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解密與批判性研究

2019-09-29     中國社科馬克思主義

資本主義將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納入到資本的邏輯中,進而造成資本對社會的全面操控,也為資本主義構建新的帝國霸權提供了「良好」條件。這個問題亦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沒有意識到的,需要我國馬克思主義學者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提出資本主義研究的中國話語範式。

自從馬克思主義誕生開始,對於資本主義的研究就成為其理論的核心內容,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批判的目的就是科學地揭示資本主義的本質、內在矛盾和發展趨勢,在此基礎上構建共產主義。《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成為批判資本主義的兩本最為經典的文獻,馬克思在其中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的運動規律和發展趨勢,提出了「兩個必然」的論斷,這為我們進一步研究資本主義提供了基本的觀點和方向。列寧指出,「馬克思的全部理論,就是運用最徹底、最完整、最周密、內容最豐富的發展論去考察現代資本主義。自然,他也就要運用這個理論去考察資本主義的即將到來的崩潰和未來共產主義的未來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學習研究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潮,對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具有積極作用。」西方馬克思主義直接延續了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傳統,展開了對資本主義的全面批判。

深度切入西方社會現實

西方馬克思主義在長達9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形成了理論觀點各不相同的諸多流派。但是不管是哪一個時期,不管是哪一個流派,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性研究都成為其主要內容。

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這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形成時期。以盧卡奇、科爾施和葛蘭西等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為了揭示歐洲革命失敗的原因,探索適合歐洲革命的道路,重新理解馬克思主義,構建了不同於傳統馬克思主義,也不同於列寧主義的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形態。他們注重從總體性的角度來理解當代資本主義,更加重視從哲學和文化意識形態層面對資本主義展開批判,這被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轉向。這種文化批判轉向反映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即文化領域已經完全受資本邏輯操控並為其實現利潤最大化。

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30—60年代末,這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繁榮時期。這個時期出現了法蘭克福學派、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弗洛伊德主義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新實證主義馬克思主義等流派。他們試圖將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文本同西方的各種社會思潮聯繫起來,挖掘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他們對西方社會中出現的一系列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從哲學上進行了反思,深入批判了資本主義的啟蒙精神、工具理性、經濟理性、科學技術、大眾文化、消費主義;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全面危機和完全異化,揭露了西方工業文明的弊端。西方馬克思主義在這個時期深度切入西方社會現實,與激進的左派運動深度合作,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思潮。

第三個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這個時期是西方馬克思主義進一步發生分化的時期。除了先前的流派內部出現分化,還形成了分析馬克思主義、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政治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文化馬克思主義、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等眾多流派。他們通過對資本主義產生危機的分析,重點關注科技異化、生態危機、新帝國主義、意識形態和文化霸權等問題。後來其理論關注點逐漸轉向政治經濟學批判,特別是對微觀領域的資本主義的批判性分析。這使得對資本主義的研究更加精細化和全面化,西方馬克思主義呈現出裂變與整合的發展趨勢。

圍繞現實問題展開批判模式

圍繞現實資本主義社會的國家、消費、生態、意識形態、技術、全球化、現代性等議題,西方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國家資本主義批判、消費社會批判、晚期資本主義批判、全球資本主義批判、意識形態批判、技術資本主義批判等批判模式。這些批判模式實質上是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歷史認識。應該說,西方馬克思主義對於資本主義的矛盾和規律的分析證明了資本主義不是一個凝固的結構,而是一個不斷變動的空間結構,只要資本主義不終結,對於資本主義的解密和批判就不會停止。

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是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共同旨趣。面對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或金融資本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始於21世紀初的資本主義金融危機,使得人們不約而同地轉向馬克思主義,希望能從馬克思主義那裡找到解決資本主義金融危機的答案。因此,如何在這個劇烈變化的新時代重新認識資本主義,把握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和特點,回應西方右翼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的詰難和攻擊,彰顯馬克思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當代價值就尤為重要。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正是根據變化了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實際情況,反對所謂「歷史的終結」,力圖對當代資本主義進行全新的批判性分析。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圍繞西方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展開研究,他們將當代資本主義稱為賭場資本主義、債務資本主義、災難資本主義、技術資本主義等,從不同方面和層次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最新變化和特徵,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研究。他們開展了對新自由主義、新帝國主義、生態危機、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等,深入分析了當代資本主義是如何在資本邏輯的操控下實現了空間的擴張和霸權。一方面,他們專注於微觀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深入勞動群眾的日常生活,詳細分析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全面異化。另一方面,他們圍繞經濟理性和工具理性,從勞動、工作、醫療、教育、科技、消費、生態、國家、文化等多個層面對資本主義展開了總體性批判。在此基礎上,西方馬克思主義進一步論證了馬克思的「兩個必然」論斷的科學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格局正處在加快演變的歷史進程之中,產生了大量深刻複雜的現實問題,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課題。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對當代資本主義的研究,分析把握其出現的各種變化及其本質,深化對資本主義和國際政治經濟關係深刻複雜變化的規律性認識」。應該說,習近平總書記抓住了馬克思主義的真諦和主要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秉承了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傳統。在面對當前資本主義社會的問題時,西方馬克思主義只是把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邏輯操控解釋為單向度社會、景觀社會和消費社會,其解決辦法仍然是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在面對資本邏輯主張資本的積累、增殖和利潤的最大化,以及利潤的最大化勢必促使資本家一切以利潤的多少來衡量社會價值等深層問題時,他們的解釋和解決辦法就顯得十分乏力。可以說,資本主義將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納入資本的邏輯中,進而造成資本對社會的全面操控,也為資本主義構建新的帝國霸權提供了「良好」條件。這個問題亦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沒有意識到的,需要我國馬克思主義學者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提出資本主義研究的中國話語範式。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馮旺舟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_y62e20BJleJMoPMCRu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