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順有一位傳奇的「甘尚書」,被嘉靖皇帝授予最高榮譽官銜!你知道嗎?

2019-05-09     富順融媒

​富順,被譽為「才子之鄉」。自北宋慶曆四年文廟建成到清朝末年廢除科舉考試製度,富順縣共產生了237位進士、863位貢生、807位舉人。

特別是在明朝時期,富順縣湧現了大批才子,併流傳開了有關「富順才子」的說法。清朝康熙時候編的《富順縣誌》中,就已出現「才子甲西蜀」之說。而在明朝時期,其中有一位「富順才子」,他就是官至太子太保、工部尚書的甘為霖,「甘尚書的故事」在富順老百姓中更是傳為佳話。

而通過甘氏後人對先祖甘為霖的研究,讓「位極人臣、全節完名」的甘尚書,以更加豐滿的形象立於世人面前。

為官清廉 深得嘉靖皇帝信任

2017年11月,由甘氏家族發起的甘氏族譜編委會正式更名為甘氏家族委員會,「我們已經成立28年了,目前通過各方聯繫,進入族譜的已有兩萬多人。」甘氏家族委員會文化研究會主任甘居才年過7旬,仍一直致力於家族歷史研究,他告訴記者,委員會下設三個機構,主要處理甘氏家族的清明活動、文化研究、日常事務等。

家譜記載,甘為霖是甘氏家族從蘇州入川的第六代,其祖父甘敬修就為科舉進士,官至刑部侍郎,甘敬修為官清廉,退休後,還回到富順辦學堂,因此,甘為霖也深受其影響,立志發奮讀書,於明嘉靖二年考中進士。

甘為霖生性孝友,敦厚誠篤,為學精到,廣聞博識。曾歷任華州、澧州州牧,居官有道。內調任刑部員外後,工部尚書劉磷重其才,推薦為工部郎中。不久,升任太僕寺少卿、工部左侍郎、進位尚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甘為霖自為官以來,一直清廉自持,不畏權勢,又辦事精到、省煩廢雜,故深得世宗信任,眷顧甚隆。工部尚書主要掌管全國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官辦工業等,因此,甘為霖在位期間,負責過多處土木工程,「其中,北京地壇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的。」甘居才介紹說,甘尚書去世後,嘉靖皇帝就在御賜祭文中寫道:「卿出逄熙運、早援簡知、強國遠猷、悉心展布、運輪大木、宿弊頓祛、計處工種、節省資費、竭忠盡瘁、功在皇家。」

學養深厚 作有不少詩書作品

不過,甘為霖的官運之路並不平坦,因受武定侯郭勛參奏,不久便被罷官。

而「挾恩寵,攬朝權,擅作威福,網利虐民」的郭勛於嘉靖二十年被關入大牢,次年死於獄中。因此,甘為霖才得以官復原職,並被嘉靖皇帝封為太子太保(正一品銜),負責教習太子,足見皇帝對其重任。

甘為霖既有地方工作經驗,又熟悉司法、水利、外交等工作,因此再度上任的他把皇帝交辦的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條。同時,甘為霖學養深厚,創作有不少詩文及書法作品。「我們甘氏族譜僅收集到他創作的十二首詩歌。」甘居才告訴記者,在《富順古詩三百首》中就收錄了甘為霖十首詩。

在甘為霖作品中,尤以《舊石嘆》碑廣為流傳,該碑為明代石碑,由漢白玉石料鐫成,碑首雲紋。明嘉靖十五年,甘為霖為修皇家廟宇和修繕皇陵,到懷柔督運採石,偶過奉聖寺,觸景感懷賦《舊石嘆》書於此。該碑於1995年遷至北京紅螺寺,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致仕回鄉 去世時獲皇帝祭文

甘為霖為官多年,其間不得不提的一位就是明朝著名權臣——嚴嵩。由於與嚴嵩執政理念不同,兩人水火不容。1542年,嘉靖皇帝任命嚴嵩為太子少保,甘為霖向嘉靖皇帝陳情養母,提出致仕回家盡孝,並獲批准。

據甘居才介紹,回到富順的甘為霖,曾在富順縣南門修建「朝聖樓」,上設嘉靖皇帝牌位,每日朝拜。同時,甘為霖還修建了「甘氏總祠」,位於富順五府山旁簡家巷子內,該建築為三進四合院,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遭拆毀,但如今從建築外觀仍能感受到明代建築特色。「甘氏總祠」前的牌坊曾有一塊刻有「聖旨」的石頭,目前保存在富順文廟內。

1548年,有人推薦甘為霖擔任司空一職,嘉靖皇帝欣然應允,任命司空的聖旨還在途中,他卻在同年8月去世了。嘉靖皇帝在祭文中說:「薦晉司空,頓遂優閒,未幾招用……胡遂長逝。」同年11月,嘉靖皇帝下旨為甘為霖修墓,碑文是嘉靖皇帝的三道御筆祭文,另外還有石人、石馬等雕刻陳列於墓前,被損毀後如今只留下少許殘片。甘居才說,嘉靖皇帝還賜與甘為霖父親漢白玉墓碑,上盤雙龍,「上世紀五十年代,我曾親眼見到墓碑上的絕大多數文字,現在碑亭已損毀,墓碑處於露天,一年比一年風化嚴重。」

尋根問祖 後人傳承家風家訓

「尋根問祖」一直以來成為甘氏後人的集體認同。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甘氏家族就開始清譜,並於2002年印行了族譜,2016年修訂第二版。他們曾不遠千里,追尋到蘇州當地,探訪家族曾經聚居地,釐清甘氏家族入川歷史;到全國各地的家族支脈聯誼,讓漂泊異鄉的族人找到自己的「根」;一直以來,他們還沿用著家族的「字輩」,成為家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

甘居才研究發現,甘為霖的父親甘澤生前常說「山可樵、水可飲、田可耕、書可讀、子可教」,故別號「可莊」,他的這一席話被富順甘氏一脈作為世代家訓。「成立家族委員會後,我們追根溯源,研究家族的相關歷史。」甘居才說,甘氏家族中,大家還發揚互幫互助的精神,幫扶家族中的困難家庭,這也是對家族家風家訓的傳承。

談到家風家訓,還要提及甘氏家族的五位誥命夫人,這些「賢內助」在文化傳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首要的一位就是甘為霖祖父甘敬修之妻劉氏夫人。甘居才介紹,劉氏夫人是有名的清官劉本的女兒,劉本是明英宗天順年進士,官至貴州省按察史司副史。劉氏夫人從小受其父教育,出嫁後是福建左參政甘敬修的賢內助。甘敬修過世後,劉氏教育培養兒孫們發奮讀書,讓優良家風代代相傳。

如果說族譜記載了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的事跡,那麼先祖留下的祠堂則見證了家族曾經的繁榮興旺,因此,在甘氏家族人心中,一直渴望能夠修復甘澤、甘為霖墓,將「甘氏總祠」完整保存下來,「希望這樣的歷史文化遺產能夠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有效地保護、利用起來。」

來源:自貢網

編審:羅懷成 楊 敏

編輯:李裕鑫(實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_dlQOGwB8g2yegND3_PL.html