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走訪親戚,科大大免不了要被親戚抓著問這問那。
朋友們問的很多問題,都跟新冠有關,比如用藥、護理等,其中又屬陽後備孕這一塊最讓大家困擾。
畢竟這一塊的網絡科普,並不像用藥、護理那麼多。
有人問:本來一直在備孕,突然間陽了,還能繼續備孕嗎?
還有人問:還沒陽,可以備孕嗎?萬一懷孕之後陽了,會流產/畸形嗎?
今天,科大大就針對新冠與懷孕,做一個專題解答。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單從卵子、精子的質量考慮:
如果是女方陽了,陽康後身體恢復如初,那麼在第一次來月經之後,就可以開始備孕了。
男性陽之後,精子活力恢復的時間要更長些,一般建議3個月後再開始備孕。
圖片來源:網絡
當然,如果實在著急,在陽康後1個月也可以去做一個全面的孕前檢查,看看精子的數量和質量是否都達標。
如果達標,也可以開始備孕。
這個廣為流傳的傳言,大家估計都看過
圖片來源:網絡
此事是真是假,咱們也不得而知。
不過,這樣的事情確實有可能發生。
但先別慌!可能發生≠一定發生。
心肌炎本身就不屬於常見病,即使陽後心肌炎機率會提升,但最終得心肌炎的人數也不會多。
因此,只要原來心臟不存在問題,那麼在陽康後適度「運動」,一般不會有生命危險。
孕早期感染新冠,確實會出現流產的可能。
另外,根據一份刊登在《英國醫學雜誌全球健康》上的數據匯總分析來看,懷孕期間感染新冠,孕婦中度早產的可能性約為未感染的 3 倍(34 周前)。
此外,還會增加新生兒嚴重疾病的機率:
新冠產婦所生的嬰兒被送進新生兒護理科的機率是未感染婦女所生嬰兒的2倍;
嬰兒出生時體重偏輕的可能性比未感染婦女所生嬰兒高19%。
有一定的危險。
據《英國醫學雜誌全球健康》新冠流行期間的匯總數據:
孕婦感染新冠後更易患心臟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被診斷患有肺炎的可能性是健康孕婦的23倍;
需要上呼吸機的可能性是後者的15倍;
感染新冠後需要重症監護的可能性是後者的4倍;
患有嚴重血栓的可能性是後者的5倍;
感染新冠後死亡的孕婦數大約是未感染同齡人的8倍。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隨著疫苗的逐漸普及,以及病毒毒性的逐漸減弱,這個數據未來應該會逐漸下降。
但是科大大也希望大家不要掉以輕心,如果孕婦陽了的話,家屬還是應當謹慎,當出現高熱不退、呼吸困難等情形時,要及時送醫。
吃藥之後孩子會不會畸形、會不會流產,這是機率問題。
科大大辦公室有個小姑娘,她媽媽懷著她的時候,吃了好幾次藥,她最後也健健康康地出生了。
但科大大還認識一位媽媽,因為服用藥物,在孕早期就出現了流產跡象,最終還是決定不要了。
所以,不要以個案作為參考。
孕期的每一次產檢務必按時去,最終孩子健不健康、能不能留,以產檢醫生意見為準。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不過,如果只是吃了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則無須擔心。
只有少數新生兒在出生後不久會檢測出COVID-19呈陽性,至於是出生前還是出生時,又或是出生後感染病毒,目前尚且不清楚。
但是,多數感染了新冠的新生兒,症狀都很輕微,甚至是無症狀,並很快康復。
有一定影響。
在孕期的前3個月,如果不幸感染新冠,有一定機率會導致基因突變,進而導致胎兒畸形。
如果是孕中後期感染新冠,導致孩子畸形的機率較低。
據一項針對2020年出生的數百名嬰兒的觀測數據,母親孕期感染新冠,孩子早期更容易診斷出語言、運動障礙。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但這是因為新冠導致的,還是因為母親感染新冠壓力大導致的,暫無定論。
且研究人員目前的觀點是:長期來看這些負面影響會慢慢消失。
一個熱知識:高等學府每年錄取人數會根據當年實際參考人數按比例調整。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也就是說,考生少,高等學府錄取的人數大機率也會變少。
所以,如果只是為了高考「福利」,倒也不必那麼著急啟動造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