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感最好的 Pro 級 iPhone:聊聊我的 iPhone 15 Pro 上手體驗

2023-10-17     少數派

原標題:手感最好的 Pro 級 iPhone:聊聊我的 iPhone 15 Pro 上手體驗

iPhone 15 Pro 是在 iPhone X 時代之後,我最喜歡的一代 iPhone。雖然 iPhone X 上流暢的圓角、輕巧的手感依然令人懷念,但畢竟時光不會復返;而在 iPhone 15 Pro 上,我也多少找回了一些當年的回憶。

「新」的設計、「新」的交互,iPhone 15 Pro 帶給我的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全新感受。在與這台設備相處一周多的時間以後,也簡單聊聊我的體驗。

最輕,也是手感最好的

Apple 將 iPhone 15 Pro 稱為史上最輕的 Pro 級 iPhone,此言不虛。縱然有著與 iPhone 12 Pro 一樣的重量,由於轉動慣量產生了變化,iPhone 15 Pro 的上手感覺變得更加輕巧。

不難理解,簡單來說轉動慣量指的是物體抵抗旋轉運動的能力,由質量以及質量分布共同決定。由於邊框換成了更輕的鈦金屬,相對地 iPhone 15 Pro 的質量分布更多集中在了靠近中心轉軸的區域,更低的轉動慣量自然就賦予了 iPhone 15 Pro 更加輕盈的手感。

與 iPhone 14 Pro 相比,iPhone 15 Pro 的「墜手感」已經全然不見,另一位從 iPhone 14 Pro Max 換到 iPhone 15 Pro 的朋友甚至戲稱像是換了一部mini 版 iPhone。

左:iPhone 14 Pro,右:iPhone 15 Pro。

iPhone 15 Pro 不僅是迄今為止最輕的,也是手感最好的 Pro 級 iPhone。雖然手術級不鏽鋼邊框的光澤確實能夠帶來足夠的高級感,但是也帶來了一定的「距離感」:不鏽鋼邊框的觸感在我看來還是不那麼流暢,簡單來說即是摩擦感相對更大一些,不像標準系列的鋁金屬邊框更加親膚和順滑,我也在之前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iPhone 15 Pro 鈦金屬邊框的手感是我今年很喜歡的一大變化,也許你之前並不像我一樣不太中意不鏽鋼邊框的手感,但是新的材料帶來的全新手感,相信會讓你明顯感覺到更好了。當然,對於喜愛不鏽鋼邊框高級光澤感的用戶來說,新的鈦金屬邊框確實更顯低調,如果想升級新機型就不得不做出取捨了。

鈦金屬的親膚性不必多言,你可以在各種可穿戴設備中看到這一材料的廣泛應用,比如眼鏡和腕錶;有了鈦金屬加身的 iPhone 15 Pro,握持體驗自然會變得更加舒適。更重要的是,不鏽鋼邊框實在是太不耐髒了,一上手就會滿布指紋以及各種痕跡,還不能直接用手擦拭,因為這樣很可能會越擦越髒;iPhone 15 Pro 的鈦金屬邊框雖然也會留下握持痕跡,但我認為相對來說不會那麼明顯,而且只要用手輕輕一拭就能幹凈不少。

iPhone 14 Pro

iPhone 15 Pro

不過還是要提前打個預防針。iPhone 15 Pro 系列中鈦金屬的應用並不是 Apple 首次,此前在 Apple Watch 系列中就有鈦金屬表殼的版本推出。根據此前的反饋來看,鈦金屬表殼 Apple Watch 的掉漆現象還是時有發生,至於採用了同一材料的 iPhone 會不會也有類似現象,也許還要等待更長時間才能知曉。

新的材料應用還為 iPhone 帶來了「新」的設計。新的弧形邊沿讓 iPhone 15 Pro 的螢幕邊框進一步縮窄,Apple 也沒有因此趁機增加 iPhone 的螢幕尺寸,而是選擇在維持螢幕大小不變的前提下降低了機身尺寸;別小瞧這僅有幾乎 1 毫米的改變,兩部手機拿在手上的區別還是相當明顯的。

也許是改善了加工良率,iPhone 15 Pro 系列的螢幕也終於採用了類似 2.5D 曲面的邊沿處理方式,不僅在視覺方面整體性更高,變得更加美觀,螢幕與邊框處的握持過渡也更加自然。

操作按鈕:也許是靈動島的好搭檔

在聊操作按鈕 (Action button) 這一「新」的交互方式之前,我想先簡單回顧一下去年在 iPhone 14 Pro 系列上驚艷登場的靈動島。

這個被 Apple 稱為「iPhone 實現全面屏以來又一次面目全新巨變」的互動設計,也在今年開放給了標準版的 iPhone 15 系列。經過了一年的沉澱之後,靈動島是不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互動設計,相信你的心中應該也有了一個目前的答案。

就我的體驗而言,整整一年與靈動島的日夜相伴,對於發布會上亮相時的驚艷感受,確實也在慢慢褪去。但是毫無疑問,靈動島的出現確實在我與 iOS 的交流方式中,占據了相當明顯的一部分改變。

打車、外賣、音樂,乃至交通航班等等信息,無需跳轉應用、不必盯著通知,瞥一眼就能獲取進度的體驗還是相當便利和舒心的。我在做飯的時候也很喜歡用靈動島:一邊看著菜譜,一邊還能盯著靈動島上的倒計時,不用再擔心忙中出錯。

不要小看了這些細微之處的體驗之變,你可能沒有注意到它們,但是這些變化確實為我們使用 iPhone 提供了有效的幫助。操作按鈕在我看來,也將會成為像靈動島這樣見微知著的存在。

雖然你可能會像緬懷主螢幕按鈕 (Home button) 一樣,懷念曾經經典的靜音開關設計,尤其是開關下撥後的那一抹紅色。但是毫無疑問,操作按鈕才更像是一部現代化 iPhone 中應該有的設計,說靜音開關到了壽終正寢該退休的時候,應該沒有多少人會反對吧。

目前從功能方面來說,這枚操作按鈕暫時沒有太多值得說道的地方,提供的大部分能力都可以在 iPhone 解鎖前完成——比如切換靜音模式、專注模式,打開相機、手電筒等等——可以說是一枚真正的快捷方式按鈕。

與 Apple Watch Ultra 上的操作按鈕一樣,iPhone 15 Pro 系列上的這枚按鈕也支持了快捷指令,已經可以提供不少相當有意思的玩法了,比如一鍵打開應用掃碼、啟動指定 app 等等。你可能也已經看過,如果將操作按鈕設置成快捷指令文件夾,按下之後就會在靈動島上獲得一個簡易的快捷指令「控制台」,擁有更多快捷方式的選擇。

目前也已經有開發者發揮創意,通過 app 與快捷指令配合,可以在 iPhone 處於不同狀態時觸發不同的操作,比如豎屏使用時按下打開相機、設備橫放時按下打開付款碼等等。

如果我們翻翻[設計文檔],會發現這枚操作按鈕還是有些更多細節值得關注,我把一些值得關注的內容列在下面:

Support the Action button with a set of your app’s essential functions.

Let people use your actions without leaving their current context. When possible, make use of lightweight multitasking capabilities like Live Activities and custom snippets to provide functionality without opening your app.

Support the Action button with a set of your app’s essential functions.

Let people use your actions without leaving their current context. When possible, make use of lightweight multitasking capabilities like Live Activities and custom snippets to provide functionality without opening your app.

這些指南給了我們兩條主要信息。

首先,操作按鈕提供了 API 接口,可以讓開發者為自己的第三方 app 進行適配。當然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了,知名相機應用 Halide 的開發團隊就在發布會結束後不久宣布已經在適配操作按鈕。我很肯定,像是一鍵打開支付寶付款碼等這樣的功能,應該很快就會來到。

此外,Apple 也建議開發者不要使用操作按鈕僅作為啟動 app 的快捷方式,因為已經有其它系統提供的能力可以實現這一需求了,比如小組件。操作按鈕應該作為應用中重要功能的快捷啟動方式,並且不需要用戶離開當前內容就能操作;比如烹飪時按下操作按鈕快速啟動一個倒計時,直接在靈動島上呈現出來,而不打擾用戶當前正在看菜譜或者視頻教學等其它操作。

可以看出,操作按鈕的功能屬性其實能與靈動島實現很好的配合,拋開這些常規用法,我也很期待看到開發者能夠通過二者結合玩出更多花樣。

差強人意的影像

自動人像模式是我今年非常喜歡的影像功能。不知道你會不會像我一樣,有時候拍照會在照片模式和人像模式之間猶豫,乾脆多拍幾張回頭慢慢選,畢竟靠實時的景深調節來切換影片風格在日常使用中還是覺得有點慢。

今年新推出的自動人像功能可以在默認的照片模式下自動識別前景人物或者寵物,提供景深控制按鈕;即使你在拍照時選擇不開啟景深,也可以在拍完照後重新在照片 app 中開啟人像效果以及調整景深程度。尤其是在拍寵物的時候,很多畫面真的只在那一瞬間,自動人像模式的加入無疑能在拍照時更加從容。由於目前僅能自動識別人物和貓狗,iOS 也繼續在相機中保留了單獨的人像模式選項,方便我們在拍攝靜物時手動啟用景深效果。

在我的測試中,如果你拍攝的是類人型物體,也可以觸發自動人像功能,比如下面這張:

iPhone 15 Pro 系列的影像方面,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變化應該還是全新的鏡頭焦段了吧。尤其是 35mm 焦段,真的很適合用於日常影像的記錄,我在拿到新 iPhone 的第一時間就將主攝鏡頭的默認焦段改成了 35mm。

對於時不時就會拿上手機拍拍寵物以及雕像的我來說,35mm 焦段更能助於聚焦拍攝主體,也能更好地降低畫面邊緣的畸變,可以說是減輕了不少修圖成本,尤其是當你發現畫面的某些橫平豎直永遠調不齊的時候。算上今年進一步升級的四合一像素傳感器,使用主攝鏡頭能夠拍出全新的 2400 萬像素照片,畫面細節更加豐富,甚至在標準版的 iPhone 15 系列中也能享受到這些升級。

對於 iPhone 15 Pro Max 專屬的 5 倍焦段,我沒法告訴你這枚鏡頭和原來的 3 倍焦段孰好孰壞,畢竟我也不是專業的影像業者。為了手感和便攜性,我自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配備 3 倍鏡頭的 iPhone 15 Pro,雖然對於遠景拍攝來說效果肯定沒有五倍好 (事實上在 iPhone 15 Pro Max 中使用五倍焦段還需考慮暗光鏡頭切換的問題),但這枚 3 倍的鏡頭在日常記錄中我認為已經很夠用了。

77mm RAW 12,圖像經過壓縮處理

77mm HEIF,圖像經過壓縮處理

77mm HEIF,圖像經過壓縮處理

遺憾的是,一直以來受人詬病的炫光以及鬼影問題,在這代 iPhone 上依然存在。如果說前者還能在某些場景下被解釋成風格因素的話,後者確實有些不應該了。好在鬼影問題在我的 iPhone 15 Pro 上確實減輕了一些,很多時候我刻意舉起 iPhone 對準強烈光源拍照,然而預想中的鬼影都沒有如期出現。

鬼影問題依舊存在

不過,別忘了 iPhone 拍照的另一大難題:銳化。目前網上對於 iPhone 15 Pro 系列的銳化問題,說好說壞的都有,從我的體驗來說肯定不能說有變得更好,直接看看樣張。

銳化效果比較明顯

除了藉助第三方 app,應該就只能選擇拍攝 ProRAW 照片來降低照片的銳化效果了。今年 ProRAW 格式方面也有值得關注的更新,那就是增加了 4800 萬像素的 HEIF Max 格式以及 1200 萬像素的 ProRAW 格式。功能方面不用多說,HEIF Max 能在拍攝細節更多的 4800 萬像素照片的同時,大幅度降低照片體積,在我拍攝的 HEIF Max 照片中,體積幾乎都控制在了 6MB 以內,而 ProRAW 12 MP 格式的照片也能保持在 18MB 以內。

我們都知道 ProRAW Max 也就是 4800 萬像素的 ProRAW 照片拍得很慢,按下快門要等將近 2 秒的時間;ProRAW 12 MP 格式反而反應即時,快門幾乎不需要等待,很適合只想保留更多影像信息、獲得更多後期編輯能力的用戶。如果你只是想要拍攝更高解析度的 4800 萬像素照片,新的 HEIF Max 格式就是很好的選擇,不過它的快門反應也有 1 秒左右的等待時間,說不定會讓你錯過一些精彩時刻,可以按需開啟。

我特地把 USB-C 接口放在這裡來說,因為對大部分人來說,目前真的只是充電習慣的一種轉變而已,有了新接口的 iPhone 15 Pro 並沒有在充電速度方面有任何變化;甚至在可以預見的不短的一段時間裡,這個變化也不能像廣告得那麼好,可以幫我們精簡線纜,比如我就有 MagSafe 電池、妙控滑鼠、妙控鍵盤等許多 Lightnig 接口的設備,要真正做到完全遷移,不僅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要走,勢必也會耗費不小的成本。相反,在剛剛用上 iPhone 15 Pro 的前幾天,我還經常試圖將原來的 Lightning 線纜插進手機里充電。

不是說這個改變不好,只是我們還要再等一段時間。但是,對於影像創作者來說,這個變化就是實打實的一大進步了。USB 3 的數據傳輸速率,還支持視頻外錄,你應該已經在很多專業影視創作者的內容中了解到這些升級的優勢,我也不再贅述。

不過有了高速 USB-C 接口之後,我也在軟硬體方面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產品,比如像是閃極推出的這款迷你移動硬碟,相信隨著時間推移,我們也能看到更多有意思和實用的產品面市。從我的體驗來說,現在同時帶著 iPad 和 iPhone 出門,再也不用同時帶兩個 SD 卡讀卡器做兩手準備了,確實還是方便了不少。

總的來說,iPhone 15 Pro 的影像系統雖然沒有多少令人驚艷的新特性,一些遺留問題也還存在,但是各種細微之處的變化,確實能在日常的影像記錄中提供更多更好的體驗,我認為算是一次足夠令人滿意的升級。

性能和續航

雖然不少人在說今年 iPhone 15 Pro 的續航能力比上一代差了,我卻認為也不必過於關注這些可能客觀存在的差異,畢竟僅僅幾分鐘或者是十來分鐘的電池表現差異,對於一天的外出使用而言其實沒有很大的影響,何況現在想要隨時隨地充電,已經容易很多了。

攜帶 iPhone 15 Pro 外出一整天,期間大部分使用手機的時間在導航、查攻略、拍照拍視頻,手機的電量在經過六七個小時之後,終於掉到了 20%,這是在沒有使用隨身攜帶的電源的情況下。iPhone 15 Pro 的續航表現,我認為在日常使用中還是足夠的,畢竟應該沒有很多人會在出去玩的時候花不少時間玩遊戲吧。當然,我其實也很希望 iPhone 的電池能夠再大一點,充電再快一點,讓各種體驗再好一點,這是誰都喜聞樂見的事。

性能方面,可以看到 A17 Pro 晶片的提升其實不算高:CPU 提升 10%、GPU 提升 20%,只有神經網絡引擎的提升達到了比較明顯的 2 倍之多。晶片升級的重點,其實是硬體級的光線追蹤技術,以及功耗與畫面表現雙收的 MetalFX 採樣功能。

之前在幾款熱門遊戲的測試版中體驗過這兩項新的圖形功能之後,全新光線追蹤技術加持下的畫面表現還是給我留下了挺深印象的,但由於時間原因,遊玩這些遊戲對於設備發熱、電池續航的影響,沒能進一步驗證;而目前支持這些功能的遊戲版本幾乎都還未正式上線,也很期待在今年晚些時候真正看到這些主機級遊戲作品在 iPhone 上的表現。

結語

經常有朋友問我,買 Pro 級的 iPhone 有必要嗎、那些功能真的用得上嗎。雖然我一直也向多數朋友推薦購買標準版本的 iPhone 系列機型就足夠了,雖然專業級的影像能力、過剩的硬體性能,大部分用戶應該都不需要。

但我也認為,在 Pro 級的 iPhone 中你總能找到打動你的那一點,比如更精緻的外觀、ProMotion 高刷螢幕、更長的續航等等。雖然對於 iPhone 15 系列,我應該依然不會向朋友們推薦購買一款價格更高出許多的 iPhone,但我也相信,iPhone 15 Pro 會成為值得你試一試的選擇。

/ 更多熱門文章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122adb0f1674821d1959ac3e89a02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