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鈞罰兒子磕一千個頭,普通人如何有效吃瓜?

2022-06-17     圍剿白日夢

原標題:鄭鈞罰兒子磕一千個頭,普通人如何有效吃瓜?

不知道大家前兩天刷到鄭鈞讓他兒子磕頭的新聞沒,斯文當時一整個瞳孔地震,就覺得很unbelievable。那可是鄭鈞誒,年輕時候多麼酷、多麼叛逆、多麼自由的一個人,怎麼還體罰兒子呢?

這事兒還是鄭鈞發微博自曝的,說兒子撒謊被他抓住,他罰孩子磕一千個頭。磕了兩百個之後孩子繃不住了,問他有沒有別的選擇。鄭鈞:那我打你一頓?或者換成雙盤倆小時?

這裡簡單科普一下,雙盤是瑜伽禪修中的一個高難度動作。孩子剛開始選擇把磕頭換成雙盤,「這樣還能學點東西」,結果到了最後十分鐘崩潰狂喊「我再也不敢撒謊了」,即便哭成淚人也還是努力堅持了下來。

整個過程中鄭鈞就在旁邊圍觀,甚至還錄了視頻給兒子存著。從鄭鈞的用詞上就能看出來,他並不覺得自己讓孩子磕一千個頭是什麼嚴重的事,要不然他也不會把這件事當成段子發微博,又一不小心引起了網友的爭議。

剛開始嘲他的人很多,說鄭鈞這行為就是典型的「父母權力感、控制欲的表現」,這麼對孩子簡直是一種虐待,甚至在「享受凌虐孩子尊嚴的快感」。還有人扒出了鄭鈞以前的採訪,覺得他很喪,「肯定被家長同樣對待過」。

還有人討論他們家的親子關係,質疑「這種人為什麼要生孩子」,雖然鄭鈞自稱這麼干是為了懲罰孩子撒謊,可難道他自己就從來沒說過謊嗎?挨罰的孩子以後會不會時時刻刻盯著他,「撒謊也讓他磕一千個」?

嫌鄭鈞教育方式不對、不尊重小孩的評論都算比較溫和了,後面甚至有人上升到罵他「這算家暴」、「恃強凌弱」、「變態行為」的程度。

逼得鄭鈞火速上線修改微博,加了一句解釋:各位家長請勿模仿,兒子平時雙盤輕鬆半小時,我練習雙盤十五年,磕長頭也不是給家長,而是在禪堂。

發現自己編輯幾次依然被罵之後,鄭鈞果斷刪除了這條微博,又重新來了波小科普,順便回應網友對他的幾個質疑。第一,磕長頭和雙盤都是喜馬拉雅瑜伽的精髓動作,不僅簡單有效,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第二,雙盤三小時、每天磕千八百個長頭是鄭鈞的日常,他經常和兒子一起打坐禪修,自己做不到的也不會讓孩子去做。第三,他沒打過孩子,也不要求孩子實現他的夢想,懲罰和管教只是希望兒子誠實、善良、堅強、勇敢。

總結下來就是,此磕頭非彼磕頭,大家誤會他了。不論磕頭還是雙盤都是他自己能做到的事,他沒有打孩子,也不是故意為難小孩,這份懲罰在大眾看來可能有些重,但鄭鈞對孩子沒別的要求,只希望他誠實勇敢,可孩子卻撒謊了。

站在鄭鈞的角度想,自家兒子犯了錯,他用自己的方式給予懲罰,孩子最終也意識到了錯誤。這事兒本該就此翻篇,他當成個段子來跟大家分享生活,沒想到慘遭誤會,白白挨了一頓罵,感覺是挺無語的。

評論區的粉絲也在說,「真希望有些網友先了解再評論,我都替老鄭心累」、「多虧老鄭如今修身養性逐漸佛系,要是擱以前估計得和網友對罵」、還有人分析其實就是大家沒看到畫面,「看文字好像你在施暴」,產生誤會很正常。

前·滾圈老炮兒·現·佛系版鄭鈞:可以理解。

誤會解釋清楚以後,大家又開始討論鄭鈞的家庭教育是否合理。有人覺得管教兒子純屬家事,「人家教育自己的兒子,外人沒資格插手」,有人覺得父親管教兒子不論手段,有效就行,「只要孩子以後不危害社會、不給別人添麻煩,就沒毛病」。

甚至還有人說鄭鈞的教育方式很值得鼓勵和學習,在孩子還沒長大的時候對他心硬一點,總比將來等他進入社會,被別人懲罰或者被社會教做人強。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即便磕長頭和雙盤都是有益健康的瑜伽動作,但凡事總有個限度,別說這些動作普通人看著都累了,以「犯錯了接受懲罰」為由強行讓孩子做強度太大的運動,說到底不還是變相體罰嘛。

有人代入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直哭著喊「再也不敢撒謊了」,很有可能並不是真的意識到自己錯了,而是活活被累的,屈服於父親的威嚴罷了。還有人簡單粗暴總結了一句,「換我是會記恨一輩子的程度」。

怎麼說呢,斯文覺得這事還是得一碼歸一碼。首先網友確實誤會了鄭鈞,他沒打孩子也沒故意羞辱兒子,不存在所謂的「家暴」、「變態行為」等問題。而且從這些年老鄭結婚帶娃之後的變化也能看出來,他是真的很愛自己的孩子。

年輕的時候頂著一張花美男臉,一度被稱為「滾圈木村拓哉」,高曉松回憶過他們每次結伴出去,鄭鈞總會無意中搶走別人的風頭,因為只要有他在,姑娘們壓根不看別人。那時候的鄭鈞也很符合大眾對浪子「放蕩不羈」的想像,才華無限,夜夜笙歌,紅塵瀟洒。

自從和劉芸結婚之後,鄭鈞就開始收心,一路從好丈夫升級成好爸爸。老婆懷孕,他反而緊張到「有強烈的妊娠反應」。孩子出生之後,是他親手給剪的臍帶,給孩子起的英文名,還是自己的偶像,滾石樂隊主唱米克·賈格爾的姓。

孩子平時在家有月嫂照顧,月嫂生病請假之後就變成鄭鈞帶娃。他會給孩子換尿布、喂奶、洗澡,還能帶著逐漸長大的兒子學騎車、練馬術。朋友因此調侃鄭鈞,比起劉芸他更像那個生孩子的,採訪上也被主持人形容,「鄭鈞整個人散發著強烈的母性光輝」。

挺多細節都能看出來鄭鈞對孩子的照顧不是作秀,比如他倒水給兒子喂藥之前,會先自己試試水溫,以防燙到孩子。兒子肚子疼吐了他一身,他根本顧不上擦,第一反應就是抱著孩子趕緊去醫院,一路上又親又哄地安撫。

剛有孩子的時候,鄭鈞對孩子的品味這事兒還非常有執念。月嫂在樓下播放《月亮之上》,鄭鈞一個箭步衝出去阻止人家,理由是:你怎麼能讓一個搖滾歌手的孩子聽這歌呢?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鄭鈞逐漸變成了一個早起打坐、用電瓶車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家庭婦男」。第一次跟兒子一起坐公交,他也會開心記錄下來發微博,並由衷感慨:大俗治文青。

兒子長大之後想學吉他,曾經連《月亮之上》都聽不得的鄭鈞,不得不把自己最牛掰的芬達吉他拿出來,接上效果器陪孩子一遍遍彈奏生日快樂歌。鄭鈞:這算報應嗎?

所以有些網友說鄭鈞「心理變態」、「以虐待孩子為樂」、「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威踐踏孩子的尊嚴」什麼的,斯文覺得那真不至於。畢竟那是他和劉芸的親兒子,無數樂迷因為他沉迷曬娃還嘲過他「廢了」、「頹了」、「俗了」,這份父愛本身做不得假。

但咱也不得不承認,愛兒子歸愛兒子,鄭鈞的教育方式有時候確實簡單粗暴了一些。比如這次引起爭議的讓孩子「磕一千個頭」,即便不是給他磕響頭,但從孩子累哭的反應也能判斷出來,這種懲罰本質上還是超出了孩子承受範圍的體罰。

打個比方,想想我們曾經上學的時候,做錯事被批評、受懲罰本來沒毛病,但如果老師讓我們面壁罰站一整天呢?限時去操場跑十圈呢?原地蹲起、伏地挺身一千個呢?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大家都知道我們自己做錯了事,老師這也是為了我們好。面對這種程度的懲罰,大家也一定會承認自己知道錯了下次會改,但我們心裡真的會徹底服氣嗎?所謂「知錯就改」,究竟是真心悔改還是害怕懲罰呢?

同樣的邏輯也存在於鄭鈞和兒子平時的相處中。孩子對他開啟「十萬個為什麼」般的碎碎念提問模式,鄭鈞只隨便答了兩句就失去了耐心。即便兒子緊緊黏著他各種提問,他都沒有再給予回應。

後來鄭鈞解釋有些問題他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有時候兒子就是單純想問一下,並不是真的想知道答案。以及他有時候跟兒子說話,兒子就會假裝沒聽到不理他,所以他也要「報復」一下,讓兒子體驗一把說話沒人搭理的感覺。

孩子吃飯的時候想喝飲料,撒嬌耍賴表示自己「就要」喝一瓶,鄭鈞:在我這兒,你就要的事都幹不了。

鄭鈞做飯的時候孩子想讓他陪自己玩一會兒,他也不解釋自己在忙,也不安撫「等一下陪你」,而是直接威脅孩子「那你一會兒別吃飯了」。真吃飯的時候甚至還說風涼話故意饞人家,直到孩子哭了他才給吃。

咱就是說,雖然拒絕溺愛孩子這個思路沒問題,大家多少也能感受到鄭鈞「愛你但不慣著你」的行為邏輯,也知道作為一個父親他的所作所為肯定不會害自己兒子。但孩子本身卻想不到這麼多,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法感受到父母的苦心。

如果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簡單粗暴,孩子的想法就會更加簡單粗暴。被批評被懲罰了,他們只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聽話」,長期被批評被懲罰,他們只會跟自己的父母產生隔閡,尊敬(甚至恐懼)有餘親近不足,可這真的是為人父母願意看到的嗎?

就像鄭鈞對他兒子說的那樣,「這輩子你就攤上我了,你也不能選擇別人當你爸爸,我也沒法選擇別人當我兒子,咱倆將就一下」。確實,天然的血緣關係我們無法自己選擇,但咱還不能努力讓它變得更好嗎?

談戀愛結婚這種有「後悔藥」的選項還需要磨合呢,更何況是綁定一生的親子關係。誰這輩子都是第一次給人當孩子,大多數人也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大家都是新手上路,有哪裡做得不好完全可以理解。

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是不是可以學著逐漸磨合,讓這段親子關係更加融洽呢?鄭鈞怎麼教育孩子確實是人家自己的事,那麼比起用鍵盤指點江山評頭論足,我們更應該做的,難道不是自省一下嗎?

已經有孩子的,可以想想自己的教育方式會不會傷害孩子。還沒生孩子的,可以在「第一次做父母」之前做一波心理準備。哪怕是不打算生孩子的朋友,也可以把相關新聞轉發給父母看看,至少還能多個聊天話題嘛不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03f3654d583a4d98c61e63ff6e01d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