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冰箱的古代,古人夏天有冷飲喝麼?都已經享受三千多年了

2023-05-01     雲夕客

原標題:在沒有冰箱的古代,古人夏天有冷飲喝麼?都已經享受三千多年了

炎炎夏日,在現代,許多人要想安穩地度過炎夏必不可少的就是空調、電風扇以及電冰箱。

隨著科技技術及經濟的飛速發展,這些夏日之寶已經遍及全國的千家萬戶之中,我們可以通過電力的支持來享受空調、電風扇等產品來緩解炎熱,通過冰箱來獲得冰爽可口的飲品或食品。

這可以說是獨屬於現代人可以享受的一種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的便利及幸福了。可在古代,古人就沒有現代人那樣的福分可以享受空調和電風扇給人帶來的舒爽,也沒有電冰箱這種先進的產品。

但是即使沒有電冰箱這種先進的產品,早在幾千年以前,我國的古人就已經能在炎炎夏日享受冷飲。即,即使沒有冰箱,可於古人來說喝上一倍冰涼舒爽的冷飲也並非是不可能做不到的事情。

一、早在西周時期,便有冷飲度夏

要說我國最早冷飲史可追究到西周時期。

有史籍記載,周天子為了能夠在炎熱的夏天享受到舒爽的、沁人心脾的冰塊,周王朝還專門設立藏冰塊的機構,而在藏冰塊的機構的官員便稱作為「凌人」。

「凌人」的工作其實很簡單,即是重複取冰、藏冰這一系列的過程,在周天子以及有權利的王公貴族需要冰塊時能供應的上即可。當然取冰這類工作必然不可能放在炎熱的夏天去執行,他們往往會在每年的農曆十二月至正月,天氣尚還寒冷、冰塊不易融化的季節時去取冰,然後將冰塊運入冰窖之中。

而冰窖在古時候又有「凌陰」一稱。

為了避免取回來的冰塊融化,所以冰窖在選址的時候往往會選擇較為陰涼、一年四季變化不大的地方,而這樣的地方往往並不多。

所以,為了能夠更好的保存冰塊,人們便會選擇一塊陰涼處挖出一個地窖,四周用磚石或者是陶片將其圍住,最後再用樹葉等具有隔離溫度的材料密封窖口,這樣,便可以在周天子以及王公貴族想用冰塊時隨時取用即可。

但在這一時候,由於經濟以及科學還並不發達,尚且處於一種非常原始的小農經濟的環境下.

所以在夏天能夠享受冰塊這種事情並非是人人都有的,即使是朝廷擁有了專門的藏冰供冰的機構,設立了十分嚴密的防止冰塊融化的措施,但在冰窖里融化的冰塊依舊不在少數。據數據推算,古代冰窖保存冰塊的數量還不足原來取冰數量的一半!

所以,這些得之不易,存之艱難的冰塊往往專門供給周天子或者是權利強橫的王公貴族所使用,普通人基本上是非常難能夠在夏天觸及到、享受到冰塊的。

二、古代的冰箱——「冰鑒」

在古代,雖然沒有製冷效果十分之好的冰箱,但是我國古人卻發明了一種十分奇思妙想,可以存放冰塊的盒子——「冰鑒」。

古時,隨著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季節的變化,古人為了保鮮食物,很早就學會了非常獨特的藏冰技術。

每年冬天,都有專人負責采冰、藏冰,以便在來年夏天放入特定的盒子中,用於製冷。這樣做,即使是到了烈日炎炎的夏日,古人們也可以享受到冰冰涼涼的食物以及飲料。

最早的冰鑒是陶制的,而後因為陶制的隔溫性以及觀賞性不如青銅器來得好便改成了青銅器。

冰鑒,俯瞰形狀猶如一個「回」字在上方盤旋,使用時將盛滿飲料或是食物的器皿放入冰鑒的內部,再在次內部放入冰塊隔溫後合上冰鑒的蓋子,過不就便能享受到舒爽清涼的飲料或是食物了!

《楚辭》中屈原曾提及:「挫糟凍飲,酎清涼些。」即在盛夏到來,楚國君主以及有權有勢的王公貴族們都會喝上一杯十分涼爽的冰鎮甜酒,這是人生活中一個莫大的享受與幸福!

當然冰鑒不止可以用來冰鎮食物,到了冬季還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酌情考慮加入炭火充當暖壺,做溫酒之用。

三、古人消暑冷飲的技術史

"聞榷貨賣冰,致民賣雪都不售。"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這是《水滸傳》智取生辰綱中白勝唱的一段。

赤日炎炎,如烤如炙,這是每一個夏季古人都要面對的難題,故此,每一朝代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都集思廣益想出了更多,更加便捷的方法。

魏晉南北朝時,人們挖井藏冰。由於地表的溫度較高,人們在選擇藏冰時往往選擇更深、更加陰暗的地方,因此,魏晉南北朝的人們便發明了挖井藏冰這一方法。

據史籍記載,為了儲藏大量的冰塊以及糧食等物,曹操在鄴城大興土木,分別修建了銅雀、金虎等冰井三台,在每個冰井台上分別有三座冰室,而每個冰室上又有許多的冰井,其井深均在十五丈左右乃至更深。

每當夏日來臨,酷暑難耐之時,曹操父子們都會來到自此享受冰涼的泉水,引用清涼的冰鎮飲料及瓜果等等,在此處與詩人文人一同探討文學及國家大事。

但是就曹操這樣大興土木修建高台的行為實在過於奢侈,浪費人力物力,故在之後的隋唐時期,古人們又范明了平地挖鑿深井的方式來存儲冰塊,這種做法也讓冰塊的保存量大大得到了提高。

在平地上挖鑿一口有八丈深的井,而後又將冰塊倒入井中進行封存,這樣做既節省了開支人力物力,又提高了冰塊的存儲量,使得冬天放置進井中的冰塊到了夏天如同剛放置進去的一般。

同時在這一時期,還出現民間私自存儲冰塊的商戶,俗稱「冰商」。

他們將僱傭人力來挖井藏冰,到了夏日人們都為酷暑所叫苦時拿出自家的存儲的冰塊來售賣。

當然,這些冰商售賣的冰塊也絕對不會便宜,有道是「長安冰雪,入夏則價值一金。」這句話充分的說明了冰塊在當時雖不是什麼鳳毛麟角極其罕見的東西,但是平民百姓來說也絕對不是可以能夠輕鬆承擔的起的價格。

四、總結

在前文我們曾提到冰塊的價格非常之高,但是這種價格也依舊是有人能夠支付得起的。拿大家都非常耳熟能詳的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舉例,因為其寫下的詩作都非常的受到當時文人雅客以及老百姓的吹捧,故他的家底也是十分的厚的。

白居易買冰以一筐兩筐來購買,且連砍價都不曾。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即在當時,冰塊並未受到國家的管控,民間只要足夠有錢,無論你是誰,你的社會地位如何,只有給到了足夠的錢,冰塊便是措手可得的東西。

所以,要說古人夏天有冷飲喝麼?那自然是有的,即使在古代沒有如現代的我們那樣先進的科學技術,可古人也十分的聰明,懂得利用有限的條件和環境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就如同冷飲一事,在西周尚且還落後的存儲冰塊的技術到了後來已經十分的先進和完善,冷飲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廣,只要家中的條件尚可,冷飲便是夏日消暑可享受的一件必需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534f66f4605909185b4267128fa92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