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的英國是世界3大強國之一,第三野戰軍為何敢猛轟英國海軍?

2022-08-18   史鏡說

原標題:49年的英國是世界3大強國之一,第三野戰軍為何敢猛轟英國海軍?

45年二戰結束之後,世界上除了美國和蘇聯兩強外,英國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軍事強國,論綜合國力足以排進當時的世界前三。既然如此,49年渡江戰役時我軍第三野戰軍為何敢開炮猛轟英國皇家海軍的4艘軍艦呢?畢竟當時新中國尚未建立,我國的國力也不強。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原委。

解放戰爭打到49年,國民黨軍已經窮途末路,面對集結了100多萬兵力準備南渡長江的解放軍部隊,英國遠東艦隊(開始只有紫石英號一艘)4月20日蠻橫地開進長江,在我軍炮兵發出多次警告後仍然毫無撤退之意,隨即便遭到了三野的連續炮擊。後來遠東艦隊派出另外3艘軍艦前來助戰,同樣被我軍擊敗。這次事件又稱為長江炮戰,英軍也是我國解放戰爭中唯一遭到直接軍事反擊的外國軍隊,死傷140餘人。

我軍之所以敢對當時世界三大強國之一的英國海軍動手,主要有3點原因。首先僅就49年4月這場戰事本身而言,戰區內三野的軍力足以吊打長江上的英國海軍力量。英國雖是世界頂級海軍強國,但部署在亞洲尤其遠東地區的艦隊規模很有限。再加上長江不是公海大洋,像航母、戰列艦這一類巨獸根本開不進來,來了也要擱淺。英軍當時的4艘參戰艦艇,最大的倫敦艦排水量還不到1萬噸,火炮口徑為203毫米,英國艦隊的大口徑火炮加在一起不過30門。而三野為了渡江,在長江北岸布設了大量炮兵陣地,各型火炮近1000門,其中不乏105毫米口徑榴炮。就火炮的絕對數量和火力密度而言,英軍實力遠遠不如我方炮兵,這一戰不管怎麼打中國軍隊都不吃虧。

第二點原因,我軍當時的首要任務是解放全國領土,而不是考慮國際關係。如果僅僅因為忌憚英國海軍而錯失了發起渡江戰役的時機,顯然是我軍更不希望發生的局面。而反過來講,堅決回擊帝國主義勢力,更能震懾南方的國民黨軍殘部,加快解放的實際進程。40年代的英國,經過二戰時的嚴重損失,已經逐步喪失對海外事務的影響力,尤其是萬里之遙的亞洲。即便遭到解放軍的炮擊,也很難立即拿出什麼強力措施。英軍游弋長江,其實更多的是歐美列強對中國軍隊的軍事試探。事實證明,49年新中國建立不久後英國便主動承認了新的中國政權,可謂不打不成交。

最後一點原因,49年建國前後我國對內政和領土問題一向強硬,一年之後的抗美援朝就是明證。新中國需要開國立威,英美國家只要觸及到我國的底線,都會遭到迅猛的軍事回擊。朝鮮戰場上連包括美軍在內的16國軍隊都難以阻擋志願軍,更何況解放戰爭時美軍沒有直接出兵干涉,連美國軍艦都沒有開進長江挑釁,英國遠東艦隊又算什麼?事實上美國海軍在49年5月主動撤出青島,才是識時務的表現,相比之下英軍在長江內的挑釁更顯愚蠢。基於上述3點原因,我軍第三野戰軍敢於在渡江戰役時果斷炮轟英國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