自己能應對任何狀況的自信與安全感。後來我們組織了一次聚會,幫M找到機會跟這位好友告白,被她婉言相拒,M雖然有些失落,也不覺得遺憾了。現在我們三個仍然是很好的朋友。

同樣的,我也可以坦誠地跟M分享我對其他男性的好感。我相信,越能在這方面誠實溝通,越能使關係真正親密,而不是僅僅維持一段表面穩定而內在質量低下的婚姻。

去美國前,我們商定,雙方都可以有自己的臨時伴侶,但以不拆散家庭為前提。並且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想說就說,不說不問,有問則必須誠實回答。

然而,距離和環境對人的影響,遠比我想像的要大得多。

在國外學習和工作的七、八年里,聚少離多,我能感覺到我們一個越來越開放,一個卻越來越保守。我有幾個外遇,他好像沒有,我們彼此也不提。愛情在這種差異中被不斷稀釋。

一次,在我和M的交談中,開始還聊得很愉快,直到我說起自己和一個義大利華裔的交往,他突然就翻臉了,甚至對我訴諸暴力,這完全出乎我意料。在他的角度,認為我對對方不光是簡單的好感,而是真的動情了,這是他作為一個男人不能忍受的。

從那之後,我們再也回不到之前無話不談的狀態。我覺得此時的婚姻已經不可挽救。

他不願意離婚,我想尋求新的真愛,又不能騙人是單身。在糾結中,我接觸到了多邊戀的書籍、講習班和活動團體, 對多邊戀的理解漸漸從朦朧的趨向走向自覺主動的選擇,並開始嘗試以這種方式約會。

不久,在一次聚會活動上,與會者們圍成一圈,用自己選擇的方式,彼此打招呼,握手,微笑,合掌,或擁抱。我身邊一個戴著紅色貝雷帽、身材修長、眉目清秀的男性,向我索要了一個全身心擁抱。沒想到這開啟了我們近十年的浪漫之旅。

他叫Don,是一位已經退休的社會心理學教授。他閱歷知識豐富、為人和善,相見恨晚的我們很快陷入愛河。我告訴Don,在認識他之前我正在和另外兩個人約會。他表示我可以繼續跟他們的交往,如果方便的話,他也想認識他們。我們四個人以不同的方式見面後,都同意繼續保持關係——以Don為主,另外兩人為輔。

波伏娃曾經這樣描述她和薩特的關係:

薩特給我的是一種絕對的、永無止境的安全感。我的心靈、我的身體,但更重要的是,我的思想,收穫了一個無可比擬的朋友。身體和心靈的夥伴,別人也可以做,但思想的朋友只有他。我要把每一個情人都當作唯一去愛。我會享受每一個情人能給予我的全部,我也會給予他/她我能給予的全部。

薩特給我的是一種絕對的、永無止境的安全感。我的心靈、我的身體,但更重要的是,我的思想,收穫了一個無可比擬的朋友。身體和心靈的夥伴,別人也可以做,但思想的朋友只有他。我要把每一個情人都當作唯一去愛。我會享受每一個情人能給予我的全部,我也會給予他/她我能給予的全部。

這也正是我對Don的感情。

他說我前夫不願意離婚,沒關係,不妨礙我們開始自己的生活。我們這樣相親相愛過了八年。一天早上,他突然中風倒地,保住了生命,卻坐上了輪椅,生活不能自理。在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只會越來越糟之後,他把我叫到身邊,鄭重其事地說:「我一生只有兩個遺憾,一是認識你太晚,一是要離開你太早。你不要天天守著我,要勇敢地走出去交朋友,找一個和我一樣愛你的人。」

「你是可以被取代的嗎?」我問他。

他說,不是取代,是去吸引另一個你需要的而且真正愛你的人。在幾次交談之後,我被他說服了。我約會中的每次喜怒哀樂,Don都是第一個知情者。他告訴我,要有信心,有耐心,你一定可以吸引到你需要的人。我感謝他,他卻說這本來就是我與生俱來的權利。

「我要用我全部的生命為你賦權,增強你的自信心。」

後來,我真的找到了這樣一個人,他叫萊諾,我們三人甚至住在一起,共同照顧Don六個月,陪伴他走過了人生最後的時光。

夢橋用家裡的花草編的花環,放入去世情侶撒骨灰的海灘。/受訪者供圖

這些經歷讓我意識到,我是一個非常需要感受和分享的人。我身邊從來沒有缺過男伴,有時候會覺得他們挺煩人的,偶爾遇到他們出差,我能享受一段獨處的時間也不錯。可時間稍微長點兒,就會覺得缺了點什麼,沒有人分享,生活也變得索然乏味。世界上有人確實是獨處也可以很快樂;或者是「能找到伴侶更好,找不到自己過也挺好」。只要不是自欺欺人,各人有各人自己享受的活法。

人的情感是一種流動狀態,我經常捫心自問,我現在是什麼感覺?對這個人可以更進一步嗎?首先要對自己坦誠,然後與對方坦誠溝通,這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

在我心裡,比較理想的情感關係有四個方面的契合度:第一是精神層面,價值觀是否相符;第二是情感融合度;第三是學識智力上;第四是身體親密,是否有化學感應。

要找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對象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自己也並不完美,情侶有超過60%的匹配度就不錯,其他可以從另外的同性或異性朋友處補充。

婚姻不是我的必需品,但愛是

我對多邊戀的接受如此迅速,可能也跟從小的經歷有關。

我出生於1949年,從小在北京長大。一直是學習好又聽話的那種「五分加綿羊」的學生。從一歲到七歲的個性形成期,在原為皇家花園一角的北海幼兒園寄宿生活,一星期回家一次,與原生家庭較生疏。從衣食住行、玩具、到阿姨們的關愛,無一不是分享的。

還記得我們上音樂課就聽《彼得與狼》,到吃飯時想添飯就舉手,想吃水果就舉拳頭。我小時候有肝炎,老師還會專門給我做一碗豬肝補身體。這種世外桃源的童年世界是玫瑰色的,人與人之間充滿友愛互助,沉浸在烏托邦的氛圍中。

北海幼兒園前身是位於北海前門三座門的北平國民黨社會局託兒所,1949年3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接收,成為專門寄養革命幹部和革命軍人子女的實驗託兒所。圖為現在的北海幼兒園 / 圖源:網絡

我成長過程中和父親關係比較親密。潛意識中可能有戀父情結,很容易被年長、閱歷豐富的男性吸引。最開始的兩個多邊戀情侶Don和萊諾,都比我大很多。

Don是教育學博士,從幫助我小兒子認知非原生家庭,到和他共同參與心理諮詢、趴在地上一起玩耍做作業,他都身體力行。小兒子對我態度不好時,他也會從尊重女性的角度教導他。但由於年齡差距,小兒子從未接受他作為父親。

Don去世後,小兒子跟我說,他剛剛才跟同學解釋清楚,那個老陪坐在他媽媽身邊觀看他球賽的老人是誰,現在他走了,你怎又找一個年紀大的。他說,「我以後都懶得解釋了。你怎麼不找一個年輕一點的、有錢的、又愛踢足球的?」

我現在共同生活的男友,比我小十幾歲,不是什麼有錢人,但他和小兒子的共同語言更多,特別是在運動和球賽方面。

我與這個男友相處迄今已近十年,其間分分合合,他以真誠寬厚的愛,先後幫助我照顧了兩個患病而逝的情侶。儘管我們對這段關係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也常有摩擦和挑戰,但我們兩人都明確,會在多邊戀的路上,手牽手,走下去。

我現在跟兩個兒子的關係都不錯。大兒子上中學時見我和他爸爸經常爭吵,就說「你們天天吵來吵去,根本不是一路人,趁早分開對誰都好」。小兒子當時還小,對這件事懵懵懂懂的,常常抱怨自己沒能擁有一個正常的父母恩愛的家庭。

大兒子已經結婚生子,家庭和諧美滿。小兒子女朋友換得挺勤的,但也不是同時交好幾個。他們接受我是多邊戀,不干預我,我也鮮少干預他們的生活。我對小兒子說,哪怕有一天他回來說自己是同性戀,我也可以接受。他很不高興我這樣說,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是。

夢橋目前已經退休,定居夏威夷,家裡蘭花開得正好。/受訪者供圖

在M之後,我又經歷過兩段婚姻,但此時,婚姻這種形式對我來說早已不是必需品了。在一起生活,也不一定要結婚;不結婚,也不等於不戀愛。

很多婚姻生活是高穩定、低質量的,說自己結婚多少多少年了,可兩個人之間的情感關係並不一定好,搭伴兒過日子,一湊合就是一輩子。

據《海蒂性學報告》中上萬份問卷顯示,美國已婚兩年以上的男性中,72%有婚外性行為;結婚超過5年的女性中,70%有婚外性關係。

而如果對比35年前的《金賽性學報告》中的數據,女人發生婚外情的比例在這期間增加了三倍,幾乎和男人比例相同。作者疑惑,這表示男女地位變得更平等了,還是男女都對婚姻這種制度主體有所不滿呢?

《金賽性學報告》搜集了近18,000個與人類性行為及性傾向有關的訪談案例,第一次以翔實的數據觸碰禁忌的話題。《海蒂性學報告》是20世紀最重要的社會科學著作之一,引起大家重新反省對性的定義。這兩份報告並列兩大性學讀本。/圖源:電影《金賽性學教授》劇照

現代婚姻更多是為了讓孩子成長在一個完整的、正常的家庭。如果從制度上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擁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婚姻便可以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必須。理想的狀況是,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且每種選擇都得到尊重。

不可避免的嫉妒心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很多問題:

沒有獨占欲,還算真的愛情嗎?我們真的從來沒有對彼此的情人產生過嫉妒心嗎?

雖然我不認為愛情一定要獨占和排他,但嫉妒心肯定是人皆有之。只是表現形式和程度不同,態度和應對的方法也不同。

一次,我看到我的女性朋友也需要一個情侶,就把我當時的情人介紹給了她。可是他們在一起之後把我排斥在外,使我感受到了嫉妒和背叛,也讓我意識到,我的嫉妒心並不是排斥分享,而是當其他人想要獨占時,我會非常不舒服。對自己有了比較清醒的認知,就能更有效地處理自己的情緒。

之後我給他們各自發郵件,提出希望大家坦誠交談一下。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今後怎麼辦。哪怕他們之後想要單獨約會也沒問題。然而,他倆答覆都是不想談。我只好尊重他們的選擇。但在我看來,出了問題甚至於不願意交流溝通,這種關係還有什麼意思和存在的必要呢?

我有一個較長時間的情侶老伴兒(後因癌症去世),原本開始交友時就談好了維繫一種開放關係,但他總是表現出對我原來的男友不願我提及、不願見面、更不願意我和那個男友有性關係。我覺得這並不是愛,而是占有欲在作祟。

但要怎樣不放棄自己的權利,又能有同情心地與一個患有絕症的人坦誠溝通呢?每當有不解的難題時,我就會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諮詢師建議我,難說出口的事情可以通過寫信來表達。書寫的過程可清理自己的思路和情緒,也給對方一個消化回應的機會。諮詢師答應,寫好後幫我潤色和在語氣上把關。

他知道我去找心理諮詢師了,等回到家問我們談了些什麼,我回答是一個非常難以啟齒的問題。他敏感地問是不是關於「開綠燈」的事情。我說是。他想了想說,那這個燈你想綠到什麼程度就綠到什麼程度吧。

我們就此解開了心結,信也沒有派上用場。我和男友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愛,使他非常感動,他們終於成了朋友,而且是在我和男友的陪伴下安然離世。

夢橋時常在海邊小亭里寫書。/受訪者供圖

有嫉妒心不可避免,但無需將其視為洪水猛獸或冠以污名加以打壓。我的選擇是把它作為人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中的一種正常情緒,平和友善地觀察它、感受它、了解分析它,使它成為自己成長的良師益友。

曾經發生的暴力行為也提醒我,坦誠也需要注意對方的感情需求。越開放的關係,溝通越暢通,也就可以越坦誠。但坦誠不是完全無條件的,一定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

多邊戀的親密情感關係,不是一個人我行我素、天馬行空。它涉及兩個以上的人,而每個人的自由度與邊界感都不相同。所以需要高度的自我認知和溝通能力的學習磨練,以達到共識。所以可以說,多邊戀不是逃避失敗的一對一關係的出路,而是情感關係的研究生課程,一般需要先有一段相對穩定的一對一關係。

儘管大多數人從本性上來說都不是終生單偶(一生只有一個愛戀對象)。不少人走的是結婚-離婚-再婚的所謂連續性單偶過程。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多邊戀是適合你的選擇。做這種決定時,需要考慮一系列複雜的相互作用因素,而且最終你會發現有太多的未知數。

你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跟著自己的快樂和感覺走。到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群里,去參加他們的活動,也許你不一定能找到心儀的伴侶,但也享受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如果能有意外收穫,更是錦上添花。

雙彩虹照耀下夢橋的家。/受訪者供圖

如果看到這裡,你沒有急著反對,甚至好奇這種關係是否適合自己,安娜波爾博士在著作Polyamory: The New Love Without Limits 中,列舉了多邊戀傾向的人一般具有的性格特點,你可以問自己是否具有或者希望具有這些特點:

與人有天生的親切感;

自我感覺良好;

善於同時做幾件事;

喜歡強烈感;

珍視多元化;

善於溝通;

靈活、自然、有創造性;

對性持積極態度;

嚮往保持獨立;

團隊精神;

致力於個性與精神成長。

多邊的情感關係,能激發出人最好的一面和最糟糕的一面。在不斷的矛盾衝突中,我學著成為更好的自己。也感謝在這條道路上,每一個給予我愛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6f343a37b6b8b82a9280a3acb24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