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漲169%,河南「味精大王」贏麻了

2023-10-31     市界

原標題:暴漲169%,河南「味精大王」贏麻了

作為曾經的「味精大王」,位於河南項城的蓮花健康(曾叫蓮花味精),在2020年「死而復生」迎來新的實際控制人——李厚文後,一直在嘗試轉型與跨界。

僅2023年,從公告高溢價收購自嗨鍋欲進軍預製菜,到推出瓶裝水產品,再到公告以近7億元向新華三採購算力伺服器,準備推進智算業務,以味精為主業的蓮花健康,四處出擊,並不想守著原來的一畝三分地。

蓮花健康的股價從9月就開始暴漲,10月13日,收盤價創下2016年以來的新高。這是曾經一度瀕臨退市的蓮花健康,多年來難得出現的榮光。

10月30日收盤,蓮花健康再度大漲9.95%,每股報收7.29元,總市值為131億元。2023年以來,蓮花健康股價累計漲幅達169%,總市值增超81億元。

然而,1998年就上市,而且頂著「味精第一股」光環的蓮花健康,這些年過得其實很不好。而且,四處出擊、頻頻跨界,也實屬無奈之舉。

「味精大王」再次大跨界

就在收盤價創下階段性新高的時候,10月15日,蓮花健康在周口主辦了2023首屆調味品行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蓮花健康40周年慶典。

在活動上,蓮花健康的新掌舵者——1978年出生的李厚文是主角。

李厚文在以《砥礪奮進四十載 二次創業再出發 在百億新起點上開啟百年蓮花新征程》為題的演講中重點提到,「蓮花健康要積極開闢第二曲線」,還提到尋找第二曲線的動作之一——公司已正式進軍智能算力等科技創新領域。

這是蓮花健康新的跨界大動作。

2023年6月,蓮花健康在杭州設立了全資子公司蓮花科創,欲以此進入算力行業。9月29日,其又公告稱,公司通過蓮花科創與新華三集團控股子公司新華三信息簽訂了採購合同,擬採購330台英偉達H800 GPU系列算力伺服器(每台伺服器含8張GPU),合同總價達6.93億元。

10月18日,蓮花健康發文稱,蓮花科技與杭州星臨科技召開會議,雙方就加快推進算力業務的相關工作作出部署,雙方達成共識,要加快落地上述採購合同。

一個賣味精的,要進入算力市場,跨界幅度讓人詫異,而股價已聞風而動。這也引來了上交所的問詢函。

問詢的核心主要為,新業務與主營業務不具協同性,前期也無相關業務經驗,公司是否具備運營資質、是否與意向客戶簽署意向合同、採購所需資金的籌資安排是否可實現、是否存在因資金不足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的風險等。

10月12日,蓮花健康回復稱,截至回復日,蓮花科創尚處於籌建階段,作為智能算力業務的新進入者,尚處於「三無」狀態——無相關技術專利積累、無開展智能算力業務所需的運營資質、未與意向客戶簽署意向合同。

關於資金問題,事實上,對於蓮花健康來說,6.93億元是一筆巨資。

2023年半年報顯示,蓮花健康的貨幣資金為13.8億元,其中5.9億元為募集資金,受限資金7.7億元,可用流動資金僅約2000萬元。

蓮花健康稱,本次採購不涉及使用公司的募集資金,基於算力租賃業務發展邏輯,綜合公司的自有資金情況、融資渠道及合作安排,公司將根據自身算力業務發展的需要,分批次解決採購資金來源。

其所說的籌資方式,主要指三種:蓮花科創註冊資本金、金融機構授信、融資租賃。但是,因金融機構授信和融資租賃尚未簽署正式合同,蓮花健康能否按期獲得資金,尚存在不確定性,而且上述融資方式可能對公司產生資金壓力。

既然如此,問題又回到了本源:蓮花健康為什麼要涉足算力業務?

在上述蓮花健康40周年慶典上,蓮花健康董事長李厚文給出了答案。他說,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發展先後經歷了地產大時代、金融大時代和網際網路大時代,未來三十年,將迎來更加輝煌的「科技大時代」,這是企業發展的時代大機遇。

在李厚文看來,作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引擎,人工智慧已經井噴式發展,未來潛力更大,而算力及其產業鏈正是支撐人工智慧加快發展的重大基石,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會。

「對蓮花而言,開闢第二增長曲線,進軍智能算力、AI等科技創新領域,絕不是短期要講的故事,而是長期要做的實事。這是公司基於長期戰略發展考量,經過充分研究、論證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李厚文表示。

雖然這項新業務存在不確定性,但對蓮花健康而言,尋找第二曲線,的確很緊迫,也非常重要。

「死而復生」,苦尋第二曲線

在公告進入算力市場之前,為尋找第二曲線,蓮花健康已經嘗試了很多次。

3月份的時候,蓮花健康公告稱,擬以3億元至6億元收購杭州金羚羊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金羚羊」)不低於20%的股權。

聽公司名字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事實上,成立於2018年5月的杭州金羚羊,是一家從事方便餐食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旗下擁有知名度較高的方便餐食品牌「自嗨鍋」。

根據公告,2022年杭州金羚羊的營業收入為8.20億元,但凈利潤只有0.20億元,且是首次實現盈利。截至2022年末,其總資產為7.34億元,總負債為5.94億元,凈資產約1.4億元。

按照公告的說法,擬以3億元至6億元收購杭州金羚羊不低於20%的股權。蓮花健康的這筆交易怎麼說都有很高的溢價。

蓮花健康稱,本次收購資金來源為自有或自籌資金(銀行借款)。

在投資公告發布的同日,蓮花健康就收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函。

問詢函中提到的,公告披露前一個交易日及公告披露當日,蓮花健康股價分別上漲6.49%和5.02%,要求其說明是否存在內幕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形;要求其就高溢價收購說明是否設置業績承諾以及利益輸送;還要求其說明杭州金羚羊與蓮花健康是否存在業務協同。

近幾年,預製菜行業比較熱鬧。蓮花健康此舉被解讀為要進軍預製菜行業。

不過,公告之後,雙方遲遲沒有動作。直到過8月15日,蓮花健康在投資者互動平台稱,公司預製菜產品等尚處於籌劃階段,預製菜是公司擬探討發展的業務方向之一,並計劃與自嗨鍋等行業企業共同開發預製菜市場。

僅十多天之後,8月28日,蓮花健康又一紙公告稱雙方的合作「告吹」——終止投資。

期間,蓮花健康還在嘗試其他業務。上半年,其還推出了瓶裝水產品。蓮花健康稱,水業公司於2023年4月份開始營業,這標註著公司正式進軍高端水飲市場。

官網顯示,蓮花健康的水產品包括電解質水系列、礦泉水、泡茶水、兒童水等。不過,「市界」發現,在電商平台,由蓮花健康子公司運營的蓮花食品專營店中,蓮花牌的兒童飲用水、蘇打天然泉水等,雖然為蓮花健康出品,但是其委託浙江美定食品生產的。

天眼查App顯示,浙江美定食品與蓮花健康無股權關係,而其主營業務就是生產貼牌瓶裝水。

其實,蓮花健康在2021年的相關公告中提到過,公司的新產品主要採用的是OEM(代工貼牌)模式,其中包括肥料、料酒、醋以及其他新產品。

近幾年,蓮花健康陸續推出了料酒、醋等液態調味品,以及松茸鮮、火鍋底料、酸菜魚佐料、紅燒醬汁等一系列復合調味品。

蓮花健康不停地推新品、跨界,多少有點「病急亂投醫」的感覺。不過,「死而復生」後,努力活下去才是蓮花健康目前的追求。

2019年7月,蓮花健康收到債權人國厚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厚資產」)的《通知書》:因蓮花健康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國厚資產向河南省周口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對蓮花健康進行重整的申請。

彼時,蓮花健康因2017與2018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均為負值,且2018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為了「*ST 蓮花」。

進入重整程序後,通過在重整程序中實施出資人權益調整,引入了具有綜合實力和背景優勢的重整投資人。而其中最主要重整投資人就是蕪湖市蓮泰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簡稱「蓮泰投資」)。

國厚資產與蓮泰投資的受益所有人均為李厚文。

根據2022年報,李厚文先後創立安徽博雅投資有限公司、安徽文峰置業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大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國厚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其現任國厚資產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和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2020年3月,蓮花健康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同時,在2019年實現扭虧的蓮花健康,也撤銷了退市風險警示。此外,蓮花健康還迎來了新的實控人——李厚文。

在「死亡邊緣」走了一遭的蓮花健康,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

輝煌早已成往事

2023年前三季度,蓮花健康實現營業收入16.14億元,同比增加22.77%;歸母凈利潤為0.95億元,同比增加93.80%。

這樣的業績表現,是蓮花健康近年來難得的高光時刻。不過,這並不能代表蓮花健康的過去及未來。

從重整成功的2020年以來,蓮花健康2020年營收是負增長,2021年歸母凈利潤大降,2022年營收再次出現負增長。不穩定,才是蓮花健康的常態。

2023年前三季度,味精等胺基酸調味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75.8%,雞精等復合調味品占12.1%,料酒等液態調味品占0.2%,麵粉和面製品占4.7%,包裝水占3.4%,有機肥和水溶肥占1.2%,其他占2.5%。

可以看出,味精仍然是蓮花健康最核心的業務。

其實,不管是料酒、醋,還是包裝水、麵粉、肥料等,蓮花健康都不具備強勁的競爭力,而且競爭對手都非常強大。這些都毋庸贅言。

更重要的是,在味精市場,蓮花健康早已丟了曾經的強勢地位。

曾經,蓮花健康還叫蓮花味精,這家企業是項城的支柱企業,也是全國最大的味精生產與出口基地。輝煌時,蓮花味精支撐起了當地上千個家庭,有一個人進廠工作,全家的生活就有了指望。

1997年,蓮花味精的產量達到了12萬噸,產值也由1983年成立時的945萬元增至2.23億元,年加工玉米達35萬噸,單廠味精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43.4%。第二年,蓮花味精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2年,蓮花味精的業績就開始震盪,之後更是費盡心思保殼。蓮花味精也曾多番嘗試多元化,但均無明顯成果,主業也一日不如一日。

早在2003年的時候,蓮花味精還是國資性質,控股股東為蓮花集團,但是自蓮花味精從蓮花集團剝離上市後,兩者之間就存在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由於運營困難、效益下滑,蓮花集團曾嚴重占用蓮花味精的資金。2003年10月,蓮花味精在監管部門的要求下發布公告稱:到2003年8月31日,蓮花集團累計占用上市公司資金8.58億元,具體占款事項未經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也未進行公告披露。

2014年,被稱為「資本玩家」的夏建統及其構築的睿康系入局,國資淡出,夏建統成為蓮花味精實際控制人。2015年,蓮花味精更名為蓮花健康,夏建統想讓主業已經潰散的蓮花味精向智慧農業和大健康領域轉型。

但是,一系列質押之後,業務無起色,公司更是搖搖欲墜。

在2017年對問詢函的回覆中,蓮花味精也總結了主營業務多年虧損的原因:「2002-2004年由於大規模技術改造、環保治理的大量投入和對外投資的失敗,造成資金鍊斷裂,形成全部銀行的貸款逾期,仍有部分逾期貸款無力償還……」

在重整之後,蓮花健康又迎來了新的掌舵者李厚文。不過,蓮花健康的模式已經改變,面臨的市場競爭更是發生了巨變。

蓮花健康於2017年轉換了生產經營模式,由自主發酵生產味精產品轉為外購半成品加工生產味精產品,而外購方不是別人,正是這個行業如今的巨頭們——梅花生物、阜豐集團、寧夏伊品等,也是蓮花健康的主要競爭對手。

在味精市場,興業證券2023年6月研報顯示,味精企業越來越少,而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阜豐集團已是全球第一大味精生產商。

從產能來看,2022年,阜豐集團、梅花生物、伊品生物味精產能分別達到133萬噸、105萬噸左右、42萬噸,合計約占中國味精總產能的89%。

從產量來看,2022年,中國味精總產量約263萬噸,而阜豐集團、梅花生物、伊品生物味精產量合計占中國味精總產量的90%以上。

年報顯示,2022年,蓮花健康的味精產量僅12萬噸。算下來,占比尚不足5%。

味精的下游需求市場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與餐飲行業,家庭消費占比很小,而且在家庭消費中也越來越不受「待見」,同時替代品也越來越豐富。

蓮花健康常以「國貨」營銷味精產品,但是,這難以改變味精業務早已觸到天花板的現實。從2019年到2022年,蓮花健康的味精銷售量依次為12.28萬噸、11.76萬噸、11.86萬噸。

不斷嘗試新業務,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蓮花健康對目前主營業務的擔憂。

在蓮花健康40周年慶典上,李厚文稱,開闢第二增長曲線,絕不是要削弱主業。「未來,蓮花調味品和食品主業將與科創業務板塊形成雙輪驅動。」

只是,目前,「雙輪驅動」的美好願望還為時尚早。

蓮花健康這40年走來,飽經滄桑,然而,前路依然充滿了變數。

作者 | 雷彥鵬

編輯 | 陳 芳

運營 | 劉 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3898eac31847f9c1f7935d72099ce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