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九龍奪嫡到底怎麼回事,參與者有哪些皇子?雍正真是「躺贏」嗎?
九龍奪嫡到底怎麼回事,參與者有哪些皇子?雍正真是「躺贏」嗎?
九龍奪嫡到底怎麼回事,參與者是哪些皇子?除開雍正還有贏家嗎?
南北朝時期,宋孝武帝第八子,素有神童之稱的劉子鸞,因更受父親喜愛被兄長嫉恨,年僅9歲就被登基為帝的劉子業賜死。臨終一句:「願來世不復生於帝王之家。」道盡皇室中人為了權勢地位,血脈相殘的悲劇。
可以說從古至今,除開那些被權臣操控的傀儡皇帝外,幾乎沒有哪位帝王登基是沒有經過一番爭奪的,並且爭奪的對象還都是他們的親兄弟。在爭奪皇位中最出名的幾起案例,莫過於胡亥勾結趙高、李斯篡改遺詔,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以及康熙年間的九龍奪嫡。
前兩個都還好理解,但這作為很多大熱清宮劇背景的九龍奪嫡事件,因為牽扯人數太多,很多人就摸不清頭腦了。首先介紹一下參與者到底是哪「九龍」,他們分別為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這9位皇子中,勢力最大的其實是八阿哥陣營,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歸屬於此;而地位最高的則是二阿哥,他可是康熙嫡皇后赫舍里氏唯一留下來的血脈,康熙愛屋及烏,一直非常寵愛他,周歲時就被立為皇太子。大家都知道,康熙在位時間乃是中國古代帝王中最長的一位,這時間一長,底下皇子們就開始人心浮動起來。 對二阿哥來說,雖然他是皇太子,又一直受到康熙寵愛,單一方面幾個弟弟開始長大,且都很能幹讓他產生危機感;另一方面他的母親赫舍里又因早逝無法給他帶來太多助力;加上康熙年齡漸長後,看著底下的皇子們身強力壯,內心也開始充滿懷疑。
三種原因相加,導致了康熙四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708年,康熙巡幸塞外時,第一次廢除二阿哥太子之位,還說:「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其實講白了這九龍奪嫡之所以會發生,原因就是在於康熙的不信任,認為兒子要奪權。大阿哥本就因為占了個長子名頭的緣故,一直對太子之位虎視眈眈,這二阿哥初次被廢,其中少不了他的小報告。 只不過大阿哥總歸太心急,這麼多年下來,康熙對二阿哥的感情非一般皇子能比,他雖然接到任命看守被圈禁的二阿哥,但不代表他有資格提出殺死弟弟的資格。再加上三阿哥允祉摻了一腳,告發大阿哥用魘術廢太子之事,直接被康熙斥為「亂臣賊子」,圈禁而亡。
或許是皇位太過動人心,哪怕有大阿哥的前車之鑑,其他人還是坐不住,以八阿哥為首的「八爺黨」開始處處替八阿哥造勢。上面說了,康熙本就對二阿哥一直割捨不下,八爺黨越是造勢就越引得康熙不喜(其中還有盯著皇位的原因)。 因此康熙五十三年「斃鷹事件」一出(他獻給康熙的老鷹打開一看竟然奄奄一息,被康熙認為是對自己的詛咒),康熙直接說出:「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的言論,八阿哥出局。至於這隻老鷹為何會是只將死之鷹,思考一下大阿哥出局,八爺黨都是以八阿哥為首,那麼這事還能是誰做的,就很明顯了。
而這個時候二阿哥已經經過了兩廢兩立,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康熙四十八年復立,五十一年又廢),四爺黨雖沒直接跳出,但很明顯只有這一派還沒被厭棄,八爺黨決定轉向扶持在後期嶄露頭角十四阿哥。說起來也挺有意思,這十四阿哥其實是四阿哥同父同母的弟弟,二人關係卻勢如水火。
公元1722年,康熙去世,最終勝出者為四阿哥,也就是之後的雍正帝。關於這個最終皇位的問題,其實一直有各種史料佐證,康熙是傳位給十四阿哥的;但此時無論是外部將領年羹堯,還是步軍統領隆科多,都是四阿哥的人。因此這隆科多所謂的口諭,可信程度有幾分,大家可以自己品一品。 不過成王敗寇,不管康熙到底最中意的接班人是誰,但對雍正來說,坐上這個皇位的是自己那就夠了。看完這些後,現在還有人認為雍正坐上皇位「躺贏」嗎?順便一說,除開雍正外,另外的贏家大概就只有十三皇子胤祥了吧,他也是唯一一個在雍正登基後不需要改名之人,世襲鐵帽子王。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