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影后」鄭佩佩:我死了,別給我買墓地

2024-07-19     新周刊

「如果我生著的時候,我都不要買房子,我死了為什麼要買一個墓地呢?是不是?(笑)我覺得更沒有必要了!而且我一輩子都希望自己是有用的人,我覺得我死了以後,我的身體還能做有用的事情,我的一生就太完美了。」

作者 |謝無忌

編輯|晏非

題圖|視覺中國

「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公告,鄭佩佩女士於美國時間2024年7月17日離開了大家。」7月19日早上,鄭佩佩所屬經紀公司凱藝國際發出公告:香港演員鄭佩佩離世,享年78歲。

Variety報道,鄭佩佩17日在舊金山去世。2019年,她被診斷患有神經退行性非典型帕金森綜合徵——非正式名稱為「皮質基底節變性」(CBD)。這是一種罕見病,其症狀與帕金森病相似,但目前的治療方法無法緩解病情。鄭佩佩選擇將大腦捐贈給Brain Support Network(BSN),用於醫學研究。

在中國電影武俠片女演員當中,鄭佩佩堪稱翹楚。她是「武俠皇后」,是英姿颯爽的「金燕子」,也是後來大家懷念的「華夫人」,《臥虎藏龍》當中的「碧眼狐狸」,《楊門女將》中氣度不凡的「佘太君」,《花兒與少年》中的「鄭奶奶」……

(圖/《臥虎藏龍》)

回首鄭佩佩的一生,年少成名,結婚生子,離婚破產,重出江湖……她的人生軌跡,似乎也串成了一部江湖俠女錄。

她曾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採訪時說:「人生如戲,但演戲一定會有個ending,人生其實不那麼容易有ending的……這部戲比較長,要你自己導、自己演、自己編,然後自己去承受所有的代價。」

這回有了ending——她的人生殺青了,留給人世間的是黃金時代俠女的光影,以及始終伴隨她的盈盈笑意。這10個人生瞬間,是鄭佩佩的生命歷程感悟,也是她留給世人的值得回味的聲響。

(圖/《仙劍奇俠傳》)

「我要做一個好演員,

不要做大明星」

1946年生於上海的鄭佩佩,年少時隨家人遷居香港,第二年就考入了南國實驗劇團,學習芭蕾與演戲。畢業後她便加入了邵氏電影公司,同年就出演了人生中第一部電影《寶蓮燈》。岳楓導演第一天就對他們說:「這是一個花花世界,有著太多的誘惑,你們又都是些孩子,所謂一張白紙,隨便塗上什麼顏色,就成了什麼顏色。要做個好演員,而不是大明星。」岳楓導演的教導,鄭佩佩一直記在心裡,並嚴格要求自己。

「說也奇怪,每當有人問我『你不就是那個大明星鄭佩佩嗎?』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憑良心我覺得『大明星』這三個字很刺耳,所以我的答案一定是『我是個演員,拍戲是我的工作』。有人以為我這是謙虛,其實不是,我只是不希望臨到老,還違背老師的教導。我果真也一直這樣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個演員。」

(圖/1965版《寶蓮燈》)

「我感覺自己像個女俠」

1966年,胡金銓導演的中國新派武俠電影的開山之作《大醉俠》中,鄭佩佩飾演英姿颯爽的「金燕子」,憑藉這個角色奠定了一代「武俠皇后」的地位。從那以後,在邵氏,鄭佩佩就是武俠片的票房保證,她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女俠」。

因她而風靡一時的女俠妝造,其由來實屬無心插柳。因為鄭佩佩人高、腰短、腿長,胡金銓導演特別為她設計了長袍;頭上戴的那頂大圓帽,也是因為她頭部太小、比例不對。沒想到,這套裝束成了之後武俠片中女俠的標配。

(圖/《大醉俠》)

她曾笑言自己就是俠士。有一次在香港的彌敦道,胡金銓和朋友兩人喝多了,鄭佩佩將兩個大男人從路這頭背到那頭,叫車送了回去。「我感覺自己像個女俠,可能是因為那個角色影響了我,也可能我骨子裡有俠義的感覺。」

她談到對「俠」的理解時說:「俠就是俠義,應該是無私的、正義的,多想著別人的。我想應該是為社會除害的,這樣才算是俠客。"

「幽默也是我潛在的,

我自己不知道的」

1993年,曾因結婚生子而息影、後來又離婚復出的鄭佩佩,接了《唐伯虎點秋香》當中「華夫人」一角。她曾說《唐伯虎點秋香》開啟了自己表演生涯的第二春:「沒有星仔,內地幾億人口怎麼會認識我?」

昔日俠女,就這麼搖身一變成了諧星。

(圖/《唐伯虎點秋香》)

當中還有有趣的小插曲:因為大部分時候是晚班拍戲,鄭佩佩稱,這種作息下,一到晚上12點,人就處於半睡的瘋癲狀態。

「說也奇怪,當我想睡而沒得睡的時候,我整個人會變得特別嗨,像是喝了酒一樣,整個人完全放鬆了。或許因為這樣,我才能進入無厘頭的境界中,接著我的戲份就被越加越多。反正我們通告是傍晚6點到早上6點,這是我最困的時候,也就是我最嗨的時候,最合適演無厘頭的時候。我居然在這種機緣巧合里,變成現在大家心目中的搞笑『華夫人』。」

(圖/《唐伯虎點秋香》)

因為這部戲,鄭佩佩還被老師胡金銓導演,以及師伯李翰祥導演狠狠訓話了。他們無法認同她的無厘頭,覺得再困難也不該糟蹋自己的形象。

但鄭佩佩卻因此發掘了骨子裡潛在的幽默感:「我從來不覺得我是一個有幽默感的人,但是在孩子們心中,他們認為他們心目中的媽媽就是華夫人,他們認為我所有的事情都很搞笑。我女兒最喜歡講『so cute,媽媽』。所以我想,幽默也是我潛在的,我自己不知道的。」

「李導演,

只要你不嫌我不像壞人就行了」

2001年,鄭佩佩憑《臥虎藏龍》中「碧眼狐狸」一角奪得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並獲得了角逐奧斯卡獎、走向國際舞台的機會。

鄭佩佩曾回憶,當時李安找她談角色的時候,只問了這麼一句:「佩佩姐,你演過反派嗎?如果我的新戲裡有一個反派的角色,你肯不肯嘗試一下?」

但她覺得,真正的演員就是任何角色都能接受,「李導演,只要你不嫌我不像壞人就行了」。

鄭佩佩認為,碧眼狐狸對玉嬌龍由愛到恨的情感,有點像現在的很多「星媽」。(圖/《臥虎藏龍》)

武俠片最重要的環節當然是「打」。為了準備《臥虎藏龍》這部戲,她特意尋找教太極劍的師傅,「想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從第一天拍打戲開始,她就笑著警告李安:「打戲就好像女人繡花,一部好的武俠片,可是一針針繡出來的。」

「我一分鐘就決定,

一生的性格還是改不了」

2006年,鄭佩佩與話劇導演賴聲川在飛機上偶遇,跟他談起自己的夢想:把老師的《大醉俠》用音樂劇的形式搬上舞台。這個夢還沒畫上句號,她想讓女兒原子鏸幫她圓這個夢。

但她嘗試過音樂劇了。2016年,賴聲川找到鄭佩佩,請她演夢想舞台開張的第一齣舞台劇《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沒等賴聲川出現,她便興奮地坐飛機去找他了。「這樣一隔就大半年,我越想越緊張,我一分鐘就決定,一生的性格還是改不了。

2015年12月5日,上海,鄭佩佩現身賴聲川專屬劇場——上劇場首場大戲。(圖/IC Photo)

她在《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當中演的是葉櫻,因為堅信自己的丈夫被外星人擄走,每日用天文望遠鏡夜觀天象,並期待丈夫終有一日歸來。當時有人質疑這劇情是否太過「魔幻」,鄭佩佩卻說:「我(和她一樣)就是這樣一個人,因為篤信一個人或一件事就會義無反顧、不經大腦。」

「放下會比較快樂,

沒有什麼非要不可」

鄭佩佩和原文通結婚後,息影期長達20年,其間懷孕8次,流產4次。據她自己回憶,後期她經常一個人到醫院做產檢,連醫生都看不下去。鄭佩佩接受新京報採訪時稱:「我當時對生育有一種不正確的想法,覺得丈夫是三代單傳,我既然做他的太太,我就有這個義務,要把自己的肚子借給他生孩子。我把生育當成一個工作了。」寫回憶錄時,她也透露後悔 「把肚子給人生孩子」。

2011年11月15日,廣東廣州,電影《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廣州發布會。著名演員鄭佩佩。(圖/IC Photo)

她曾做過不同類型的工作。比如在美國時,奔著回歸社會,希望為當地華人做些事情,不計成本創辦了華語電視台,但這也成為她離婚破產的導火索。到最後鄭佩佩發現,還是當演員最適合自己。「一方面喜歡,另一方面也是上天給了我可以演戲的機會。」鄭佩佩原本也做過65歲後不再演戲的打算,無奈片約不停,「或許冥冥之中還是想讓我繼續演下去,那就接著拍戲吧。有時候太刻意反而事與願違」。

回顧自己的過往,她曾說,年輕的時候她也有過那種「一定要這樣」的好勝與執拗。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感覺到很多東西都可以放下,「放下會比較快樂,沒有什麼非要不可」。

活著時都沒買房,

死了為何要買地?

早在2015年的媒體採訪中,鄭佩佩就談到了遺體器官捐贈。她稱這是受到好朋友的啟發:「如果我生著的時候,我都不要買房子,我死了為什麼要買一個墓地呢?是不是?(笑)我覺得更沒有必要了!而且我一輩子都希望自己是有用的人,我覺得我死了以後,我的身體還能做有用的事情,我的一生就太完美了。」

修佛多年的她,也曾在2016年的自傳《回首一笑七十年》當中展現了她豁達的生死觀:透露身後事已交代,希望一切從簡,不必搞大型告別式,死後要將大體捐作醫學研究,兩年後再火化,骨灰隨意撒在任何地方。「器官不能用了,我還有眼角膜。只有讓愛活下去,人才能得到重生。」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6-1

鄭佩佩 著

「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我心」

《花兒與少年》真人秀當中,鄭佩佩稱自己喜歡劉濤,最主要是因為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

節目接近尾聲時,她給每個人送了一幅字。送給李菲兒的是「在夢中」,還摟著她說「我們一起在夢中」;那時候張翰在和女友鬧分手,鄭佩佩送他的是「捨得,捨得,不舍何來得」;而送給劉濤的,更像是她對自己說的:「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圖/《花兒與少年·好友季》)

「睡一覺吧,

醒過來明天一切都不一樣了」

鄭佩佩曾在採訪當中調侃,自己是一代「俠女」變「俠婆」。網友也曾扒過她年輕時候的照片,清純玉女的形象讓不少人大嘆驚艷。

對於年齡,鄭佩佩向來坦然。也許是母親對於年齡的恐懼,反而讓她在潛意識裡對這種擔憂產生了不自覺的抗拒:「反正日子都是你自己過的。我在每個年齡段都做了那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所以沒有遺憾,我覺得我的人生其實還是很美滿的。」

在受訪時被問到人生最低谷時期怎麼過時,鄭佩佩說:「現實永遠不可能符合預期,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樣子。而經歷過程一樣會讓人覺得美好,至少沒有荒廢時光。別人總說睡不著,我就覺得奇怪,越睡不著越累,越想不出來,那要怎麼辦?睡一覺吧,醒過來明天一切都不一樣了。」

2004年2月1日,演員鄭佩佩在杭州出席電視劇《水月洞天》新聞發布會。(圖/視覺中國)

愛、恨、得、失,

只是一笑」

她的回憶錄《回首一笑七十年》的結尾有這麼一段話:

「這麼多年我和妹妹保佩都爭論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上?』保佩說,我們來是為了傳宗接代。我卻說,我們來是為了修行,在修行中我們學到很多東西。我這輩子學到的是生死、輪迴、因果。回首看我走過的這七十年,愛、恨、得、失,只是一笑!」

校對:車輪餅;運營:小野;排版:黃璐

鄭佩佩《回首一笑七十年》

紅館《鄭佩佩:人生七十可回首,半生漂泊,一生無悔》

南方人物周刊《俠女鄭佩佩:人生難分戲裡外》

鳳凰娛樂《鄭佩佩談遺體捐贈:活著時都沒買房 死了為何要買地》

新周刊專題《聊愈力》現已上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44631ebaa1ac8fb74cb94489b0521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