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詞名篇鑑賞(三十七)| 馮延巳《鵲踏枝》之六

2023-10-16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唐宋詞名篇鑑賞(三十七)| 馮延巳《鵲踏枝》之六

唐宋詞名篇鑑賞(三十七)| 馮延巳《鵲踏枝》之六

蕭索清秋珠淚墜。枕簟微涼,展轉渾無寐。殘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練天如水。 階下寒聲啼絡緯。庭樹金風,悄悄重門閉。可惜舊歡攜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此首列馮延巳《鵲踏枝》組詞十四首之六,詞寫女子追念舊歡。

起句「蕭索清秋珠淚墜」,前四字寫季節,後三字寫人,季節是蕭條冷落的清秋,人是傷心落淚之人。將季節和人打並一處加以表現,構句奇特。一方面,作為季節背景的蕭索清秋,何其廣漠;另一方面,作為個體的人,在清秋的廣漠背景的映襯之下,又顯得何其渺小可憐,無怪乎她要止不住傷心落淚了。而且從字面看,前四字和後三字直接組合,中間並沒有出現關於人的語詞成分,仿佛是說淒涼的秋天在哭泣墜淚。因為秋天的索寞氣氛與哭泣的感傷情緒彼此完滿適應,所以作這樣的理解,毫無違和之感。雖然我們知道,這句詞中是有人的,是人在哭泣墜淚,但在感覺中,竟是季節和人密邇無間,同其悲傷了。這樣奇特的構句,一上來就引起了讀者的注意,堪稱經典的開頭例子。

接下來「枕簟微涼,展轉渾無寐」二句,切入膚覺感受,描寫人的動作和狀態。這個人,就是起句里的墜淚之人,亦即詞的抒情主人公,身份是一個閨中思婦。「枕簟微涼」四字,承接起句的「清秋」,可知此時氣候,就是韓偓詩所寫的「已涼天氣未寒時」。暑熱褪盡,枕簟略有涼意,正是適宜睡眠的季節和天氣。思婦卻在微涼的枕簟上輾轉反側,一點睡意都沒有,這恐怕不僅僅是出於膚覺的敏感。「殘酒欲醒」四字告訴我們,真切感受著枕簟的涼意,翻來覆去毫無睡意的思婦,入睡前是飲過酒的,而且喝醉了。我們知道,離別相思詩詞中寫到飲酒,不外乎借酒澆愁,飲者的動機和心態,無非是想藉助酒精的麻醉作用,緩解或暫時遺忘心中的相思愁怨。醉酒之後竟然還不能入睡,可見這個女子心中凝結的相思愁怨深重到何種程度!夜半時分,宿酒將醒,她感覺到輾轉不寐的長夜更加難捱。與其忍受床上失眠的折磨,還不如乾脆不睡算了,於是她索性起來了。「月明如練天如水」一句,就是「中夜」起身的女子走出閨房,在庭院裡看到的皎潔月色。練,白色的絲絹,「如練」的比喻,形容月光的皎潔;「如水」的比喻,形容天色的清湛。明月如練,夜天如水,真可謂好天良夜。然而「中天月色好誰看」?對於空閨獨守的女子來說,無人共度,無心欣賞,「良辰好景虛設」,這夜半中庭的月光天色,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後起「階下寒聲啼絡緯。庭樹金風,悄悄重門閉」三句承上,繼續描寫院子裡的夜景。「月明如練天如水」一句寫的是視覺所見,這三句則轉寫聽覺所聞。月光的明亮,女子在室內透過窗隙當已看見,或者她就是受到月光的撩撥走出閨房的。但當她推門掀簾,還是被眼前鋪展開來的月光天色瞬間融化了,月光的皎潔和天色的清湛,超出了她的預料。「月明如練天如水」一句,就是夜起的女子與美好的夜色猝然相遇時,極為飽滿的第一印象。她站在門前,大概定了定神,才走下門前的台階。這時,她才從瞬間的視覺沉浸狀態里恢復了聽覺感知,於是,台階下蟋蟀的叫聲便傳入了她的耳膜。「寒聲」的「寒」上承「清秋」「微涼」,由枕簟的「涼」到蛩聲的「寒」,與初夜到深夜的時間推移有關,也與室內與室外的環境變化有關,然而究其實,「涼」「寒」都是女子的心理感覺。夜愈深,女子逾覺孤獨寂寞,內心的淒涼感就愈加強烈。這時,恰有一陣秋風掠過院子裡的樹木,枝葉搖晃,發出一片蕭瑟之聲。蛩聲和風聲,都是秋聲。台階下蟋蟀的啼叫,院子裡樹木的窸窣,無不提示著季節的流轉,歲月的遷逝,青春的遲暮,讓女子聽來不禁愴然暗驚。「悄悄重門閉」一句,寫深夜庭院的環境氣氛。「重門閉」三字,說明是富家深宅,入夜關閉一道道門戶,絕無人跡往來。在這個重門緊閉、與世隔絕的環境里,夜半的蛩聲和風聲,好像都被放大了,特別聳人聽聞。而這種被封閉環境放大了的聲音,又反襯出深夜院落的格外靜謐。作者在此使用的是以動寫靜、更覺其靜的手法。

詞中的女子無力走出這個封閉的環境,追隨她深愛的人,追求她渴望的生活,她的生命其實已經沒有未來了,那就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聊作現在的慰藉吧。後結「可惜舊歡攜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二句,在寫過院落夜景之後,描寫女子的心理活動。今夕的重門深院,原來就是女子與愛人同居相守的地方,留下了無數歡樂的記憶。如今一夕思量,往日重現,那一幕幕的溫柔繾綣,與而今空閨獨守的境況形成巨大的反差,所以熬過一夜相思,人已憔悴不堪了。這首詞的下片五句所寫,就是《古詩十九首》中「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兩句的內容。

解讀這首詞,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用詞極為素凈,色調又極其美妍。像「蕭索清秋珠淚墜」,「月明如練天如水」,都是洗盡鉛華之句,不僅卸卻濃妝,連同淡抹也一併省掉了。但擯棄《花間》詞藻采塗飾的素凈辭色,卻顯得分外美妍動人。晶瑩的珠淚與皎潔的月華,讓我們想起江淹《別賦》佳句:「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二者描寫的景物與抒發的情感,可說是非常接近、同樣出色的。二是用筆極為節制,抒情卻極其飽滿。《花間》詞人的作品,涉筆男女情事,或摹畫容貌,或再現細節,多有形而下的具體描寫。馮延巳情詞剔盡了《花間》詞人筆下的鄙俗成分,專在景物描寫與人物心境方面用力,使得男女情詞顯得格外空靈而有神致。像「可惜舊歡攜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二句,回憶舊歡僅止於「攜手」,可以說是非常節制的;但一夕的回憶,人已容顏憔悴,女子用情極為深摯,詞人抒情極其飽滿,讀之能夠感受到一種巨大的藝術衝擊力。還有這首詞上片的「展轉渾無寐」,以及第四首里的「起坐渾無緒」,都是完全整個的「渾」,無所保留,不打折扣,堪稱重筆深情。

楊景龍,筆名揚子、西魯、南喬,河南魯山人。二級教授,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者、年度人物,創新團隊首席專家,中國詞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散曲研究會理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成果鑑定專家,搜狐教育全國分省十大最受歡迎教授。長期從事中國詩歌教學、研究工作,兼事詩歌創作。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中國韻文學刊》《詩探索》《詞學》等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中國古典詩學與新詩名家》《古典詩詞曲與現當代新詩》《傳統與現代之間》《詩詞曲新論》《不薄新詩愛舊詩》《花間集校注》《蔣捷詞校注》等專著10餘種,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等10餘項。在《奔流》《河南詩人》《中華詩詞》《小樓聽雨》等刊物和平台發表詩作300餘首,編有個人詩選《餐花的孩子》《時光留痕》《與經典互文》等。論著入選「中華國學文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推薦書目」,獲評中華書局年度十大好書、中原傳媒好書、中國讀友讀品節百社聯薦優秀文藝圖書,多次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河南省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夏承燾詞學獎、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暨孟浩然新田園詩歌獎理論獎等獎項。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 校對/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3dae819dba690df90a4a51b19cb5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