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懷疑知識改變命運那句話是不是真的,小時候開始蒙了我好久。」
這是唐尚珺26歲時,借酒勁說出的話。
1988年,唐尚珺出生於廣西防城港市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上面有3個姐姐,1個哥哥,父親以種甘蔗為生。
他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
讀書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只有通過高考考上大學,才能徹底改變人生。
而在父親和其他家人口中,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大學,只有北大和清華。
但唐尚珺可能從未想到,自己的「清華夢」一做就是15年,眨眼間已是蹉跎半生。
今年35歲的他,將迎來人生中第15次高考。
2009年,唐尚珺第一次參加高考,但成績只有372分,只能在本地上一所技校。
因為家裡條件不好,唐尚珺的3個姐姐和哥哥,都是早早輟學回家。
所以唐尚珺的父母覺得,能上技校也不錯,將來至少能踏實養活自己,於是東拼西湊,好不容易給兒子湊夠了上學的學費。
但唐尚珺卻並不甘心,他偷偷拿著父母給他的學費來到欽州二中,拉開了復讀的序幕。
次年,唐尚珺第二次參加高考,但是只考了405分,無奈繼續復讀。
2011年,這次唐尚珺多考了70分,成績為475。
唐尚珺依舊選擇復讀,不斷努力之下,他的成績也終於節節攀升。
2014年,唐尚珺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學。
這次他本打算不再復讀,但巧合的是,這一年吳善柳9次高考終於考入清華大學,被媒體廣泛報道。
一時間,唐尚珺仿佛看到了希望,於是毅然決定繼續「拼一把」。
2015年,唐尚珺考上了吉林大學,雖然這是一所985高校,但因為調劑的專業不合適,他又放棄了。
接下來的2016年,唐尚珺考了625分,儘管依舊沒能考入清華,但卻拿到了北京另一所名校中國政法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在老師勸解下,這次他真的心動了,終於準備徹底向父母坦白復讀的事情。
回到家裡,唐尚珺鄭重地對父母說:
「我今年考上了北京的一個名牌大學,才敢跟你們說實話。」
聽兒子說完,父親原諒了唐尚珺的隱瞞,母親則是心疼兒子的偷偷付出。
但父母二人都沒有對他有任何苛責,而是為自己兒子感到驕傲。
「中國政法大學還是不錯的,可以去讀了。」
此時,唐尚珺眼裡有期待,也有壓抑多年後的揚眉吐氣,但可惜的是,命運再次對他開了一個玩笑。
父親身患肺癌,查出時已是晚期,醫生說只有幾個月時間。
期待已久的大學生涯終於來了,唐尚珺帶著父母一起去往北京。
他們坐了地鐵,去了故宮,爬了長城,吃了烤鴨。
父母開懷大笑,他們沒想到一把年紀了,還能走出大山來到北京,稱「都是託兒子的福」。
入學後,唐尚珺辦了助學貸款,還在餐廳里兼職掙生活費,可父親重病,需要化療,需要錢。
正當唐尚珺無能為力之際,老家的一則消息讓他看到希望:
有學校貼出復讀廣告,稱600分以上的考生復讀可以拿到獎金2萬元,並且承擔復讀期間的生活費,每月提供2000元補貼。
如果考生能考入清華北大的話,學校還會獎勵60萬元。
唐尚珺沒有猶豫,毅然選擇從中國政法大學退學,回去繼續復讀,成功拿到了父親的「救命錢」。
可考上清華北大哪有那麼容易?
父親的生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逝,最終於2018年5月17日去世,而唐尚珺也沒能取得理想的成績,只考了570分(2017年)。
但人生依然在繼續,唐尚珺也沒有停下自己的高考之旅,成為了知名的「高考釘子戶」。
截止今年,唐尚珺已經堅持了15年,而且他即將再次奔赴考場,追尋自己的「清華夢」。
在大多數人看來,唐尚珺這樣的選擇未免有些不值:
大好青春年華,通通獻給了高考,蹉跎在了高三,如果當初能夠「見好就收」,如今的人生很可能會是另一條軌跡。
一直執著於「清華」,似乎太偏執了。
而對唐尚珺來說,他自己也曾對走過的路多有反思,他說:
「如今看來,這是很不切實際的想法。我一直覺得,為所想,付出多一點,心甘情願,但接觸的東西太少,認知太狹隘。」
15年的高考路,究竟是依舊執著於最初的「清華夢」,還是在逃避現實,恐怕就連唐尚珺自己也不清楚。
誠然,唐尚珺的確夠努力,也算聰明,但考入清華並不是唯一的人生路。
如果考了十幾年都沒能達成目標,是否證明清華與自己無緣,應該及時止損呢?
可惜的是,世界上從沒有如果,人終究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歪媽結語:
高考確實是寒門貴子通往成功的階梯,但它並不是唯一的階梯。
無論如何,依舊希望唐尚珺能取得成功,實現15年的高考夢,開始下一段精彩的人生。
今日話題:你對唐尚珺的經歷怎麼看?
我是@歪媽,家有萌寶一枚,專注於孕期、育兒方面的知識研究,更多的乾貨內容,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