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文章之前,我們都會好好的構思怎麼去寫,以什麼角度、什麼觀點去切入,很多選題,你在沒有動筆之前就已經輸了,一個好的選題是成功的一半。
很多時候我們在糾結自己文采不好,不知道寫什麼,遲遲動不了筆;有時寫的很順暢,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寫出來的東西沒人看,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涉及到選題的問題了。
地域圈層
最近我看到好幾篇文章,閱讀量瞬間暴漲,他們的的標題「什麼是武漢」「深圳沒有早睡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有地名,並且都是大城市,人口比較多。
如果你處在這個城市,你會覺得這個文章多少會和自己有關係,如果文章裡面寫出了你的感同身受,大機率你會轉發到你的朋友圈,因為這篇文章為你發聲了,「深圳沒有早睡的人」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深圳是一個夜不睡,早不起的城市,身處在這個城市,晚睡貌似是一件特別平常的事情。
標題上寫上地域還有一個問題,儘量往大點的城市去寫,除非你本來就想做小眾那沒得說,比如你就寫一個小小的縣城,那受眾的就是那個小縣城,人口當然比較少了,會關注以及轉發的人就更少,這樣寫出來的爆款機率相對來說會比較小。
年齡圈層
年齡圈層很直觀,標題上帶上年齡,讓這部分人參與到其中比如「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90後開始進入管理層了」「生於90年,爛在30歲」等等,看到這類文章時,往往是這個年齡段的人會比較有感觸,想想90後的人群這麼多,只要裡面寫出讀者感受,寫出了他們想說的話,也比較容易出爆款。
除了這些圈層還有很多圈層,比如行業圈層,性別圈層,職業圈層等等,這些都是往細節里去尋找流量,要學會在細分領域裡去尋找機會,越是精準,你的文章被這部分人轉發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個是圈層的力量,掌握他尤為重要。
對於初期寫作者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自嗨,自己寫的很開心,寫的很順暢,只是這類文章沒什麼人看;文章寫出來肯定不是寫給自己看的,是寫給別人看的,要不然直接寫日記就好了。
要不然你就寫乾貨、故事、有趣的內容,這部分的內容也是可以的,無論寫哪種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有用戶思維,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寫,比如:
「我身邊離開體制的人,目前沒一個後悔的」——為那些想放下「鐵飯碗」的人發聲
「看不透微商,你就看不懂這個時代」——為那些「做微商」的人發聲
這兩個例子就很好的寫出了這部分人群的心聲,當這部分讀者看到這文章的時會忍不住的為自己感慨,會不自覺的就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當然前提是文章寫的有一定的水平確實寫出了這部分人是真實現狀。
微商這塊更深得他們的感觸,做微商的人都不免被別人排斥過,寫寫做微商的歷程,寫寫他們的現狀,就能很好的寫出他們的心聲,有時候並不需要寫的每一個人群都能看,都喜歡看,只要你寫一部分人,寫你自己擅長的領域,這就足夠了,因為每一個群人都有足夠多的人。
最近很多的熱點話題,比如雙宋離婚,曹雲金離婚,通過這些話題去追熱點,很多作者是以婚姻的角度的去追,以感情的方式去寫,只是這樣寫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千遍一律,看多了難免會有審美疲勞。
如果你還想著去追熱點,最好要以獨特的角度去切入,和大眾的觀點區分開來,這樣你就可以很好的脫穎而出,比如離婚的熱點可以以女性獨立的生活態度去寫,或者以這個為引子寫乾貨文,都是很好的形式。
還有上次李彥宏被人潑礦泉水的熱點,當大家都在談論為什麼被潑水時,其中有一個回復特別有意思,李彥宏想上熱搜,預算只有2塊錢,因為一瓶礦泉水只要兩塊錢,這個回復是最高贊的回答。這就是顛覆認知感。
我也借這個熱點提了一個問題,我不是問,李彥宏被潑水你怎麼看,我問的是,「李彥宏被潑水的冷靜處理,他的應變能力處於什麼水平」,這也很好的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又追了熱點。
還有很多很多,只要我們多去思考,最好要以反常識的角度去寫,這樣才有更大的衝擊力。
角度,是選題的靈魂。選題從來不會被寫爛,沒有爛的選題,只有爛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