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這種新型愛滋療法可能有更多耐藥風險

2023-12-25     紅楓灣

原標題:《柳葉刀》:這種新型愛滋療法可能有更多耐藥風險

義大利研究人員在《柳葉刀- HIV》雜誌上指出,如果新抗病毒療法失敗後導致了比標準療法更多的耐藥性那麼新療法應被認為不如舊療法,最近完成的注射用卡替拉韋+利匹韋林(cabotegravir+rilpivirine)試驗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新的抗病毒藥物和藥物組合在獲批之前要進行非劣效性試驗,以證明在抑制愛滋病毒和避免病毒學失敗方面,新藥或新藥組合不遜色於現有的治療標準。

什麼才算非劣效?美國食品管理局為臨床試驗制定了標準,包括統計分析。製藥公司不僅要報告總體病毒抑制率,還要報告置信區間,這是一個統計指標,表示真實效果或結果可能位於的數值範圍。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建議,在未經治療的人群中進行抗病毒藥物試驗時,劣效邊際應為12%,表示新藥的效果可以略微低於標準治療,但差距不能超過12%。對於病毒學上受到抑制的人,從一種治療方案切換到另一種治療方案的研究更嚴格。2016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告訴製藥公司,只有當新產品與標準護理之間的病毒學失敗率差異不超過4%時,才能算是非劣質。

然而這種判斷新療法是否有效的標準,未考慮到換藥後出現病毒反彈的人會發生什麼。義大利醫生Diego Ripamonti和Mauricio Zazzi提醒人們注意,在幾項將利匹韋林與整合酶抑制劑聯合使用的研究中,換藥並經歷病毒反彈的人出現了令人擔憂的耐藥情況。

在SWORD研究中,從三種藥物治療轉向DTG+利匹韋林,11人出現病毒學反彈。6名改用DTG+利匹韋林的人出現了對利匹韋林的耐藥性。但在接受三種藥物治療的人中,出現病毒反彈的人沒有重大耐藥性突變。

在LATTE研究中,參與者在接受口服卡替拉韋加兩種核苷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s)治療24周後,如果病毒載量得到抑制,則改用口服卡替拉韋和利匹韋林。結果顯示,8人出現病毒反彈,6人出現耐藥性,包括3例整合酶抑制劑耐藥性。同樣,在接受三種藥物治療的人中,出現病毒反彈的人沒有耐藥性突變。

ATLAS-2M研究評估了每月或兩個月注射卡替拉韋和利匹韋林的病毒抑制者,他們之前要麼接受三藥治療,要麼接受每月注射卡替拉韋和利匹韋林。結果顯示,在兩個月注射組中有更多的人經歷了病毒學失敗,大約40分之一,在每月注射組中是200分之一。10人對卡替拉韋產生耐藥性,8人對利匹韋林產生耐藥性。

對利匹韋林和卡替拉韋的耐藥排除了在愛滋治療中使用這兩類藥物的可能性,限制了未來可用的藥物組合範圍,考慮改用注射用卡替拉韋+利匹韋林的人應被告知對這兩種藥物產生耐藥性的風險。

在判斷治療是否成功時不僅要考慮病毒抑製程度還應考慮在治療中是否產生了耐藥性,」義大利醫生說:「現代治療方案應根據耐藥失敗的風險進行排序,使用者應該被告知對整合酶抑制劑的潛在(儘管很小)耐藥風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4b46b785aeba964da19d0e08e46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