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元橋
兩年前,對於業內不少人來說,3D內容市場是一條具備千億級想像空間的賽道。動輒億元級別的融資,也是3D內容創作市場備受資本關注的縮影。
如今,隨著疫情結束,市場進入冷靜期,融資環境大變。據業內一名創業人士告訴VR陀螺,資本的投資也變得越來越謹慎,會重點考慮回報路線。
在這個環境下,很多3D內容的初創企業缺的並不是技術而是市場。以3D重建為例,據VR陀螺了解,目前國內的3D重建應用市場基本上沒有打開,大多數初創企業都以海外市場需求為主,主要也集中在北美國家。
市場的大小直接限制了初創企業的生存空間以及融資條件,3D內容的初創企業都在「熬」,等著風來。年初AI爆火,吹來了第一波風,引發了業內對3D內容創作的高度關注;6月,蘋果推出Vision Pro宣稱進入「空間計算時代」,而3D則是進入「空間計算時代」的關鍵鑰匙之一,3D內容市場的賽道再次動盪。
硬體端持續內卷,3D內容領域升溫
AR/VR缺優質3D內容久矣!
3D內容市場欠推力大家有目共睹,尤其在蘋果推出MR新品之後,業內更是發現AR/VR若是缺內容,很難推動大眾消費。
即便如此,內容仍然沒有像硬體那樣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從國內硬體投資來看,國內投資在硬體、技術領域內卷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據VR陀螺了解,在投融資市場回冷的情況下,2023年上半年硬體板塊仍是資本關注的重點,融資併購事件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了43.7%。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似乎只有投資硬體才是正確的選擇。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AR/VR技術端的投資往往存在較大的風險,越多資金的投入以及越長時間的等待。以超表面等其他先進技術為例,雖然短期的投資信息、擴產路線能夠振奮市場,但卻無法加速到大規模量產商業化的距離。
另一方面,硬體設備的疊代發展也呈現出一家廠商努力卷過一家的勢頭,從4K到雙目8K,從LCD屏再到Micro-OLED,硬體設備的發展已經相對成熟。再到今年AR設備的價格已經卷到千元,衍射光波+Micro-LED的方案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反觀內容市場,大家捲起來的態勢並不足。
對於一級市場來說,熱門賽道的投資自然始終是投資者們關注的焦點,像去年的新能源再到今年的AI,回看AR/VR市場亦是如此的道理。
2016年左右AR/VR爆火,那時候無論硬體端還是內容端談融資,投資者都會很樂觀地進行投資。而到如今,AR/VR市場遇冷,除了少數企業能獲得大額融資外,一些初創企業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降溫。尤其對於內容端來說,缺少了勢頭,投資數量更是寥寥無幾。
其實,AR/VR市場回歸平穩是件好事,也是不爭的事實,只是今年蘋果發布Vision Pro使得稍顯平淡的市場又開始熱鬧了一些,投資圈對這條賽道的關注再次產生了興趣。據VR陀螺統計,自蘋果發布新品以來,8月全球XR相關投融資事件有明顯上升,主要仍集中在硬體領域。
看的見風向、熱門賽道更容易吸引投資者敢於「賭」,但若在熱門投資領域找到「長線」很難,這不僅考驗投資機構的宏觀環境判定能力,更有微觀市場的分析能力。因此,大多數投資者並不願多冒風險。
不過我們也應該樂觀的看待,硬體端的發展到一定時刻,必然會迎來全面發展的理性期。正如隨著蘋果發布Vision Pro之後,3D內容創作領域開始被廣泛關注並正在被快速推進。
為了能夠使3D內容創作領域更加高效的發展,皮克斯、adobe、蘋果、Autodesk、英偉達還聯合宣布成立OpenUSD 「Open Universal Scene Description」聯盟「AOUSD」,以此來推廣OpenUSD格式從而制定3D內容製作領域的行業標準。
據SIGGRAPH會議顯示,英偉達將為開發者和公司提供廣泛的框架、資源和服務,以加速OpenUSD的採用。英偉達創始人兼執行長黃仁勛表示:「正如HTML引發了2D網際網路的重大計算革命一樣,OpenUSD將引發協作3D和工業數字化時代。」
蘋果視覺產品集團副總裁Mike Rockwell則表示:「OpenUSD還將有助於加速下一代AR體驗,從藝術創作到內容交付,並產生不斷擴大的空間計算應用程式。」後續的創意工具可以大規模採用OpenUSD來為Vision Pro開發基於3D內容的應用程式。
新硬體和新場景帶來3D內容需求高增,如果能夠在元宇宙中的環境中依據圖像數據創建準確的3D重建,可以說是解決了AR/VR產業缺3D素材的一大難題。
手機/相機掃描,3D建模成本大幅下降
業內已經普遍認為,誰擁有3D內容生產技術,誰就掌握了下個數字世界的入口,誰解決了3D內容生產的技術、商業瓶頸,誰就能成為下一個科技巨頭,3D內容市場將會成為全球競爭戰略的新高地。
而對於3D內容生產來說,最核心的是少不了3D模型。其實,任何空間化3D內容本質都是3D模型,開發者需要用3D模型構建其需要的3D內容。
但一直以來獲取3D模型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用戶需要手動地用3D建模軟體,從0到1地把模型一筆一畫地建出來。這個過程很繁瑣,尤其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更是效率低成本高。
另一個是3D掃描重建硬體,這個對於硬體的要求很高,大則幾萬甚至幾十萬美元的硬體成本使得獲取3D模型就無法真正徹底普及。同時對於有意入局這個賽道的團隊來說,配備3D研發管線的人力和資金成本就極高。
作為下一代平台入口的關鍵技術,3D創作能夠真正降本才是重點。隨著AI技術的到來,業內也推出過諸多新技術平台,簡化3D創作的繁瑣。如英偉達推出的FlexiCubes,使用AI生成輕鬆創建3D模型。
FlexiCubes還可以通過生成對抗網絡生成高質量的3D模型網格,網格質量直接影響後續應用,如物理模擬和渲染效果。只是新技術到大範圍應用還是有一段距離,如今獲取3D模型主要有兩種方法——3D建模或3D掃描,後者的效率和成本遠遠低於前者。
以KIRI Engine為例,用戶通過KIRI Engine App或 KIRI Engine網頁端將圍繞物體拍攝的照片上傳至雲端進行處理,就可以獲得和現實物體一模一樣的3D模型素材,之後便可以將這些逼真的3D模型素材應用在各種包括VR場景、3D遊戲、影視特效在內的3D內容製作中。
KIRI Engine創建的3D模型
KIRI Engine有免費的基本版與付費專業版「約15美元/月」兩個版本。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基本版已經可以創造自己想要的3D內容了。只是KIRI Engine僅在海外上市,國內用戶還無法使用。
KIRI Engine的底層技術主要可以劃分為兩個:一個photogrammetry(多目視覺測量法),另一個NeRF(神經輻射場重建技術)。
photogrammetry與NeRF都是通過用戶環繞物體拍照、錄視頻來生成3D模型的技術,只是優缺點不一。photogrammetry的優勢在於能對物體生成非常專業、質量非常高的3D模型,缺點在於如果物體表面的特徵點不夠多,就沒法生成3D模型。
NeRF的優勢在於不太需要物體本身的特徵點就能對物體做3D重建,但它的問題在於生成的3D模型的質量不夠高。
KIRI Engine是巧妙的結合兩種技術的優勢,將應用做到了落地,可以說是目前安卓端非常好用的3D重建軟體。由於成本低、高效、操作簡單,KIRI Engine在AR/VR內容市場、遊戲、電影與3D動畫等多領域都有應用,並已經進一步降低了3D建模的成本問題。
結語
近2年,能看到隨著技術的進步、科技企業的進軍,3D內容市場也前進了很大一步。
此次,蘋果發布Vision Pro更是進一步地推動了3D內容市場的需求,甚至推動市場的發展走向正軌。接下來,或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開發者為空間計算時代的到來開發各種各樣的3D內容。
與此同時,英偉達在3D創作上也在不斷推出新的技術,如與AI生成結合創建3D建模,AI在未來3D創作領域必然會有用武之地。在生成式AI全面到來之時,3D內容創作將會迎來更大的市場與全新的挑戰。
另一方面,AR/VR硬體市場擴大將會成為3D內容最大的輸出平台。據高通、IDC估計,2024年XR硬體銷售將達57萬台,是2021年近5倍。據ARK預測,AR眼鏡將在未來10年快速增長,在C端大規模普及,預計在2030年AR硬體市場將高達1300億元。
同時,硬體的價格從2020年至今已有了大幅下降,普通消費者終會成為硬體設備的主力軍。當頭顯設備像手機一樣普及,3D內容應用類似於當前網際網路的視頻。內容消費需求也會從小眾轉變為成C端消費的數億級市場,開啟全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