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號時代,所謂「思維」課,還有必要學嗎?

2020-01-02     魚sir選課筆記

繼買車搖號、買房搖號之後,升學終於也步入了「搖號」時代。

去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第17條明確指出,「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政策一公布,家長群炸開了鍋。群里有家長還半開玩笑地說:這年頭,垃圾分類,孩子不分類。也有家長看到政策一出來,拍手稱快。

兩千年前,孔子就說過「有教無類「,也說過「因材施教」,但他老人家怕是難以想像,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要同時做到這兩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幾天,後台就有家長諮詢我,本來暑假裡想給孩子報門線上的所謂「思維啟蒙課「,但一看這政策,又有些猶豫了。我就反問她,你了解這些「思維」課到底講些啥嗎?她說,不是非常了解,但知道是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的,而且孩子的幼兒園同班同學也報了。

我還是借這篇文章說說我的觀察和理解吧,順便回答這位媽媽的問題。免得家長們光聽個「思維」的名字,一知半解。

目前來看,市面上所謂的「思維啟蒙」的網課,比方說比較知名的像火花、豌豆、掌門少兒這些,明確一點來講,應該叫「數理思維啟蒙」,而不是有些家長想像中的什麼培養創造性思維啊、顛覆性思維啊、逆向思維啊這些。

澄清概念後,看這些課程具體學些啥。

火花思維把數學基礎知識打散後重新整合,分為5個知識模塊:

數與運算、圖形空間、邏輯關係、生活應用、益智遊戲;豌豆思維的課程體系也差不多,它分為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邏輯推理、統計與機率、生活認知5大模塊。

再反觀整個義務教育基礎階段的數學知識,不外乎是「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和綜合實踐」這幾部分內容,可以說是「高度相似」了。

火花課程體系

豌豆課程體系

以家長最為關注的「數與計算」模塊為例,豌豆思維在S2-S4級別的大致規劃是這樣的:

S2:和數有關的概念、20以內的加減法、個位與十位;

S3:認識大數和數群、進位加法、退位減法、加減轉換;

S4:加減法應用、巧算與速算、豎式計算。

再來看看火花思維的數與計算,它的大致規劃是這樣的:

L1:小班階段是認數;

L2:中班是簡單加減(20以內);

L3:大班是進退位(20以內-100以內);

L4:一年級是豎式和加減混合;

L5:二年級是乘除法。


在計算這個模塊上,以課內學習進度為參照的話,這兩家思維課課程體系與小學數學學科本身的知識體系十分相似。甚至從本質上來說,市面上幾乎所有「思維課」,都有將小學數學內容提前教。

但是,和我們小時候,照著課本學數學知識不同的是,這些「思維課」的設計,更符合低齡孩子的思維能力水平和發展需求。

具體怎麼體現呢?

我拿火花思維的一節課來說,在它的L3空間運用排隊的第一講中,講述的基數與序數的概念。

課件中分為了5個故事環節,每個環節環環相扣,把基數和序數從概念到運用再到反推運算進行了逐步進階。

第一環節:引出了基數和序數概念;
第二環節:把序數的概念進行了更深入的說明和練習;

第三環節:幫助孩子鍛鍊基數和序數的轉換;

第四環節:涉及了次數與總個數之間的關係,難度加大了;

第五環節:和第四個環節差不多,但是數目比之間要更大了。

這5個環節中,沒有刻意強調數字是什麼,但重點更多放在了對數字的理解上:

首先:吃5塊餅乾和吃了第5塊餅乾的區別,來說明「5塊」和「第5塊」是不一樣的,目的是讓孩子理解基本的基數和序數概念;

其次:一開始數數是從前往後數,圓圓鼠排在第5個,他前面有幾個人,後面是從後往前數,圓圓鼠排在第7個,它後面有幾個人,目的是採取變換數數順序的方式加強練習;

最後:第4第5環節中的問題,電影放映一次要放三個膠捲,現在開始要放第3次,應該從第幾個膠捲開始放,問題從「一次數一個」變成了「一次數一組」,目的是讓孩子弄清楚次數與總個數之間的關係,考驗孩子對題目意思的理解和邏輯梳理。

到這一步有點應用題的意思了,對於孩子來說需用使用的運算方法就稍微複雜起來了,當然,在我看來這個難度設計也在為以後學習乘法做了鋪墊。


這5個環節中,題型在不斷地深入,但是並沒有過於強調計算和公式。這點我覺得是非常好的。比如,在排隊問題中,位置序號和人數之間存在關聯,比如方向一致的情況下,排隊序號=前面的人數+1,這就是公式,我們往往容易讓孩子去套用公式,而在第一節里火花並沒有教這個式子。

思維課,都會提前教孩子一些小學的數學知識,但學這些數學知識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思維類課程的目的是通過數學這種強邏輯的學科,鍛鍊孩子的腦力、算力以及想像力。

好的思維課程,不是一個告知數學,而是讓孩子感知數學的過程。它可以通過遊戲、互動,讓孩子從具體的事物中,抽出思維邏輯,建立起對數的理解,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保護了孩子對數學原初的熱情以及真正運用數學的能力。
同時,我想說,數理思維的啟蒙,也不一定非得通過正兒八經上課。比如說去超市買菜,走到蔬菜區,讓孩子通過顏色、形狀、大小、名稱、功能,對蔬菜分類;

又比如說,在家裡,讓孩子數田字格,一排有多少個田字格,田字格有多寬,一頁紙能容納下多少個田字格,書頁的邊框部分是否能增加田字格,增加多少個,等等。

這些家庭教育都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數理思維。當然,同步上課的情況下,生活中對數感的理解可以幫助孩子在課堂上對內容的消化,而課堂上學習的思維,又能讓孩子反哺發現更多實實在在的規律。

說到這裡,你再問我,搖號時代,還有沒有必要給孩子報一門「思維」課,我想家長們也都會有各自的答案。但是,我相信,某一類以刷題為核心的套路式題庫式思維課,恐怕再也不會那麼受歡迎了。

Sir深耕教育行業十幾年,對各大機構都有分析和測評,如果你有學情規劃以及各種課程選擇方面的問題,我建議你頭條下方留言或者私信和我詳細聊聊,給你一些專業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0HqZm8BMH2_cNUgcTz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