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輸液能預防腦梗死?別信!

2024-10-28     京津冀消息通

「定期輸液能預防腦梗死」

眼下正值秋冬換季,也是腦梗死高發季,有關「輸液預防腦梗死」的說法廣泛傳播,甚至有老人為了預防腦梗,雷打不動半月輸液一次。輸液真的能預防腦梗?

流言分析

並非如此。

盲目進行「保健」輸液,不僅不能預防腦梗死,反而可能帶來健康風險。過量的輸液會增加血液循環的負擔,導致心臟、腎臟壓力加大,尤其是對於原本有心血管疾病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可能引發心力衰竭、肺水腫等嚴重併發症。

腦梗死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殺手。眼下正值秋冬換季,也是腦梗死高發季,有關「輸液預防腦梗死」的說法廣泛傳播,甚至有老人為了預防腦梗,雷打不動半月輸液一次。輸液真的能預防腦梗?

其實,這種說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反而可能帶來健康風險,導致血液循環系統、心肺功能,腎臟等出現問題。

什麼是腦梗死?

腦梗死,通俗來說,就是大腦中的血管被堵住了,導致大腦的一部分組織缺血、缺氧,從而發生壞死。就好比一條輸送營養的水管被堵住了,下游的土地自然就會幹枯。它是中老年人中非常常見的一種心腦血管疾病,也是導致中風的重要原因之一。

腦梗死的形成往往與血管內的動脈硬化斑塊或血栓有很大關係。當這些斑塊形成往往伴隨著動脈硬化,兩者共同作用會讓血管管腔越來越狹窄,甚至完全堵塞,就會引發腦梗。

影響腦梗風險的因素很多,有年齡、性別、家族史這種我們無法改變的因素;也有吸煙、肥胖、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運動等生活習慣,以及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這些可以改變的因素。

腦梗死的危害性在於,它會對大腦造成永久性損傷,影響患者的運動、語言、認知能力等。如果在發病後不能及時搶救,患者可能會留下偏癱、失語甚至喪失自主生活能力等後遺症。

因此,人們往往想要在生活中去預防它的發生,比如想當然地想到了用輸液來「疏通」血管。

輸液真的有預防作用嗎?

輸液本身是將外源性的液體送入人體血液循環,這些液體還必須含有溶質,不能是純水,否則輸入進去就會導致血細胞破裂而溶血。

而且每天輸液還不能輸入太多、太快。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如果每天輸入鹽水超過 500 毫升就會導致血壓波動較大,對血壓控制不利;

如果盲目進行「保健」輸液,不僅不能預防腦梗死,反而可能帶來健康風險。過量的輸液會增加血液循環的負擔,導致心臟、腎臟壓力加大,尤其是對於原本有心血管疾病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可能引發心力衰竭、肺水腫等嚴重併發症。

想要有效預防腦梗死,最重要的還是從控制血壓、血脂等基礎疾病入手,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依賴不必要的輸液。

正確的腦梗死預防方式

要真正預防腦梗死,還是要著手去改變前面提到的「可以改變的風險因素」。

首先,調整生活習慣是預防腦梗死的重要一環。健康的飲食結構應儘量減少高鹽、高脂肪、高糖的攝入,多吃富含膳食纖維、蔬菜和水果的食物。

同時,保持規律的有氧運動,如每天進行 30 分鐘的快走,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幫助控制體重,降低血管硬化的風險。此外,戒煙限酒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因為煙草和酒精都是導致血管損傷和血壓升高的重要因素。

其次,管理好基礎疾病非常重要,尤其是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這類人群發生腦梗死的風險較高。定期監測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並在醫生指導下按時服藥,保持這些指標在正常範圍內,可以有效減少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幾率。

對於有動脈硬化或頸動脈斑塊的人群,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如低劑量阿司匹林,以預防血栓的形成。當然,這些藥物的使用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決定。

此外,定期體檢是預防腦梗死的另一重要手段。尤其是中老年人,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可以早期發現潛在的危險因素,如頸動脈狹窄、心律失常等。這些隱患一旦被及時發現,可以通過醫學手段進行干預,從而降低腦梗死的發病風險。體檢不僅是了解自己健康狀況的途徑,更是提前採取防護措施的重要方式。

總得來說,預防腦梗死需要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而不是盲目依賴所謂的「保健」手段。科學管理血壓、血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定期體檢,才是真正有效的預防措施。希望大家能夠重視這些實用的建議,積極採取行動,而不是被不實傳言誤導。

照「謠」鏡

有些謠言會把治療手段當成預防手段,甚至會張冠李戴。輸液原本是一種治療手段,在這個謠言里就成了腦梗塞的治療手段。退一步講,腦梗塞患者通過輸液來治療時,也是通過輸液的藥物來起作用,而非輸液本身。

來源:科學闢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25d680b1b0baaeac563fe8c41ced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