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GDP上億的縣竟有43個!江浙最多!廣東0上榜?

2022-07-12   中工招商網

原標題:2021年GDP上億的縣竟有43個!江浙最多!廣東0上榜?

在新一輪政策影響之下,縣城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在2020年共有2844個縣級行政單位,扣除973個市轄區之外,有388個縣級市、1312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特區和1林區,總共1871個縣級行政單位。據賽迪顧問日前統計,2021年我國縣域經濟結構和區域布局持續優化,「千億縣」達到43個,GDP總量達到7.05萬億元。



43個「千億縣」以不到全國陸地國土面積的0.8%,貢獻了全國GDP總量的6.2%

2021年,縣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興化、石獅、准格爾、肥西、榮成5縣(市、旗)GDP超1000億元,由此全國「千億縣」總數達到43個,GDP總量達到7.05萬億元。

崑山、江陰GDP分別以4748.1億元、4580.3億元領跑全國縣域。張家港GDP首次邁過3000億元大關,晉江、常熟、慈溪、宜興、長沙縣5縣市GDP在2000億一3000億元。

區域分布:東中西部分布極度不平衡,江蘇、浙江領先

「千億縣」東中西部分布極度不平衡,城市群分布較為集中。

2021年,東部「千億縣」達到35個,中部僅有南昌縣、寧鄉、瀏陽、長沙、肥西5個縣(市),西部僅有準格爾旗、仁懷、神木3個旗(市)。

強省強縣特徵顯著,江蘇和浙江是「千億縣」主要集聚地。2021年,43個「千億縣」分布於江蘇、浙江等11個省(區),其中,江蘇「千億縣」數量連續幾年保持新增態勢,安徽、貴州、河北、江西、內蒙古、陝西6省(區)均僅有1個「千億縣」,江蘇(興化市)、福建(石獅市)、內蒙古(准格爾旗)、安徽(肥西縣)、山東(榮成市)5省(區)各新增1個「千億縣」;內蒙古、安徽均是首次誕生「千億縣」。

「干億縣」引領全國縣域快速發展,平均GDP增速達9.0%

2021年,43個「千億縣」平均GDP名義增速達到9.0%,超過國內GDP增速(8.1%)的0.9個百分點。其中,31個「千億縣」GDP增速超過國內同期水平增速。同比增速看,41個「千億縣」均超過8.1%,其中神木市(42.8%)、准格爾旗(42.8%)增速領跑全國。

「千億縣」人均GDP達13.7萬元,達到全國平均水平1.7倍

43個「千億縣」2020年末常駐人口達到5138.0萬人,「千億縣」平均常駐人口達到151.1萬人,人均GDP達13.7萬元,達到全國平均水平(8.1萬元)的1.7倍,以全國人口的3.6%貢獻了全國GDP總量的6.2%。

2021年,神木、准格爾、江陰、仁懷、崑山、張家港6個「千億縣」人均GDP超過20萬元;樂清、寧鄉、義烏、興化、溫嶺、南昌、邳州、瑞安、沭陽9個

「千億縣」人均GDP低於10萬元,其中,邳州(7.6萬元)、瑞安(7.6萬元)、沭陽(6.9萬元)等縣市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GDP最高的神木市(32.3萬元)是最低沭陽縣(6.9萬元)的4.7倍。

第二產業是推動「千億縣」形成的關鍵,僅有少部分縣市依託第三產業躋身「千億縣」

神木、准格爾、仁懷、惠安、遷安、餘姚、慈溪、晉江等縣(市、旗)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超過60%,僅有義烏、榮成、石獅、瑞安、肥西等6個縣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0%。

從總量看,2021年,崑山市、江陰市第二產業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晉江、張家港、慈溪第二產業增加值在1000億-2000億元,神木、仁懷、宜興、長沙、南安、瀏陽、惠安、餘姚等縣市第二產業增加值也較高,在700億-1000億元。

為什麼廣東上榜數量為0?

這次上榜的省份為什麼沒有廣東省呢?主要是因為廣東經濟最強的幾個市,都已經將縣域改成區了。深圳一直是只有「區」,廣州早年還有縣域單位增城市,從化市,後來全部改成「區」,佛山也一樣,原來有南海、順德、三水、高明四個縣級市,後來全部改成「區」。而東莞和中山,是一個沒有縣域的城市,直接管轄到鎮。

廣東這些經濟強市沒有了縣域經濟體,就導致它在全國百強縣排名中,數量非常少。排名第一的是惠州市的博羅縣,2022年GDP為619億元,排第88名。另外兩個入圍的是普寧市和惠東縣。

因此,在GDP「千億縣」中,廣東數量是0。但如果按區和鎮來比,廣東絕對有優勢,深圳南山區2022年GDP高達6502.2億元,位列全國第一,超過崑山2000多億。東莞、中山、佛山的很多超級鎮人口都超過了50萬,經濟總量甚至比肩中西部一些地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